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的河蝦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對於很多擅吃魚蝦的「老寧波」來說,吃河蝦甚至不用手來脫殼,但要當心,這樣也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麻煩。最近,奉化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收治了一名咳嗽咯血的患者,醫生髮現「肇事者」竟然是一隻誤入氣管的小河蝦。
上周六,40歲的周先生(化名)感覺喉嚨不舒服,咳嗽不止,還有少量咯血,咳到厲害的時候感覺喘氣都有點費勁,於是來到奉化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就診。
周先生回憶,頭一天晚飯時餐桌上有一盤鮮嫩的河蝦,他每次都是將整隻蝦放進嘴裡之後再去殼的,這麼多年都這樣吃,沒出過什麼問題。不過這次他一邊吃一邊大聲說話,突然感覺喉嚨里一陣發癢,似乎有東西嗆進去了。「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把一整隻蝦吞下去了。」周先生說,此後他總感覺喉嚨不舒服,咳個不停,直到咳出血,他這才慌了。
「患者來就診後,我們先為他做了一個CT檢查。」奉化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李靜傑主任醫師介紹,CT檢查顯示,確實有一隻蝦樣的物體卡在了周先生右側支氣管內,導致了氣道阻塞。要想取出河蝦,必須通過支氣管鏡。所幸這隻河蝦在氣管里沒有卡得很牢,李靜傑通過支氣管鏡完整地取出了這隻河蝦。
「之前我們也收治過類似的患者。」李靜傑介紹,那名患者是70歲的老人,當時河蝦的蝦頭直接戳進了老人氣管最薄弱的地方,血流不止,情況比較危急,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就需要開胸手術,甚至出現大咯血窒息。
河蝦為什麼會掉進氣管里?專家介紹,氣管和食管的起始部位都在咽喉部,咽喉很窄,如果有異物不小心被吸入進了聲門,就容易夾到氣管裡面。而異物掉下去後,因為重力的作用進入更深處,很難咳出來。就像手被卡到某個地方,進去容易,但拔出來很難。
「在門診經常能遇到氣管里進入異物的患者,有的是卡了雞骨頭、魚刺,還有的是蠶豆。」李靜傑介紹,食物是氣管異物的主要來源。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以下幾點建議要記牢:細嚼慢咽,不要邊吃東西邊說話;避免飲酒過量,否則會導致咽喉肌肉鬆弛,增加誤吸的風險;還要學會自救,如果不慎誤吞異物要保持冷靜,嘗試咳嗽或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自救措施。記者 孫美星 通訊員 馬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