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烏鎮戲劇節供圖
水上歌劇《漂浮歌后》。烏鎮戲劇節供圖
古鎮嘉年華。烏鎮戲劇節供圖
烏鎮戲劇節進入第二個十年,「戲劇時間」有了新刻度。
——————————
在烏鎮戲劇節,你會感到時間越來越「不夠用」。
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24部特邀劇目雲集於烏鎮西柵幾大劇場,而蚌灣劇場的「青年競演」單元也頻出佳作。要看哪些戲?你得糾結一番。
在某幾個時間點,你要早點趕到河邊、橋上。去晚了,你可能會錯過水上歌劇《漂浮歌后》的最佳觀賞角度。「歌后」以水為舞台,以傘為裙擺,詠嘆調響徹河道兩岸。
作為戲劇演出大本營的西柵很熱鬧,而北柵也迷人。你可以去「戲夢糧倉」,沉浸式體驗《萬尼亞舅舅》,或者去戲劇空間感受《哈姆雷特的七七八八九九》。
看完一天戲,你來到古鎮的夜宵店,和朋友興致勃勃聊著最愛的劇目。旁邊人驀然抬頭,他就是你正讚賞的劇目主演,那就一起聊聊幕後。
第十一屆烏鎮戲劇節的主題是「如磐」。精神如炬、信念如磐,戲劇節堅定駛入了第二個十年。在這裡,「戲劇時間」又會被哪些新刻度標記?
在古鎮演繹時間的流逝感,填補戲中人的「留白」
第十一屆烏鎮戲劇節開幕當晚,戲劇節發起人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與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上台敲響開幕大鑼。
今年烏鎮戲劇節,88歲的歐洲戲劇大師尤金尼奧·巴爾巴,和85歲的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都帶著作品亮相。這兩位大師,創作戲劇時間分別長達60年和50年。
「一個人從事戲劇工作60年,持續在創作!」接受記者採訪時,賴聲川連連讚嘆大師的堅持。就在今年戲劇節期間,賴聲川迎來了70歲生日——他已創作戲劇40年。
觀眾看一部戲,會忍不住「腦補」戲中人的留白劇情;而劇作家本人,也會如是回眸和想像,甚至找到一個命定的節點,親自補上歲月留白。
戲劇節期間,由張震、蕭艾主演的《江/雲·之/間》在烏鎮首演。這部戲是賴聲川第40部作品,源自對《暗戀桃花源》中的江濱柳和雲之凡愛情故事的延續,通過書信的形式,展現了二人之間長達40年的書信往來及其背後的人生。
在《暗戀桃花源》首演35年後,賴聲川通過創作「續篇」,親自回答那一句「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
「記憶是個盒子,不要輕易打開,勿擾亂裡面發光的灰燼。」「原來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賴聲川在《暗戀桃花源》那些「留白」中,用更加細膩和豐富的筆觸,在《江/雲·之/間》中描繪了江濱柳和雲之凡的愛情故事。
賴聲川從《暗戀桃花源》到《江/雲·之/間》的創作時間跨度,幾乎等同於江濱柳和雲之凡之間分隔的時間。
「很多年來,我自己常常會在腦子裡想像一下,比如江濱柳到了台北,他會住哪裡?而劇中的天母、景美等地名也都來自我小時候在台北的生活經歷,我想把這些有意思的地方都描寫出來。」
賴聲川不只是想寫關於情愛的故事,背後有著更深刻的對家鄉的眷戀,有對於那個時代更宏大的敘事。
「從中可以看到我所認識的台北以及我父母他們這辛苦的一代人:一個特殊的時代、一群流離失所的思鄉人、一群錯過的人……」賴聲川感嘆,這就是人生,而也因自己處在這個年齡,才能寫出時間的流逝感。
如果青年熱愛戲劇,就投身進去,狂一點
過去十屆烏鎮戲劇節中,「青年競演」共計179部作品在蚌灣劇場的舞台上演。
記者看到,今年「青年競演」首日開場前,劇場外大排長隊。早入場的觀眾會拿到一張投票卡和一支筆,為喜歡的作品投票。一些稍晚入場的觀眾,聽說投票卡已經發完,露出遺憾的神情。
黃磊努力想讓那些沒能搶到票,但排隊許久的觀眾也得到機會。他對場內觀眾說:「排隊不好排,票也不好搶,現在外面很熱,咱們能不能擠一擠,讓更多觀眾進來?」觀眾們異口同聲說:「好!」
