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在上映之前,曾經放出過好幾段預告片,那時候對於李雪健的聲音並沒有進行處理。
於是,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覺得李雪健台詞都說不清了,為什麼還要請他來演周喆直?
後來電影上映,大概是導演看到了觀眾的反饋,李雪健的聲音用技術處理過了。這並不是配音,而是修復,聲音是李雪健沒有患病之前的。
不過,片中還是有一處李雪健原音保留了下來,就是那句怒吼。
這樣的處理我覺得特別好,當時的情況,李雪健把周喆直的情緒推到了高潮,保留原音符合情緒,也可以理解為導演對於李雪健的尊重。
李雪健也不想這樣,可是鼻咽癌對於他的影響太大了,雖然挺了過來,卻讓他的聲帶受損嚴重。因為熱愛,他不想離開,只要有劇組找他,他就義無反顧地參與。
李雪健缺錢嗎?錢這東西誰都愛,但這和缺不缺沒有關係。作為演了大半輩子戲的老藝術家,演戲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這不是工作,而是熱愛,那種刻在骨子裡的熱愛。
可能很多人體會不了,但看過李雪健憑藉焦裕祿這個角色獲獎時的發言就能明白,他對於每個角色認真的態度。領獎時,李雪健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
一個演員對待角色的態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李雪健幾乎每部作品都會把角色琢磨透研究透,讓自己完全成為塑造的角色。所以,他能夠理解角色所有的情緒,這是投入全部感情才能達到的藝術高度。
為什麼還有劇組要用李雪健?
因為只有他能夠準確詮釋這個角色,哪怕台詞說不清楚,卻仍舊堅持親自把台詞說出來,盡力說清楚。重要的是,不需要後期所謂的配音,更不用現場隨便說個「12345」糊弄過去。
李雪健塑造過太多太多經典角色了。
他演《水滸傳》里的宋江時,讓人恨得牙痒痒。有一個地方需要特別說一下,就是宋江題反詩那裡。李雪健確實喝了酒,牆上的那首詩也確實是李雪健自己寫上去的,演活了宋江的壯志難酬。
有一件李雪健一直記著的遺憾事,那就是在參與電影《橫空出世》時沒有減肥。
這片子拍的是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那時候條件艱苦,人們營養不良,身體大多數是消瘦的,而李雪健塑造的馮石卻很胖,這讓李雪健耿耿於懷。
李雪健教科書的演技有太多例子了,就比如和黃磊合作的《嘿老頭》里,因為患了阿爾茲海默症,老頭手腳不聽使喚,這時候又想喝酒解悶。
這段幾分鐘沒有台詞的戲,全得靠李雪健的表演撐著,那根本就不像演的,就連牙齒都是用杯子真磕上去,看著都疼。
手抖得拿不住茶缸,那股子勁兒全讓李雪健給表演出來了。就憑藉這段表演,拿個最佳男演員不為過。
演焦裕祿他就是焦裕祿,演楊善洲他就是楊善洲,演馮敬堯他就是馮敬堯,演張作霖他就是張作霖。
說起張作霖這個角色,李雪健在《少帥》里本來屬於男二,從劇名就能看出,男一是文章演的張學良。
可是,李雪健演的張作霖真的太好了,有匪氣,有霸氣,有笑點,有淚點。一個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在李雪健的演繹下,直接從歷史書上復活了,讓很多人覺得,張作霖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至於文章,徹底被忽略了。以至於李雪健飾演的張作霖下線後,大家紛紛棄劇。
就是這樣一位把自己獻給藝術的演員,居然還有人質疑他,質疑為什麼很多劇組要邀請他?
我就納悶了,李雪健有市場,劇組寧願花錢請李雪健也不去請別人,難道不應該是那些沒被請的人反思嗎?現在的年輕演員有幾個是敬業的?有幾個不是靠撒錢營銷出圈的?有幾個敢說自己演技能行的?
李雪健還在演戲,就說明他還有價值,就說明影視劇有他生存的空間,這就是市場決定的,也是李雪健演技決定的。
《流浪地球2》里的周喆直還有誰能比李雪健更合適?中山裝一穿,氣質一下子就出來了,一剎那間,我以為是周總理附體了。
這就是李雪健的氣場,做演員的自我修養。所以,質疑李雪健的聲音可以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