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Apple TV解鎖了流量密碼?

2022-05-24     紅顏秀影

原標題:豆瓣9.1,Apple TV解鎖了流量密碼?

近些年來,影視行業經歷了巨大的波動:

電影院遭受了重創,很多計劃內的劇集、電影都無法按時拍攝或者播出,

流媒體逐漸成為了很多影迷的觀影主流。

特別是2020年-2021年,

當電影院和其他影視平台一蹶不振時,媒體還在想辦法改變播放模式時,

流媒體已經開始了表演,並且精準抓住了特殊情勢下觀眾們的心理需求

末日求生帶來的螢幕內外的共情和內心的刺激。

《彌留之際的愛麗絲》中,日漫式的天馬行空與燒腦又緊張的倒計時生死遊戲;

《甜蜜家園》中,漫畫的質感,酷炫又韓式地揭示了人性的怪物們,

比利時小眾劇集《向黑夜進發》中,多語言世界與追著太陽跑的黑夜求生,

《逃出危城》中,俄羅斯味冷峻又戰鬥精神的末日公路之旅,

德劇《暗黑》中,燒腦和德式的又冷又理智、強邏輯的氛圍與底層邏輯........

於是,在經歷了短暫的沉澱與改變後,

那些有底蘊和文化基礎的電視台,逐漸找回了自己的基調節奏

HBO MAX的《東城夢魘》、《和平使者》

都是規格和製作特別高大上的劇集「史詩迷你」,頗有當年《車諾比》的榮光。

特別是2022年的Apple TV,劇集的質量也是非常高,

韓劇《頭腦博士》既燒腦,又有一股灰色的科技感,

《彈子球遊戲》也是多重文化氛圍融合的大氣磅礴的久違韓式史詩。

如果說,2022年Apple TV最火、最有概念感、最引人注目的劇集是什麼?

那麼,很多劇迷一定會選擇:

——《人生切割術》——

該劇在豆瓣上獲得了9.1的高分評價,

似乎Apple TV,已經解鎖了流量密碼!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人生切割術》通過空間畫面營造出來了那種正常到極致的那種詭異氛圍感,

魔性的配樂,在安靜又乾淨的辦公室里響起,

就好像你正常工作時,漸漸被繁瑣和重複影響,打瞌睡時那種循序漸進,

半醒、半醒半沉睡間的「辦公室噩夢」。

空曠的辦公室、四四方方擺放的方形電腦,

乾淨到好似不真實的潔白辦公室,一絲不苟的白領西服和包臀裙……

過分乾淨的辦公室場景,反而給我們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

好像置身於《黑鏡》般遊戲場景里。

沒有人類、植物和其他動物,雖然現代化,卻失去了原始的生命力與生機,

走廊、機場、停車場、電梯,看似是無心的設定,

其實充滿了閾限空間帶給我們對現代化的恐懼,以及無法通過環境判斷的恐懼感,

懷舊有現代,夢幻又詭異,有一種噩夢深處的毛骨悚然。

片頭更是一種怪誕的魔性感

潔白一塵不染的格子間辦公室,卻成了現代人的噩夢,

還有什麼比扼住了人性,像機器一樣工作更驚悚的現代人噩夢嗎!!!

咖啡里倒出無數個辦公室打工人,在大腦里工作的「好像」在發揮ideal,

實際上,重複枯燥工作著的打工人,機械地打掃著廁所,

格子間忽然發現穿著襯衫與睡衣的自己已然混為一體,半夜醒來時,忽然的迷失……

不是那種復古、懷舊、陌生的驚悚感,

而是一種現代社會、21世紀資本主義打工人最熟悉的噩夢日常

我們究竟是痛快利用著現代高科技,還是被資本主義用另一種藉口所奴役?

首播集中,男主角作為四人辦公室里的小頭目,隔著牆提問女主的情景,

真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諷刺現實的隱喻感互害感

「你叫什麼,你來自哪裡,你能說出美國三個州的名字嗎?」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母親的眼鏡是什麼顏色的?」

穿著整潔精緻的辦公室白領,忽然失去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上班時不記得外面的世界,和讓自己欣慰的日常生活,甚至母親的眼睛顏色;

下班則不記得上班時,自己一直在做什麼,

工作version的自己,成為了永無止盡的打工人,睜眼閉眼都是工作。

所謂work life balance,

究竟是資本奴役下的騙局,還是為我們好?

初入職場的新人,誰沒有感受過恐懼不適呢?

高高在上,對自己有所保留的同事和上司,不健康的職場環境,被逐漸物化的命運,

不再發表自己的觀點,被同事與公司同化。

新入職公司時,傻乎乎沒有感情的哈密瓜、橫幅歡迎儀式,

打架互玩皮球相識時的尷尬又必須面對,

寫好了辭職信,又被一拖再拖而拒絕,

渴望自己毫無保留地為公司奉獻,

高層躲在房間外和電腦後面分析著員工的一言一行……

開場第一幕的場景真是大為震撼,空曠乾淨、充滿現代化氣息的辦公室里,

穿著得體的湖藍色白領服、白色高跟鞋,指甲和頭髮精緻的女白領,

昏昏沉沉地躺在辦公桌上,象徵著資本社會的鏡頭,用一種冷酷高高在上的鏡頭感俯視著這一切。

這大概是讓無數打工人內心背後為之一涼的鏡頭:

在身後注視著我們的究竟是誰?

現代社會看似乾淨整潔、充滿現代化的辦公室氣息,其實卻成了冷冰冰的流水線:

電梯、停車場、格子間、方形電腦、鍵盤、走廊……

象徵著《人生分割術》里越來越「非人化」的我們。

「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係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係。
因為根據這個前提,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
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

Ok,當工作成為了打工人的全部,

那是《死亡詩社》里所謂的愛、浪漫、熱情與詩歌,

那些我們深處所嚮往的東西該如何追尋?

不用鬧鬼醫院、不用荒郊野嶺、不用老夫婦住著的陰森農場、不用校園詭異事件都市傳說……

上班這件事,打工的人真是在所難逃,

「不想上班啊~」成為了打工人早起的儀式感:這大概才是現代人每日發生的驚悚電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c8f7dc458ff48cb79cef827df6e44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