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補啥」有說法 絕對則會傷身體

2022-05-17     家庭醫學

原標題:「吃啥補啥」有說法 絕對則會傷身體

「吃啥補啥」有說法 絕對則會傷身體

「吃啥補啥」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以動物臟器來調補身體臟腑的方法。它來源於中醫治療學中的食療法。食療法早在我國商代《湯神論》中已有記載,《神農本草經》更是對其功效及應用進行了詳述。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發現動物內臟和人類內臟無論在組織、形態還是在功能方面都十分相似,他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以髒治髒」和「以髒補髒」的學術觀點。這就是中醫食療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法則——「以形補形」,俗稱「吃啥補啥」。

現代科學技術也將豬胃黏膜加工製成胃膜素,有保護人的胃黏膜的作用,用於治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用動物睪丸製成的睪丸片,可治療男性性功能減退症。採用豬、牛、羊的胎盤製成的胚寶片,神經衰弱、發育不良者均宜服食。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只要有了胃痛就要吃豬肚,得了心臟病要吃豬心,發生性功能障礙就要吃什麼鞭類,……根據具體各種不同的情況還應區別對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吃肝補肝:肝病患者不宜

肝臟是人和動物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動物體內的各種毒素,大都要經過肝臟來處理。所以,從市場買回的動物肝臟大多暗藏著各種毒素。肝病患者由於肝功能受損,難以及時分解掉這些毒素,就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肝病的康復。

肝臟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化學加工廠」,可產生多種激素、抗體和免疫細胞等,動物肝臟內含銅量也很高,而這些物質肝病患者食用後,無疑會受害。因此,肝病患者不能吃肝補肝,日常飲食也應少吃肝為佳。

以腦補腦:老人不宜

老年朋友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健忘,中醫認為這多半是因為腎氣逐漸虧虛,不能上榮於腦。根據「以髒補髒」的理論,許多老年人認為吃多豬腦可起到補益大腦的作用。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豬腦屬於高膽固醇食物,而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動脈硬化等,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等疾病。因此,老年朋友在補腦時不妨選擇核桃、黑芝麻、魚肉等食物來代替豬腦。

以血養血:老少皆宜

血液是維持人體基本生理活動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民間常常用各種動物血液治療貧血或血虛,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食療方法。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於血紅蛋白中。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且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黑木耳、海帶、芝麻等雖含鐵量也較高,但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其吸收率多在10%以下。與牛血、羊血等相比較,豬血的含鐵量最高,每100克豬血中的鐵為44.9毫克,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食療佳品。此外,豬血中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所含的胺基酸比例與人體接近,非常容易被機體利用,特別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此外,像「吃心養心」「吃腰子補腎」「吃肺潤肺」等說法,臨床實踐證明在部分患者身上是有效的,但是在具體使用時還得因人而異。例如豬腎具有補腎的作用,但腎結石患者就不宜食用,他們反而需要限制動物內臟的攝入。

科學提煉 合理應用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直接地用動物性食物「吃啥補啥」並不科學。用現代科學方法從動物肝臟中提煉出有效成分製成藥物,比「吃啥補啥」更健康安全、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因為不管吃啥,都要通過胃腸消化、分解、吸收,最後在肝內再合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及葡萄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自然,各種動物內臟的成分不同,其所提供的營養物質也有差異,可以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需要。但總體來講,大同小異,不必局限於吃啥補啥。

由此可見,「吃啥補啥」的說法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只有通過正確的飲食和養生方式,從根源上糾正不正確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不被疾病所侵擾。

文/張正修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f93ffc03adcbcfb886d6c8ed11d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