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子每周跑步、不煙不酒,竟被確診……醫生:不是個例!

2023-11-24     跑步指南

原標題:35歲男子每周跑步、不煙不酒,竟被確診……醫生:不是個例!

看到《寧波晚報》的一則報道:

35歲,健康生活方式的典範,曾參與馬拉松比賽,無不良嗜好,心血管病風險因素遠離……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健康模範姚先生(化名)竟被診斷出患有冠心病

上個月,35歲的姚先生感到胸悶,來到位於寧波市北侖區的浙大一院北侖分院急診科就診。儘管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出現胸悶的症狀,但這次的情況與以往有所不同。

在過去的大半年裡,他偶爾會感到胸悶,但持續時間並不長,經過休息和調整後便會得到緩解。然而這一次,即使經過了長時間的休息,他的胸悶症狀仍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經過急診科醫生的檢查,發現姚先生的幾項反映心肌狀況的指標出現了異常。經過心血管內科的急會診和進一步的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姚先生的前降支90%狹窄

姚先生拿到檢查結果時,一臉困惑地問道:「不會吧?我不抽煙喝酒,不怎麼熬夜,也沒有慢性病,每周還長跑4次,這麼健康的生活怎麼會得冠心病?」

最終,經過生物可吸收支架手術,他的狀況才穩定。

年輕跑者的冠心病風險

許多跑者或許會誤以為冠心病僅為中老年人所患,而年輕強健之軀足以抵禦疾病。

然而,根據浙江大學一院北侖分院心血管內科醫生吳琪提醒:高強度運動亦可對健康心臟造成壓力。劇烈運動時,體內會釋放大量內啡肽,一種具止痛效果的物質,使運動員在身體疲勞、心肌負荷過大時仍可繼續運動。

但長期過度運動會增加心臟負擔,若不注意控制,可能導致冠心病等心臟問題。事實上,即使年輕的馬拉松運動員也面臨不低的冠心病發病率。

這提醒我們,健康運動方式並非等同於激進運動,長時間超負荷訓練可能傷害健康。

識別過度運動症狀

姚先生的例子提醒我們,運動愛好者患冠心病並非罕見,過度運動可能是病因之一。

過度運動不僅無助於健康,反而可能傷害身體。過度運動會導致多種症狀,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效果。常見症狀包括:

廣大跑步愛好者應以健康為宗旨,遵循科學運動方式,避免過度運動。

科學健康的跑步方式

重新審視跑步與冠心病的關係,需明白跑步本身並非冠心病的直接原因。

適量跑步訓練實際上能增強心臟承受負荷能力,降低患病風險。關鍵在於「過度」二字。

盲目追求速度和距離,將身體和心肺系統推至極限,不留時間修復已有損傷,長此以往會威脅心臟健康。

科學跑步強調以健康為目標,注意自身體感,運動適度,重視恢復,以避免健康運動變為自我傷害。

具體建議包括:

1、練習基礎體能:對初學者或增加跑量者,首先提升體能,強化肌肉和關節。

2、適應跑步:身體適應需數月至一年,期間應逐步增強強度和時間。

3、制定科學運動計劃:控制訓練時間、強度、頻率。不要盲目套用「大神」的訓練計劃

4、保持愉悅心態:跑步應以提升生活質量為目的,健康最重要。據個人實際情況調整訓練,不和別人比速度、拼跑量,跑自己的。

5、注意營養和睡眠:均衡飲食和良好睡眠是恢復關鍵。減輕身體壓力,恢復體能。熬夜、喝酒後不硬撐著跑步。

6、定期體檢:定期心臟檢查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健康問題。參與馬拉松或長跑需充分準備和適應訓練。每位跑者應珍惜生命,理性、科學地跑步。

跑步是一項對體力和耐力要求較高的運動,近年來在年輕人中備受歡迎。人們普遍認為跑步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還有益於心臟健康。

然而,如同其他運動形式一樣,跑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之一就是對心臟健康的潛在影響。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莫讓跑步背離了「健康跑」的初心。

日常運動生活中,你會定期體檢嗎?歡迎大家聊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ba496fd4fdde1edbde53312e94c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