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多了,才覺得范仲淹真正牛的並非《岳陽樓記》,而是這篇家訓

2022-08-26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經歷多了,才覺得范仲淹真正牛的並非《岳陽樓記》,而是這篇家訓

提起范仲淹,似乎就不得不提《岳陽樓記》。公元1046年,范文正公被貶於鄧州,寫下了這篇驚艷了900多年的散文。從此,岳陽樓便成了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嚮往之地,而這篇散文也成了中學必讀甚至必背的作品。

不管是論文風,還是論意境,這篇散文都是北宋文壇中的精品。只說其中的千古名句,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曾經,筆者把這幾句話當成了人生箴言,希望自己能跟范文正公一樣,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但是在經歷的事多了後,筆者才發現有時候真的做不到。僅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個字,體現的就是一種物我兩忘的人生境界。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做到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確實是太難了。所以這篇文章在筆者看來,雖然字句夠優美,但其中的哲思卻離普通人太遠了。

事實上,經歷多了後,會發現范仲淹真正牛的文章並不是《岳陽樓記》,而是這篇不起眼的妙文。與《岳陽樓記》相比,這篇家訓不但更接地氣,而且對言行的要求也更加具體,就現實意義來說,更適合被我們當成人生箴言,讓我們來讀一讀:

《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

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穀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分文可分成10行20句,一共正好是100字。范文正公把為人處理的準則,都用銘文的形式記錄的下來。從內容上來看,它寫得是很具體的,基本上每一句都落到了實處。但是從意境和辭藻來看,它確實與《岳陽樓記》相差挺大,它看上去是這麼不起眼,所以平時咱們很少提到它。

第一行,先講到什麼是孝,孝順父母應該盡力,這在任何時候都是不過時的。第二行,提到兄弟要守望相助後,還有一句關於慈悲的理解。范仲淹主張慈悲也該是有度和分寸的,這個說法一方面是指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善,一方面也是指什麼人、什麼事得幫是要有原則的。相信這一點,大家在平日生活里應該也是有很深的體會的。

第三行,是好學和尊重師長,讀書不是亂讀,而是要讀聖賢書。第四行,是要求後人以禮待人,對鄰里謙遜,和他們和睦相處。第四行,則是敬長、扶幼、恤孤,這與我們現在的為人準則也是一樣的。接下來的4行,則由對外轉對自身修養的要求,只有自己能修身養性,有好的品性了才能做到前5行。范仲淹認為一個人的修養就是要戒驕戒躁,做事要順應天理,處事要有八德。最後一行,則是勉勵兒孫們要以這家訓為人生準則,只有種下了善,才能讓范氏家族長久興旺下去。

縱觀這100字,可謂是字字珠璣,它從立身、立人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清楚楚地告訴了後人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筆者看來雖然它文采不如《岳陽樓記》出眾,但比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來,它不但更具體,而且也更適合普通人。此文經歷了900多年流傳至今,雖然文中忠君的思想並不適合我們現代,但除此以外的其它字句卻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e1be241e027a3bd0673625e5eaaaa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