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真的不是「沙縣小吃」啦!

2022-05-20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沙縣小吃真的不是「沙縣小吃」啦!

大家最近看沙縣小吃的廣告了嗎?其實它是福建文化與旅遊廳邀請全國人民來吃福建的宣傳片,而廣告里的此沙縣小吃非彼沙縣小吃,具體指的是沙縣的小吃。那麼視頻中的沙縣到底是個什麼縣?為什麼這麼好吃?

01

沙縣的小吃

/ 不是隨處可見的"沙縣小吃" /

福建多山,交通上的阻隔以及地貌、氣候的不同形成閩北辣、閩東酸辣、閩中酸甜、閩西咸、閩南融合東南亞風味這樣各自不同的特色。

沙縣地處福建西北,屬於三明市,隋代置縣,現在為沙縣區。這裡處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之間,是南方稻米的重要產區,有著豐富的原料製作各種粿食,堪稱「稻作文化」。又與閩北、閩南、閩西、閩中福州相鄰,口味上融合了各地特色。

沙縣的小吃文化城

沙縣小吃可以分為城關派夏茂派。山居文化的城關派受福州影響口味清淡,前店後坊,製作精細。想要品嘗就必須到當地才能吃得到。而夏茂派才是遍布大江南北的沙縣小吃。客家移墾文化的夏茂人有著久遠的外出拼搏習慣。流動性形成夏茂派產銷分離的格局,於是形成成本更低的產業鏈。製作風格上,夏茂派粗放,多用薯芋和木薯等材料,口味咸、酸、辣。

大家最常見的沙縣小吃門店,多屬於夏茂派

雖然理論上分了派別,但據我認識的沙縣本地人說,他們自己也分不清,總之都很好吃啦!

02

沙縣的小吃可真多

沙縣的小吃,有些是沙縣特有的,有些在福建其他地方也能吃到。在那支介紹沙縣的小吃的視頻里,我們可以將其中羅列的美食分為必需現場吃(真只能在當地吃得到)和可購買後自行料理食用(也就是說可網購)兩種。

/ 必須現場吃 /

水晶燒麥&芋餃

沙縣夏茂派代表性小吃之一。水晶燒麥用熱水和面並且加入了部分木薯粉,因此皮薄而透,蒸熟後晶瑩似玉,故名水晶燒麥。餡料方面也十分豐富,有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等,咸香口味。夏茂派還有一種甜燒麥,以當地產的「三元餅」為餡,用豬油、白砂糖調味。這可是當地人宴請貴客重要的甜品。

水晶燒麥要搭配豆豉油

芋餃則是用蒸熟的薯芋泥和入木薯粉做皮,包上筍乾、豆乾、蝦仁、瘦肉、姜等,做成三角狀。

芋餃

  • 金包銀

金包銀在福建不同地方所指不同的小吃。

一種是閩西永定、連城一帶的湯粉類點心。用蒸熟白芋子搗成泥,和入木薯粉,做成小餅狀在鍋中烙熟。烙熟後的金包銀餅皮呈金色,餅心為銀色,故名金包銀。吃的時候將金包銀餅切成橄欖狀,和炒過的冬筍、香菇、蒜苗一起用清湯煮熟,加香醋、胡椒和香菜即可。

一種是上杭、龍岩城關一帶的油炸甜糯米糰。

還有一種閩南泉州的金包銀,這個流傳最廣了。它類似芋餃做的做法,包成巴掌大的餃子狀,和水煮花生們一起一直在蒸籠上蒸著,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點心。

金包銀

  • 炸米凍

炸米凍是沙縣的小吃,是一種大米做成的粿食,由於加了食用鹼而呈黃色。蒸熟後切塊,再煎著吃。也叫黃金糕,有財源滾滾的寓意。

炸米凍

  • 烙粑

沙縣人認為「四月蠱毒始」。在四月初一用麵粉和糖烙成「粑」給孩子解饞,之後一個月都不能上街吃零食。

  • 佛跳牆

福州傳統宴席菜,由福州聚春園廚師鄭春發創製。說是宴席菜,其實是一道裝在紹興酒罈子裡煲成的湯。有「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之名,故稱「佛跳牆」。用的都是比較珍貴的食材,講究刀工、火候。福州菜非常講究高湯,比如雞湯汆海蚌。刀工怎麼切,如何掌握火候煲制,非常講究工夫。如果覺得佛跳牆太貴,可以試試食材比較親民的雜燴湯,一樣講究工夫,濃郁鮮美。

佛跳牆

  • 荔枝肉

福州家常菜。荔枝肉里其實並沒有荔枝。而是採用肥瘦適宜的豬肉切花刀過油鍋背卷形成荔枝狀,外紅內白,故名荔枝肉。味道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福州酸甜口味。價格親民,幾乎所有的閩菜館子都能吃得到。

荔枝肉

海蠣煎

莆田、閩南一帶的家常菜。蛋液中放入少許地瓜粉,再加上海蠣、蒜苗等放在熱油鍋中煎熟即可。和潮汕地區的蚝烙類似。佐餐、下酒兩相宜。

海蠣煎

沙茶麵

閩南一帶融合了東南亞特色的飲食。沙茶源於印尼,是一種用花生仁、椰子肉和多種香辛料磨碎後加油、鹽熬制而成的醬料。可以加入撈熟的鹼面中做成沙茶麵,也可以淋在燒肉粽上,還可以燜鴨子。

