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樂觀,繼續撿錢

2022-09-16     錢耳朵

原標題:我很樂觀,繼續撿錢

1,市場回顧

收盤了,我敢說大部分投資者心情比昨天更糟了。

滬指跌幅2.30%,深證成指漲幅2.30%,創業板指數跌幅2.34%,兩市成交額7993億。昨天好不容易放的量,突破了9000億,今天又跌回了8000億以下,抄底的信心也只是玻璃心,一觸即碎。

今天富時羅素指數調整,外資被動跟隨配置, 北上資金尾盤流入23.58億,但依舊沒能挽回凈流出的局勢,今天北上資金凈流出45.12億。

市場上悲觀氣氛濃重,但我反而更樂觀了。

近期抗跌的煤炭、保險、地產迎來補跌。從歷史規律看,所有板塊都跌過之後,意味著調整即將進入尾聲,調整結束的機率極大,也就意味著反彈在望了。而且, 連續兩日超3000股下跌,市場情緒已經降至冰點以下,這種時候往往預示著短期見底。所以不必過度恐慌,現在正是布局的好時機,選對方向,撿籌碼就對了。

(數據來源:同花順)

今天下跌主要是因為昨晚券商的一個利空——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表示,鼓勵證券、基金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

這本來對股市來說應該是個利好,交的錢少了,投資者賺的就會多,市場更吸引人。但是沒想到,消息一出來,市場直接解讀成券商利空。立馬把東財財富、中信證券兩大券商龍頭砸了個稀巴爛。

大家都知道,這兩天盤面不好看,券商一直比較平穩。結果今天它開盤直接下殺,給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效應。

以往券商與指數走勢趨同,普通投資者就會把這兩者放到一塊想。今天看見券商下殺,下意識以為大盤要涼,於是一通亂砸,真就把指數帶崩了。

但是,咱們有一說一, 這個降低服務費的政策從中長期來看,的確是有利於投資者入場的,因為交易成本降低了,更有利於提高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從這個角度看,券商、基金公司費用降低,是利於A股走出長牛慢牛行情的。

2,半導體又蹦躂了

昨天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板塊下跌,直接帶崩了賽道,成長股近期接連遭遇打擊。

雖然有利空影響,但我在昨天的文章里也提到了, 這並不會對賽道造成持續性打擊。賽道當前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前期漲幅大,估值與其他板塊相比較高,而且交易還很擁擠。

前兩天,東吳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表示, 目前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新能源賽道的配置比例達到驚人的40%,創下了A股歷史新高。

我關注的成長賽道主要是三個板塊,一是新能源(包含風光儲、電動車等),二是軍工,三是半導體。這些我都寫過專門的行業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行業】合集中查看。

這兩天新能源很慘,也間接影響了賽道中的另兩個兄弟。 軍工我是明確看好的,尤其是航空製造,這兩天表現可圈可點,可以參考我在 #軍工領漲,曇花一現?# 中的觀點。

至於半導體,這是整個賽道里最拉胯的領域,新能源漲的時候它在跌,新能源跌的時候它跌得更慘。

不過我不看好半導體不代表別人也不看好,最近就冒出了個挺有意思的事兒。

咱們的 半導體大王、諾安基金的基金經理蔡嵩松,又開始整活兒了。 他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舉牌了射頻晶片龍頭卓勝微。

何為舉牌?

如果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了5%,這就是舉牌。

舉牌意味著啥?

一旦舉了牌, 不僅上市公司需要向市場公告,舉牌人的這部分股權也會有6個月的禁售期。一位基金經理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超過5%的股權是比較少見的,因此舉牌在基金圈裡算是難得一遇的現象, 這也就意味著,本次舉牌的蔡經理非常看好卓勝微。

卓勝微,何許人也?

射頻晶片龍頭,趕上5G的浪潮,2019年上市後一路上漲,曾在2021年達到過339元的巔峰股價,兩年10倍,無數人把它視作下一個貴州茅台(股價破千)。然而高光時刻過去後就是漫漫的下坡路,走到今天卓勝微只有100齣頭,直接砍到了膝蓋。

卓勝微因何跌落神壇?

