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孩每天一兩杯奶茶
殊不知最後左腎輕度萎縮無法恢復
醫生提醒
結石真的不是小問題
如果沒有及時就醫
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甚至危及生命
25歲女孩患上尿路結石
無法恢復
近日,一天凌晨2點,25歲的曉涵(化名)被男朋友抱進了浙江寧波某三甲醫院急診室。她捂著肚子眉頭緊皺,面色蒼白,痛得連話都說不出。
當天晚上11點左右,曉涵開始肚子痛。「這種痛和以往吃壞東西拉肚子不一樣,痛感特彆強烈。」
痛的部位主要在腰部,她蜷縮在床上直發抖,見這情形,男朋友把她送到了醫院。這一路,曉涵痛得根本走不動,把男朋友給嚇壞了。
急診醫生結合症狀懷疑曉涵可能是尿路結石,立即為其打了一枚止痛針,並安排了CT檢查。結合報告,醫生在曉涵的輸尿管下端發現了一個1厘米大小的結石。
via:攝圖網 與圖文無關
在藥物的作用下,曉涵的痛感明顯減輕。她這才想起來,大概在7月初的一天,她也出現過這種疼痛。但當天痛的時間不長,她以為是吃壞東西,沒有第一時間就醫。
由於結石過大、發病時間過長,且左腎腎臟中度積水,曉涵被轉入泌尿外科進一步治療。醫生立即為她安排了碎石手術。
不過,由於結石留在曉涵體內已經超過半個月,已對左腎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即使結石都已清理乾淨,左腎仍有輕度萎縮,無法恢復。
via:攝圖網 與圖文無關
這讓曉涵後悔不已,更讓她想不明白的是,體內的結石到底是怎麼來的?龍慧民仔細詢問曉涵的生活習慣,從中找到端倪:曉涵平時不愛喝開水,只喝咖啡、奶茶,尤其是天熱出汗後,她每天都會點上一兩杯。
「尿路結石大都因尿液中的物質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沉積、析出而形成。天熱人們容易出汗,再加上喝水少,尿液濃縮使晶體過度飽和,促進晶體沉澱,從而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醫生分析。
說到結石
很多人總覺得是成年人才會得
殊不知
兒童一樣會長結石
via:攝圖網 與圖文無關
年僅8歲的小偉(化名)
就因為腎結石
在廈門市海滄醫院做了手術
反覆腰腹疼痛
誤以為是腸胃炎
小偉剛滿8歲。最近半個月,他一直對媽媽說自己的腰腹部疼痛,有時還噁心、想吐。起初媽媽以為小偉是吃壞了肚子,帶他去家附近的診所,醫生按胃腸炎為他開藥。吃了藥後,小偉的疼痛沒有好轉,仍然反覆發作。
五一長假期間,小偉又出現疼痛,而且發燒、畏冷。媽媽意識到這不是小問題,急忙帶他到廈門市海滄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小偉患的是腎多髮結石合併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結石直徑足有3.3厘米,被撐得相當於成人兩個手指寬且結石已嵌頓,導致腎臟中重度積水,必須儘快手術把結石取出來。
小偉的輸尿管結石在CT下顯得觸目驚心。/廈門市海滄醫院供圖
手術僅用1個多小時就完成。術後複查CT,小偉輸尿管結石消失,腎臟也僅剩少量細小殘石,術後三天,小偉就康復出院。
什麼是尿路結石?
有哪些典型症狀?
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可能發生於腎、膀胱、輸尿管或尿道的任何部位。
醫生介紹,泌尿結石又稱尿石症、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其中最常見的是腎結石與輸尿管結石。
雖然叫結石,卻不是真的石頭,而是人體里礦物質形成的結晶。
如果人體缺乏足夠的尿液來稀釋高濃度的礦物質,比如鈣、草酸鹽、尿酸,結石就產生了。
流行病學因素、尿液因素、解剖結構異常及尿路感染感,都可以導致結石的形成。
『尿路結石最典型的症狀』
一般來說,尿路結石最典型的症狀是腰痛和血尿,可伴有噁心、嘔吐、膀胱刺激等症狀。當腎結石下移至輸尿管里,會引起劇烈腰痛,這種現象被稱為「腎絞痛」。
但如果腎臟結石沒有掉到輸尿管內或者輸尿管內結石引發輸尿管通而不暢,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不過,腎臟積水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變大,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處理時機,腎功能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通常小兒尿路結石或腎結石被認為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
醫生介紹,接診過的閩南14歲以下的腎臟結石或尿路結石患兒約10例,多數與先天因素有關。
在國內,它高發於氣候乾燥的內陸地區,比如在新疆、內蒙古等地;或南方濕熱的沿海地區,如廣東、廣西。多數與飲食習慣或生活環境有關。
『小兒腎臟及尿石症
在2-6歲高發,男童多於女童』
相對成人來說,尿路結石患兒出現瀰漫性腹痛或噁心、嘔吐的症狀相對多見,根據主訴常常會被誤診為闌尾炎。
另外,針對這類患者,手術並不能防止結石復發。結石需積極預防,不管孩子還是成人,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膳食結構,注意補充水分,養成大量飲水的習慣。一般來說,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方能有效預防結石的形成。
▍整合來源:廈門日報、寧波晚報、健康有約往期,編輯:陳狐狸
▍所有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法務支持:瞿燕飛律師/王欣律師 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
轉發分享,健康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