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拆除怎麼賠償?

2023-10-26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拆除怎麼賠償?

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的房子拆遷可能會獲得被拆遷房屋價值的補償、搬遷費等補償項目。根據規定,只有住宅的產權是七十年,此類房屋的產權到期之後也會自動續期,但是需要按照規定繳納一定數額的出讓金。

1、由國家回收土地並一次性給予賠償

房屋到期後如果按照相關規定不提交續期申請的的或者是申請續期後沒有得到批准的,國家可依法收回房屋所占土地的使用權,同時會根據房屋的價值和市值給到相關人士相應的補償,或補償一套房子或是補償貨幣。

2、續費續期繼續使用

房屋產權到期的時候,如果房屋質量沒有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且不影響正常居住的情況,業主們可在房屋到期前向房屋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續期的申請。

申請獲得批准之後,需要重新簽訂土地有償使用的合同,並根據簽合同時的地價水平,補繳土地出讓金,從而重新獲得土地使用權。這也是目前產權到期默認的有效的解決方法。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1、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3、消費者購入房產後,對房屋實際上是擁有永久產權的,但是土地使用權卻只有70年。

所以才導致房產實際產權也只有70年。土地實際上是屬於國有,所以才會有70年限制這一說法。儘管如此,70年的限制也並非令人難以接受,畢竟政府的政策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基本。

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到期後怎麼辦?

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到期後可以自動續期,並且房屋歸屬仍然是房屋所有權人。

1、70年產權到期後後自動續期。

住宅用地所屬土地的使用年限是70年,到期後可以根據當時的地價水平補繳土地出讓金,再次申請土地使用權。除此以外,房屋所有權是永久的,不存在到期問題。

2、70年後產權到期後房子的歸屬仍然是房屋所有權人。

70年產權只是指房屋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權。由於土地所有權是國家的,我們只能擁有土地使用權,若續期只需向土地管理局繳納土地出讓金即可。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住遷補償原則有哪些?

2023年在我國70年產權房住遷補償原則有:1、按原面積妥善安置原則;2、等價交換原則;3、先安置、後拆遷的原則。

1、按原面積妥善安置原則。

拆遷人拆除被拆遷人使用的房屋,原則上按原面積妥善安置的原則,既保證被拆遷人不因拆遷而減少住房、生產經營面積,降低居住水平,生產經營收入,又要保證拆遷人在拆遷活動中不承擔額外責任。但當事人可就拆遷房屋的安置地點、面積、搬遷期限、搬遷方式以及過渡期限等進行協商。

2、等價交換原則。

在拆遷過程中,拆遷方與被拆遷方應本著等價交換的原則,不管是採取產權調換方式,還是作價補償方式,在安置被拆遷人房屋時,一方面,拆遷方要保證被拆遷人不因拆遷而減少住房或用房面積;另一方面,被拆遷方則無權通過拆遷無理要求增加額外的住房面積,雙方均應本著等價交換的原則協商處理安置事宜。

3、先安置、後拆遷的原則。

拆遷方在拆除被拆遷方的房屋時,應先妥善安置被拆遷方,然後再予以拆除房屋,即使在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因補償安置協議未達成一致,拆遷方依法先執行拆遷時,也必須先對被拆遷方做好安置工作,保證被拆遷方不至於因房屋被先行拆除而無安身之處,從而確保被拆遷人的居住權。

不管房屋的產權是70年,還是其他的年限,若是被拆遷,通常都是可以獲得拆遷補償金的。具體70年產權的房子拆遷怎麼補償,需要結合實際的情形確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cdb485701e463a32b7a99f42df718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