【科學強國】醒腦神器?「鼻吸能量棒」需慎用

2023-12-14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科學強國】醒腦神器?「鼻吸能量棒」需慎用

【科學強國】醒腦神器?「鼻吸能量棒」需慎用

由薄荷腦、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組成的「鼻吸能量棒」,最近在學生群體中開始流行。這種外形像一個打火機的「鼻吸能量棒」,號稱通過吸入管中樟腦、薄荷等清涼的氣味來刺激鼻腔和大腦,可以快速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和睏倦。

儘管商家宣稱「純凈無毒」,但這種「鼻吸能量棒」真的無毒無害嗎?插入鼻腔的使用行為是否安全?是否容易上癮?

圖源:電商平台截圖

「鼻吸能量棒」侵入校園

據悉,「鼻吸能量棒」外形像一個打火機,內含有兩根棒狀塑料管,其外觀設計和使用方式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新穎獨特,易於流行。

搜索電商平台可以發現,不少線上商家都有售賣這類「鼻吸能量棒」「鼻插能量棒」「鼻吸棒」,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不等。

這些鼻吸能量棒,商家往往打出「提神醒腦」「上課防困」等宣傳字樣。在宣傳上,商家幾乎都強調了產品是「植物萃取」「0添加」「健康配方」,但產品的具體成分都沒有明確標註。有部分商家針對兒童做出了使用提示,大多數商家沒有提示。

比如,淘某廠一款鼻通提神醒腦清醒棒,號稱是上課、開車防瞌睡神器。商品介紹頁面寫著:「0添加健康配方」「植物提取專業權威認證」,有勁爽薄荷、青檸羅勒、芝芝蜜桃、多肉葡萄四種口味,但在介紹頁面完全看不到產品成分。

一些不知名的小店鋪售賣的鼻吸能量棒更加五花八門。有商家售賣濃香型和醬香型鼻吸能量棒,包裝看起來頗像是茅台包裝的配色,盒子形狀則像是香煙,宣傳語是「這玩意可太上頭了」。

「安全無毒」是真的嗎?

雖然上述客服稱,產品添加了薄荷腦和植物精油的成分,是通過嗅覺刺激,使人味覺達到一種舒適的狀態,不會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但事實情況真的如此嗎?

不久前,測評自媒體「老爸評測」檢測了10款鼻吸能量棒樣品,並發布視頻表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遠離它!」據檢測結果,10款產品中9款測出了醛類物質,這9款樣品中又有5款檢出了醛這個大類中的戊醛。「戊醛可能是一種有致癌風險的物質,戊醛是香煙燃燒時煙霧裡會有的成分。」

另外,10款樣品中都檢出香精。「老爸評測」的技術工程師曉玉博士表示:「本次檢測不是精確定量檢測,但是幾個產品香精種類龐雜,總含量都很高,甚至可以說,產品絕大部分都是香精。」

即使一般的「鼻吸能量棒」主要成分為薄荷等天然植物類物質,不會引起上癮,但它對健康的損傷不可忽視。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譚靜嫻強調,商品中含有的樟腦長期或大量吸入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傷、肝臟損傷、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對薄荷腦和薄荷油之類的精華成分過敏的人群,不建議使用,否則會導致鼻腔黏膜受到損傷或出現腫脹現象,還可能造成鼻子出血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清涼油、風油精等藥品的成分和鼻吸能量棒類似,都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使用。

「鼻吸」動作存諸多隱患

專家指出,隨意將「鼻吸能量棒」插進鼻孔里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不僅可能帶入細菌,而且會破壞鼻黏膜,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

一些地方禁毒辦微信公眾號也專門發布文章稱,鼻吸上癮這個動作,危害超乎想像。對於人格三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這種行為可能降低他們對毒品的防範心理,使他們更易落入涉毒陷阱。鼻吸作為毒品的吸食方式之一,極易破壞鼻黏膜功能,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

「以吸食K粉為例,K粉通過鼻子吸入,極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長期吸食K粉,會引起支氣管及喉肌攣縮,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不能及時排出,誘發呼吸抑制,病變嚴重者會出現呼吸暫停引起死亡的現象。」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尹凱教授認為,市面上大多數鼻吸能量棒的設計都需要進入鼻腔,兒童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護功能發育尚未完全,入鼻後有可能損傷鼻腔、鼻竇。「不僅如此,如果孩子們在學校里交替使用,還可能會造成細菌傳播。」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陶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市面上所謂「吸一吸能提神」的用品,其主要成分大多是薄荷、樟腦、桉樹油以及冰片等。這些產品的標註成分本身會對鼻黏膜會造成刺激,甚至損傷,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嗅覺異常、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狀,胃腸道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也會出現。「這種產品不能超量使用,我們不建議兒童甚至成人使用。」

陶晶還特別提到,一部分市民使用「吸一吸風油精」來提神的所謂「竅門」是不對的。「(風油精)屬於外用用品,要多些丁香酚和水楊酸甲酯等成分。把裡面的揮發成分吸入,和鼻吸作用類似,小劑量使用可一定程度醒神,如果經常使用,累積劑量就會過大,肯定也不行。」她建議大家購買此類商品,需選擇有批號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且一定不要超量使用。

對於「鼻吸能量棒」而言,此類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需要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對這類新奇產品進行更加詳細的審查,確保其在安全性和健康性方面符合規範。同時,廠家在產品推廣中應當更為負責,不僅要向消費者提供清晰的使用說明,還要切實履行對產品質量的監控責任。只有這樣,市場上才能出現更多對健康安全負責任的產品。

(中國小康網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光明網、北京日報、瀟湘晨報等)

END

來源:中國小康網

作者:風華

審核:龔紫陌

關注「科學強國」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決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ebab47e8c9dfdc0451973e67ba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