今年「青年競演」以「枕頭、陽光、大恐龍」3個元素進行命題創作。抽籤抽到第一組第一個表演的劇目是《達爾文》,探討女性生育處境。謝幕後,主演彭露在台上說第一個表演壓力很大,而這個劇目在小紅書上得到相當好的評價,觀眾在演員主頁留言說「看哭了」。
這個劇目,也讓「青年競演」評委丁一滕落淚。
此次烏鎮戲劇節組委會共收到報名「青年競演」作品560份,最終選出了18部入圍作品。丁一滕說,「今年的『青年競演』非常厲害。」
「烏鎮戲劇節這11年的發展史,就是我的成長史。」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90後青年戲劇導演丁一滕,在學校的北國劇社就是出了名的「戲痴」。
8年前,還是新人的丁一滕,帶著作品登上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舞台,而如今他已擁有多部導演、編劇代表作,如《竇娥》《我不是潘金蓮》《新西廂》《一日三秋》等。今年,他成為戲劇節「青年競演」評委會一員。
丁一滕希望所有懷揣夢想的參賽者放下功利心,好好享受做戲劇的過程。
對於丁一滕而言,烏鎮早已不是一個「家」那麼簡單,「它比我真正的家還舒適,更熟悉」。朋友金廣發形容丁一滕「閉著眼在烏鎮都能找到路」。
「對於我來說,戲劇就是一切。你說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你當下在做的熱愛的事情。我熱愛戲劇,青春好像也沒有那麼多容量去容納其他東西了。」
丁一滕覺得,如果青年熱愛戲劇,就要完全投身進去,「可以狂一點」。
有一顆年輕之心的人,在烏鎮特別開心
烏鎮戲劇節在海外擁有響亮的招牌。
今年,丁一滕在俄羅斯排戲,他一提到烏鎮戲劇節,大家都表示很想來參加。
「從第一屆戲劇節我們邀請外國劇組來,到現在我們可以挑選劇組,烏鎮戲劇節已經有自己的戲劇美學和標準了。10年時間,烏鎮戲劇節向國際化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成長。」在國外每次提到自己是從烏鎮戲劇節走出來的,得到外國人積極回應時,丁一滕都感到很自豪,「這是一張文化名片,中國的戲劇、中國的文化得到了尊重」。
今年的烏鎮戲劇節,除了看特邀劇目,戲劇愛好者的參與可能性被拓寬。石橋巷陌,搖櫓船上,古鎮嘉年華的藝術作品無處不在,水陸空都是戲劇藝術的舞台:巡遊、即興表演、肢體劇、舞蹈、音樂、戲曲、魔術、默劇、前衛戲劇、多媒體影像、裝置藝術……
你會看到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如木偶戲、梆子、崑曲、秦戲、儺戲、吉劇等;來自荷蘭、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劇團也在江南古鎮釋放魅力,為觀眾帶來水上歌劇、泡泡木偶戲和巡遊、原創樂器音樂等。
在「戲夢糧倉」,《仲夏夜之夢》《俄狄浦斯與機械神諭》《危險關係》《萬尼亞舅舅》等劇目,有基於經典戲劇展開的全新改編,還有聚焦當代青年所思所想的全新創作。別具一格的場景與表演形式,為觀眾帶來新穎別致的審美體驗。
戲劇空間則有《哈姆雷特的七七八八九九》《邊城》《慾望號街車1933》,饒曉志、周黎明、黃舒駿3位跨界藝術家作為領讀者,用聲音、情感、表演詮釋經典文字,將雋永的內涵化作1小時左右的沉浸式戲劇。
賴聲川表示,烏鎮戲劇節並不只是要吸引年輕人,而是要吸引有年輕之心的人。
「不管多大年紀,只要你有一顆年輕的心,在烏鎮就會特別開心。十一屆戲劇節,我們看到一些第一屆就來過的年輕人已經漸漸邁入中年,這就是人生,我很高興他們還會繼續來。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在烏鎮找到他想要的東西,關於夢想、理想、藝術,什麼年齡都一樣。」賴聲川說。
丁一滕形容,烏鎮是造夢的烏托邦。「你到劇場看戲,看完戲出來看到人來人往的觀眾和遊客,他們有的還穿著古典服飾,你一瞬間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還在戲中。回去喝一杯,入夢,進入到自己的戲中。這就是烏鎮特別美好的地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