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正青春》:以青春之名的「雙向奔赴」

2023-07-11     深度文娛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正青春》:以青春之名的「雙向奔赴」

青春是什麼?是「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的青春面貌,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友情歲月,是「合道往來誰得問?空知引領望遙川」的高潔之志……如果說詩詞是傳統文學中最為璀璨的明珠,那青年便是一個國家最富生氣的未來。剛剛圓滿收官的《經典詠流傳·正青春》讓傳統文化和青春力量「破壁」相遇,賦予傳統經典更加彭勃的生命力,引領當代青年把握當下,不負韶華,堅定文化自信。

截至7月11日,節目收穫全網熱搜熱榜385個,微博主話題閱讀量累計增長達15.3億+,節目相關衍生話題總閱讀量累計達12.9億+,節目話題總閱讀量累計超105億+;央視頻播放量累計達2498w+,全網視頻播放量累計達5億+。節目通過線上、線下走進青年學子,走進高校的方式擁抱當代年輕人,並從經典詩詞中匯聚青春力量,樹立新時代人物典範,以保證節目正能量的內容輸出,激勵當代學子以青春之我擁抱時代,最終通過節目達成傳統文化與新時代青年的「雙向奔赴」。

感受「正青春」的蓬勃朝氣,知其所想

在收官之際,《經典詠流傳·正青春》製作人田梅攜主創團隊走進浙江音樂學院,與老師、同學們共同回顧六季以來深受觀眾歡迎的節目片段。同學們積極分享自己對於「正青春」這一主題的看法,並針對「傳統文化如何進行當代表達」與主創團隊展開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交流會,這也是節目繼開播前夕在中國傳媒大學成功舉行「新時代·新中傳」——《經典詠流傳·正青春》看片會後,再次「燃進」高校。

正如製作人田梅所說,文化節目就是要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呈送給他們桌前的文化精品小餐,他們喜歡這一道精美的小餐點,節目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為此,《經典詠流傳·正青春》在這一季通過線下交流會真正走進青年群體,了解當代年輕人的所思所想。

在播前看片會中,中傳師生們在「超前放映」中對新一季節目充滿期待,通過幕後故事與創作理念的分享,讓這些有志於步入傳媒行業的中傳學子們收穫了更多關於經典傳承的思考。與此同時,同學們也表達了對《經典詠流傳》的喜愛,更是現場喊話節目組舉辦巡迴演唱會,他們的活力、朝氣、熱情和昂揚鬥志,也同樣感染了主創團隊,讓他們在宣傳節目的同時,實現與青年學子進一步的交流與接觸,將活動意義更大化,探尋年輕人需要怎樣的文化引領。

在浙江音樂學院交流會尾聲,浙音學子共同唱響了由《論語》改編而來的《論語歌》,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嘹亮歌聲中,同學們抒發著少年意氣,抒發著對《經典詠流傳》的喜愛之情,更抒發著對傳統文化的禮敬與讚美。

《經典詠流傳·正青春》以走進校園為始終,在開播前聽取同學們的期待與建議,在收官時交上「答卷」,與學生們拉近距離、暢所欲言,傾聽他們對這一季節目的真實評價,將熱度拉滿的同時,更能了解年輕群體的所思所想,感知學子們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從而繼續挖掘節目的創新表達,讓「文以載道,歌以詠志」擁有更年輕的傳承方式。

擇取「正青春」的表達方式,行之所願

除了線下走進校園,《經典詠流傳·正青春》還打通大小屏,設置了「致敬經典·共唱青春」環節,聯動了全國多所中小學、高校及各個行業的青少年代表參與,進一步吸引青年群體。

在第十期節目中,中國戲曲學院師兄妹許魏洲和張曉涵帶來融合國粹京劇與搖滾音樂的《向青春》,演繹了蔡襄筆下的《又往鄭園》。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學生參與了這首歌的傳唱環節,展示了他們紮實的基本功和青春活力,弘揚了戲曲文化。

本季節目共有45所學校的學生與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參與了節目歌曲合唱,彰顯新時代的青少年風采,也提升了高校群體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節目播出後,有越來越多高校以《經典詠流傳》的節目形式為借鑑,參與到經典傳唱活動中,感知傳統詩詞的文化魅力。

