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世界】溫潤雅宜——郭英培筆下的草木圖像

2024-05-05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藝術世界】溫潤雅宜——郭英培筆下的草木圖像

英培畫溫潤雅宜,有沖淡之氣,和煦之態,蒼勁之處,有過人膽識,故十分可喜。

——吳悅石

郭英培:別暑杞人草堂、新甫山人。1957年生於山東新泰,早年師從著名書畫家於太昌先生學習書法,後入國家畫院吳悅石、梅墨生先生工作室。濟南市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藝術家(書畫專業)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花鳥創作院院長,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芥英社成員。

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有《郭英培——中國花鳥畫精品集》、《花鳥畫名家——郭英培》;科學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郭英培花鳥畫扇面作品》。人民日報、新華社、美術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山東廣播電視報、山東電視台、濟南時報、泰山晚報、時代文學、儒風大家、善者等主流媒體多次專題報道。

花木有境

張榮東/文

梅清詩云,「白雲自流日將暮,花枝冥冥隔溪路。」是寫日暮觀花,日間鮮明的花朵在夜色中呈現出神秘的意味。花之形象被日暮天光所籠罩,不再是直觀的呈現,而是若隱若現,繪畫之格調、境界,正在此半隱半現中。

一枝花在宣紙上顯現,也如天光照亮花枝,它有時是直白的,有時則含蓄、深沉,如暮靄籠罩山林,這紙上的花草,是被畫家之心光照亮。

郭英培顯然深知花枝冥冥之格調,他筆下的草木圖像,或恬淡到極致,或於樸拙中生奇崛,花枝縱橫卻並不蕪雜,而是有日暮之清氣,有澹雅的人生感喟。

這已不是純粹自然界中的草木之像,而是沐浴了畫家精神氣質的心象。郭英培性情淳厚,身在紅塵,卻心系自然,畫室之中,獨寫花草萬千,可謂「樂道」者。世人謂一花一世界,如此萬千花朵,自有宏闊氣象,郭英培沉浸其中,獨解花鳥之語。

郭英培常畫山石修竹,花朵初綻,深谷幽蘭,其間游魚飛鳥,與花草呼應、互動,構成充滿生命情趣的畫面。

讀郭英培之花鳥,如聆管弦絲竹,清雅之氣撲面而來。自然,那些繁盛的草木圖像,似還能走入更為簡約、素樸之境,夏日之繁盛終究會歸於秋日之蕭索,而這樣的繁盛,也是一種藝術的真誠。

花鳥畫可以表達閒適的悠然狀態,亦能負載人生深厚的寄寓。郭英培曾畫一鱖魚圖,似游於太虛之中,而魚之樸拙淳厚,靜穆無言,恰如畫者之心,此可謂郭之人格寫照。

郭英培尚有公務,繪畫是生命之大寄寓,又是人生之餘事——繪畫表達的正是人生之體驗,若無人生寄寓在其中,繪畫難有詩性之韻味。何時忘卻畫為畫,就走向了創造的自由。繪畫理應是人生率意的表達,又須去蕪存菁,如一杯芳香清冽的美酒,如一壺至真至純的清茶,如此,方可窺得水墨之境界。

繪畫明寫草木之形,實寫天地之靈性,實寫處是形象,虛寫處方是靈境。人生如夢,草木繁花,終須凋零,這是人生最真切的隱喻,非有人生之大悲愴、大徹悟,不能寫一枝花之真境。

郭英培實得此三昧,他的胸中氣象,都化作筆下草木生命,草木有靈,筆墨之中,實有人生的幻滅,人生的萬千滋味。

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今夕之花已非昨日之花,花影迷濛,但以一顆真摯之心,終可抵達草木之真境。在這些淳厚、清新的畫面中,我們已經失語——真正有意味的畫面毋須語言,它遠離形式,草木有境,是不可言說的靈境。(津門網小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fd00f4f9dd62746f6fdbd6d1530c30.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