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人類社會中一種特殊的情感。自古以來,動人的愛情都是為人們所歌頌、讚揚的。在我國古代,就曾出現過許多美好的愛情故事。儘管有些結局悽美,但人們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愛情觀念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轉變。在中國古代,人們講究門當戶對,愛情和婚姻有時往往服務於政治。而如今,愛情甚至能夠跨越國籍,跨越種族。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男男女女,在異國他鄉,找到了真愛,並步入婚姻的殿堂。
曾經,就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女孩,為了愛情離開家庭,遠嫁安徽一位農民。婚後女孩選擇改隨丈夫姓,8年之間只為了妹妹回過一次娘家。這位女孩是誰?兩個相隔萬里的人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這位印度女孩名叫所羅門·莫迪娜,出生在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個貧苦家庭當中。我們都知道,在印度,女性的地位低下,一直到高度文明的今天,這一現狀也依然十分嚴重。在印度的很多地區,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普遍,甚至在一些印度男性看來,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而除此之外,曾經的印度還有一種更加畸形的制度——種姓制度。
在印度教中,人生來就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婆羅門是古代印度最為高級的姓氏,享有最為高貴的權力,而與之相反的首陀羅,則是等級最低的姓氏,屬於被征服者,只能從事各種低賤的職業。為了維持特權,統治者規定,種姓制度的等級,世代相傳,低種姓永遠也無法變為高種姓。
這一制度,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在1947年被宣布廢除。然而,雖然制度被正式廢除,人們的觀念卻難以改變。在如今的印度社會中,依然存在嚴重的種姓歧視。而莫迪娜的種姓,是首陀羅。出生在這樣的社會中,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莫迪娜的境遇,可想而知。
從小,莫迪娜和家人就受到身邊人的歧視。為了逃脫這樣的生活,莫迪娜的爺爺帶著一家人,去到了緬甸,希望能夠找到新的出路。一家人通過努力,在緬甸過上了還不錯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長,父親的離世,讓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莫迪娜只好輟學幫助母親擺擺地攤補貼家用。
莫迪娜從小就聰明伶俐,很有商業頭腦,她發現在來緬甸旅遊的中國人非常多,消費能力又都比較強。因此莫迪娜就在一些旅遊景點擺攤,為此她還特意學習中文,為的就是能夠吸引顧客。
慢慢地,通過和中國遊客的交流與了解,莫迪娜對中國的文化,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憧憬。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莫迪娜決定來到中國,尋找機會。最開始到達中國的時候,莫迪娜對一切都充滿著新奇,但陌生的環境也讓她有一點點的不適應。
很快,莫迪娜就找到了一家製鞋工廠上班,雖然每天的工作在流水線上,但她覺著這種有盼頭的生活非常的充實、安定。對於這個「外鄉人」,工廠的員工也照顧有加。而也正是在這裡,莫迪娜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
田孟冰是來自安徽的一個農民,為了謀生,他來到了莫迪娜所在的工廠上班。兩人是在工作時認識的。對於這個不愛說話,有點憨厚的中國人,莫迪娜有一種說不出的好感。而對於這位來自異國他鄉的堅強女孩,田孟冰也非常喜歡。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兩人之間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並確定了關係。工廠的員工都向這對情侶表示祝賀。在得到對方父母的同意之後,兩人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婚後,兩人的生活十分的幸福,不僅如此,莫迪娜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字,跟隨丈夫姓,名叫田瑪丫。
一年之後,兩人有了一個孩子,一家人幸福美滿,過著平淡又安逸的日子。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田瑪丫都沒再回過娘家,而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家人,也接來中國。在8年之後,為了妹妹的幸福,田瑪丫第一次回到了娘家。這次回去,田瑪丫將自己的妹妹也帶到了中國,來這裡完成她的終身大事,而男方不是別人,正是田孟冰的堂弟。這樣一來,可謂是喜上加喜。
如今,田瑪丫和妹妹,都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再也不用受到他人的歧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新的美好生活。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相信她們未來的日子也將會更加多彩。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