沙茶麵

餅類

視頻中提到的狀元餅在沙縣更多被叫做「花椒餅」。花椒餅其實跟花椒也沒有關係,而是如視頻中看到的因表面撒滿芝麻而得此名。花椒餅是放在套缸中烤制而成的,在福建地區更為普遍的名字是「光餅」。「光餅」這個名字據說是為了紀念戚繼光抗倭,所以叫戚光餅。

花椒餅就是比較典型的光餅,白味、中空,可以夾粉蒸肉、糟菜筍來吃。是碳水化合物加脂肪、蛋白質的美好組合了。

光餅夾糟菜筍

如果在餅坯中加入蔥花、肥瘦豬肉丁、梅乾菜等就是視頻中由狀元餅帶出的一系列烤制類麵餅:小扁圓的建甌光餅、發酵食品風味的客家梅菜餅、圓鼓鼓的永泰蔥餅。

建甌光餅

永泰蔥餅

泉州潤餅海蠣餅就是另一類食物了。

潤餅就是春卷。在閩東和福州一般叫春卷,可以包好直接吃,也可以炸了再吃。這是用一種現烙、現賣、現包的餅皮,薄得如同紙張一般,包上炒熟的春韭、豆芽、豆乾、肉絲等等。因為裡面包的韭菜、豆芽,在古代寓意為「咬春」,所以一般是立春時吃。不過閩東地區的寧德卻講究在立夏吃春卷

潤餅/春卷

海蠣餅是一種用綠豆渣或者黃豆渣製成漿、放入油鍋中炸制而成的小吃。在早餐中和油條具有同等身價,和豆漿、豆花、鍋邊百搭不厭。如果在炸制時加入一些海蠣就叫做海蠣餅,有的地方也會放些碎豬肉和碎包菜。如果中間挖個洞,放上兩隻蝦,就叫做蝦酥。不過更為常見的是沒有海蠣的海蠣餅(中間沒有洞)和沒有蝦的蝦酥(中間有洞)。這類油炸而成的豆餅在福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油炸粿(漳平)、浮粿(漳州)。海蠣餅和蝦酥是福州地區的叫法。

沒有蝦的蝦酥

燙嘴豆腐

在福建豆腐的各種吃法很多,各地豆腐的製法本身略有差異,比如閩西做豆腐不用石膏或鹽滷凝結,而採用古老的「游漿」方式。點菜時看到的游漿豆腐就是採用這種方式做成的。再加上各地不同的烹飪方式就形成眾多的豆腐吃法。

福建的豆腐有很多種吃法

比如沙縣的燙嘴豆腐就是用游漿豆腐和黃花菜、白菜以及各種海鮮干煨的湯。比較正式的名字應該是煨豆腐,永安也有類似的做法。「燙嘴」之名則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吃的時候的感受。

燙嘴豆腐

沙縣還有一種豆腐丸就是把游漿豆腐做成魚丸狀,煮在紅菇湯里,紅白浮沉很是好看。客家釀豆腐則是在豆腐方塊中挖一個洞,填上肉泥,蒸熟。邵武和平豆腐一般是白菜、木耳紅燒豆腐。莆田燜豆腐福州的海蠣炣豆腐比較類似,都是用海鮮和豬油渣加豆腐做的湯。還要用地瓜粉勾芡,喝起來很濃稠。

海蠣炣豆腐

/料理後食用/

板鴨

板鴨是臘肉的一種,主產於閩北地區的建甌及沙縣鄭湖鄉,介於閩南和閩西分界地區的漳平也有類似做法。鹽腌制好的鴨子用竹篾撐開,經過日曬,風味形成咸香緊緻呈琵琶狀的鴨子干。建甌板鴨只用鹽腌制,沙縣板鴨則是椒鹽腌制,漳平板鴨還加了五香粉,各有特色。既然是臘肉,自然是很適合儲存和運輸的。買回來只要蒸軟切塊就可以吃,也可以切塊煮粉干或者煮麵。

沙縣板鴨

  • 肉燕

福州特色小吃。肉燕長得很像扁肉或者餛飩。不同的是肉燕皮是用豬肉打製成的,也可以叫做「肉包肉」。肉燕一般和魚丸、魚滑一起賣。這些都可以抽真空後速凍走冷鏈運輸。收到後冷水下鍋,煮開後看到魚丸變大就可以。更好吃的秘訣是多品種一起煮,不要單煮肉燕或者魚丸。福州這邊的吃法是要再撒些蔥花、胡椒粉和白醋。

肉燕

  • 熏鵝

熏鵝的原產地是武夷山市的嵐谷鄉。所以在武夷山當地賣熏鵝的,大多打著嵐谷熏鵝的招牌。熏鵝店裡除了鵝肉和下水外,還會有些熏蛋、熏豆腐等,也都非常好吃。現買現吃,也可以切塊炒光餅或者炒芹菜、蒜苗。

雖然現在福州也有很多賣武夷熏鵝的店,但有種不是在武夷山吃的那個味。不過熏鵝可以抽真空走快遞,所以也列入可網購之列。

嵐谷熏鵝

鼓浪嶼餡餅

廈門特產,其實是酥皮類中式糕點。一般為綠豆蓉餡,現在也有榴槤味、各種茶味。板栗餅、武夷山的孝母餅也是這一類糕餅。保質期較長,非常適合做伴手禮,網購也方便。

板栗餅

其實福建還有很多可以網購的美食。比如各種好喝的茶,以及杜潯酥糖、貢糖、胡椒餅、東美糕、芋泥、八寶飯、月牙餅、筍乾、龍岩泡爪、魚餃等等。

疫情也不能阻止我們奔赴美食。

又在勾引我去福建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c9c0a087a557c9a555de1aa865f9f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