卓勝微的大跌,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 晶片行業不得行。整個晶片板塊自2021年底以來就出現了大幅回調。雖然近期以來有所反彈,但長期依舊跌幅超20%。

其次, 公司業務單一,業績下滑。卓勝微主營業務是射頻前端晶片的研究、開發與銷售, 主要應用場景是5G手機通信,業務集中且單一,5G手機的熱度一過就不再有那麼高的預期了。現在是新能源的時代,卓勝微在這個領域缺乏想像空間, 自身的業績增速也在不斷下滑。

我翻閱了它的財報,2019年—2021年,卓勝微的凈利潤分別為4.97億元、10.73億元、21.35億元;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06.27%、115.78%、99%。 雖然凈利潤在量上依舊保持著較大的數額,但是凈利潤增速卻在明顯下降,這對一隻高成長股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甚至今年的中報中,卓勝微的營業收入僅有22.35億,同比下降5.27%;凈利潤7.52億,同比下降29.7%。 這是卓勝微自上市以來,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回。

卓勝微對業績下滑的解釋是; 手機行業不景氣,公司研發、經營費用上升,整體毛利率下降。可見只啃手機這一塊骨頭是支撐不起千億市值的。

最後就是 卓勝微前期漲幅過大,股價存在調整需求,機構跑路也比較多。2021年中報披露時,卓勝微持倉主力機構多達837家,2021年底為746家,截至2022年一季度,持倉機構僅62家,堪稱作鳥獸散。 不過今年中報倒是一下子上升了不少,看來不少機構都打算抄底了。

(數據來源:同花順)

蔡嵩松與卓勝微,誰成就了誰?

我們都知道蔡嵩松的諾安成長成名於2019年,看過他當時的持倉你就會發現, 諾安成長三季度公布的持倉里前十大重倉股中就已經出現了卓勝微。彼時卓勝微剛上市不久,還屬於次新股,蔡嵩松就已經配置了超過6%的倉位。之後他對卓勝微的配置一路提升,2021年的中報中卓勝微的持倉占比已經接近10%。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

後來卓勝微下跌,蔡嵩松依然不離不棄。特別是今年一季度他還加倉增持,結果卓勝微依舊不改下行之勢, 今年以來股價再次腰斬,蒸發了超520億市值。按當前諾安成長持有卓勝微4.6%的股權來算,蔡經理的諾安成長今年在卓勝微上已經損失了超過30億。

如今蔡經理又跳出來舉牌卓勝微,難道又打算抄自己的底了?

(數據來源:同花順)

這種情況下,蔡經理毅然選擇越跌越買。他在中報里說過這樣一句話: 逆勢投資是痛苦的,而重要的投資機會往往出現在市場出現重大分歧的時候。

我不知道半導體的重大分歧是不是已經來了,但我知道我和蔡經理在這上面的確是有分歧的。

3,加倉分歧

說到分歧, 機構和散戶之間看好的方向完全不同。

據國信證券統計, 機構投資者上半年對新能源汽車ETF加倉最多,同時大舉撤出證券板塊。個人投資者卻對晶片ETF「初心不改」,持有規模增長最多,明顯賣出的是黃金和紅利ETF。

(數據來源:國信證券)

機構人棄我取,從持有比例來看, 醫藥、紅利和黃金ETF,它們都在加倉,這是把散戶扔了的籌碼紛紛吸了回來。證券和軍工ETF則被機構慢慢放下了。

(數據來源:國信證券)

我不對機構的行為做過多評論,散戶也好機構也罷,大家都各有各的邏輯,而我分享的也僅僅是我自己的邏輯和看法。

最後說兩句最常說也最掏心窩的話, 賣在人聲鼎沸時,買在無人問津處;莫在巔峰慕名而來,莫在低谷轉身而去。

堅持就是勝利。

今日股債利差

從近10年看,FED溢價為3.3%。該指標過去十年均值為2.467%,當下市場處於過去10年偏高位股票性價比更高了

擴展閱讀:

·【行業】 大漲過後的煤炭,下半年還能漲嗎?

· 【行業】 軍工領漲,曇花一現?

·【基金】這些基金被加倉,不看好

·【指標】還能入場嗎?一個指標幫你判斷

點個在看鼓勵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ddfde9d8aded97eae10d9e0adb937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