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哈佛的老師是同學!

2022-03-31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我在哈佛的老師是同學!

大學入學前的夏天,哈佛的新生要填寫一份住宿申請表,內容包括希望有幾個室友、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社交習慣,以及一堆其他個人問題,來幫助新生主任安排住宿。

哈佛大學的新生主任會花一整個夏天的時間,親自審閱這1650份申請表,小心翼翼地將這些興趣和背景不同的學生搭配起來,而不是把相同背景的學生放在一起。這是一件藝術工作。

如果不這樣做,一個在田納西州接受家庭教育的基督教學生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和一個來自紐約最好的公立中學的猶太正教學生住在一起呢?華盛頓州一個華人家庭的女孩怎麼可能與一個來自麻薩諸塞州、熱愛拉丁文的白人女孩每日交流呢?

新生入學後,幾個室友一起住進哈佛園裡的17棟新生宿舍樓中的一套房子,這些宿舍樓只有大一新生可以進入,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舍監專門進行管理和監督。

迎新周,也被我們戲稱為「哈佛營」,它為新生提供了一個互相認識、適應宿舍和了解哈佛的機會。比如,如果我掛科了應該怎麼辦?如果我想家了怎麼辦?圖書館怎麼用?當然,我們也有很多社交活動——比如冰激凌狂歡和「初次親密」舞會,是新生們第一次尋找男女朋友的機會,畢業時還有一場「最終幻想」舞會。

事實上,大一一整年都感覺像是一場連續不斷的迎新活動,因為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讓大家互相加深認識。每棟新生宿舍樓里幾周一次的小聚也加強了宿舍圈的集體認同感。

我平生第一次結交了很多非裔和拉美裔的朋友。我既認識了在紐約上東區曼哈頓長大的公子名媛,也認識了第一次來到美國、接受全額資助的留學生。

埃利奧特樓——人生最堅定友誼的基石

大一快要結束時,學生們自由選擇和另外7個同學組成一組,參與到分配新宿舍樓的抽籤系統中去,通過抽籤將每一個小組隨機分配到11棟高年級住宿樓中,度過餘下的3年哈佛時光。

在凌晨的時候,決定我們未來宿舍命運的神秘信封被悄悄地塞進寢室門縫。接到住宿樓分配結果通知的那天,簡直是一場盛大的儀式,大一學生在餐廳里瘋狂慶祝。

每一棟高年級住宿樓都給「大一畢業生」發一件特別的樓衫,歡迎新成員。那天,我們小組的成員在餐桌上手舞足蹈,披著樓旗,穿著樓衫,頭頂樓帽。「歡迎加入埃利奧特樓(Eliot),哈佛最好的宿舍樓。」一個高年級女生邊扔給我樓衫,邊朝我喊道。至此,我已經不僅是一個哈佛大學的學生了,我還是埃利奧特樓的成員。

哈佛的住宿制受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影響。不同的是,每一棟樓僅僅承擔住宿的功能,而不是一個大學的學術分部

大多數的住宿樓都建造於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的校長阿布特·勞倫斯·洛厄爾決定創造一個新的本科生住宿系統,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也能通過抽籤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被分配到各個住宿樓中,每棟樓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在哈佛大學,有超過97%的本科生住在宿舍樓中。埃利奧特樓因為窗外有極其美麗的查爾斯河畔風光和春季豪華舞會而負有盛名。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但是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宿舍樓是最好的。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住宿系統的魅力在於,它會讓學生們對自己的宿舍樓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每一棟樓都有兩個「家長」——一個哈佛終身教授及其伴侶

我的「家長」是里諾·培爾堤萊和他的夫人安娜·本斯特德。

里諾是一個義大利人,他是義大利文學的教授;安娜是英國人,在波士頓一家廣播電台工作。那個夏天,里諾記住了整整100個新加入學生的名字和面孔。正因為這樣,在我們拖著行李箱進入埃利奧特那天,他才能站在入口處,一個個叫出我們的名字,熱情地迎接我們。

里諾和安娜就住在埃利奧特旁邊的一棟小樓里,那裡經常舉行茶會。樓里也有一群跟我們住在一起的導師,他們通常是哈佛各個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他們的職責是給予我們關於本科學習、申請研究生和找工作的建議和指導。

秘密語言——我是××樓的

每一棟宿舍樓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餐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場所,埃利奧特樓的餐廳是一個優美高貴的傳統大廳,有雕刻的牆壁、精美的吊燈和長長的橡木桌子。

大家都非常喜歡瑪麗娜,她是一個親切的波蘭女人,每天給我們刷飯卡,並溫柔地告誡我們要好好注意身體。我早上喜歡吃一個煎蛋,跟廚師們拉幾句家常,他們常常給我的煎蛋卷里塞很多火腿。大家都喜歡在餐廳里聊天,晚上我們也會帶著作業坐到橡木桌前,你會感覺到你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屬於一個更大的群體

在這兒,我總能找到一群在餐廳里寫論文的朋友,和他們一起熬夜碼字,拼湊著第二天就要交的8頁紙的哲學論文。第二天早上,經歷了一夜的鏖戰,我輕鬆地跟進來吃早餐的朋友們打著招呼,臉上掛著疲憊的勝利的微笑——他們總是拍一下我的背以示祝賀。

埃利奧特樓成了我的第二個家。在這個充滿壓力和挑戰、甚至有些孤立無援的學校環境里,每天回「家」都帶給我安慰和溫暖。我記得,在「家長」里諾和安娜的家裡幫忙組織茶會,然後我們把糕點偷回宿舍;我還記得里諾在正式的埃利奧特晚餐聚會上喝了幾杯葡萄酒,發表演講時已經口齒不清了……

來源:必記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e840beae10f08b2c002a0c4d9c898fb.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