此外,為營造讓年輕人親近傳統文化的氛圍,節目組緊跟潮流,調研當下年輕群體的喜好,了解他們偏好的曲風、喜愛的歌手,用年輕人的方式去講故事、做節目,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年輕人,最終引領他們。在主題曲的創作上,節目組選擇有「90後青春回憶」之稱的歌手許嵩,此次由他創作的《心有所向》,搭配郎朗悠揚的鋼琴聲,將青春的肆意洒脫展現得淋漓盡致。主題曲上線後,收穫全網熱搜熱榜59個,#許嵩郎朗新歌##許嵩郎朗用一首歌唱出青春嚮往##許嵩郎朗合作舞台#等相關話題多次登上各平台熱搜高位,為貼合主題在線上發起的#全網共創心有所向mv#,更是吸引了多平台用戶共唱《心有所向》,最終實現線上線下多圈層聯動,廣受青年群體的喜愛。

與此同時,年輕人喜愛的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也成為了節目的主要陣地。第二期節目中,上海繡球花小合唱團與來自上海市盲童學校的視覺障礙兒童,用純凈童聲的《那顆星星就是我呀》生動再現了清代詩人查慎行所作的《舟夜書所見》。

節目打破渠道局限,在線上發起#我為經典詠流傳填歌詞#話題互動活動,邀請全網網友參照《那顆星星就是我呀》中的歌詞,描繪世界色彩,為孩子們點亮滿天「星光」。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的收官中,節目再次邀請這些視障孩子們回到現場,一起聆聽網友給他們的暖心留言,主持人撒貝寧還向他們仔細描述舞台的樣子,令人十分動容。

在畢業季當月,節目還與大學生在線共同發起#願畢業的你心有所向##百校手寫祝福語贈畢業生#微博活動,北京林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60所高校聯合送出畢業季祝福,各平台同步發布高考祝福視頻,抖音總播放量近四千萬。《經典詠流傳》之所以能夠一次又一次打動年輕人,是因為它始終用一顆親近年輕人的熱忱之心,打造傳統文化的青春熱潮。

關照「正青春」的時代立意,厚植根脈

《經典詠流傳》自2018年開播以來,便以「和詩以歌」的獨創模式成為總台文化節目又一現象級案例。近年來,即便文化類節目屢屢創新、層出不窮,已推出六季的《經典詠流傳》依然獨占鰲頭,究其原因,則是源自節目始終與時代同行的創新立意和文化引領。

作為總台原創的大型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在紮根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習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創作指導方向,第一季圍繞「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核心立意,找到了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關鍵鑰匙,並在接下來的三季節目中持續升級立意,將中國古典詩詞拓展到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同時以更為鮮活的人物故事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節目模式逐漸成熟後,《經典詠流傳》從第四季進入主題化表達階段,從「致敬英雄」「大美中華」到如今的「正青春」,《經典詠流傳》在堅守傳統文化的創作內核與「和詩以歌」的核心模式外,始終緊跟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

6月2日,習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而《經典詠流傳·正青春》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旨在呼喚一代新青年的青春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開拓奮進,這與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再度高度契合。可以說,節目的「正青春」季已圓滿收官,而《經典詠流傳》的「正青春」永遠在進行時。

此外,節目始終深耕詩詞,堅持正能量的內容輸出,漢樂府的《長歌行》奉勸人們珍惜時光,朱熹的《觀書有感》揭示人心的睿智是通過不斷汲取新知的深刻哲理……本季在經典詩詞和人物典範的選取上,立足「正青春」的核心主題,在青少年中成功掀起「詩詞音樂風」,引領青年更好融入新時代,承擔時代賦予他們的文化使命。正如一名浙音學子感慨的那樣,讓中華文化的「老根」發好「新芽」,是所有當代年輕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經典詠流傳·正青春》以經典詩歌提供養分,以中國音樂風格為基調,激勵新時代青年的奮鬥擔當。千百年來,一代代的先賢想要實現的夢想,都把握在這一代人手中。正如製作人田梅所說,「文化就像一把標尺,它將丈量每一個青年未來成長的高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d3cd420782a84130427e95be8296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