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將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0.5萬套!

2022-08-10     幾樓

原標題:濟南市將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0.5萬套!

8月9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進行介紹解讀。發布會中提到,「十四五」期間,濟南市將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0.5萬套,占同期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30%。

到2025年,濟南市每新增三套住房中,就有一套是給來濟留濟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準備的。

這對於留在濟南的畢業生絕對是個好消息,這麼多的租賃住房,勢必會讓部分房源的房租有所下降。

在租房補貼方面,在濟無自有住房且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畢業生,凡通過市場租房居住的,可以申請最長3年的租賃補貼,租賃補貼的標準分別是:博士每月1500元,碩士每月1000元、本科每月700元,專科每月500元。

在租金減免方面,在濟無自有住房且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畢業生,凡通過濟南市泉城安居平台選租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可享受市場租金40%的租金減免。

在購房補貼方面,符合條件的博士和碩士生,只要在濟首次購買且是唯一住房的,可以申領一次性購房補貼,購房補貼的標準分別為:博士15萬元,碩士10萬元。

這種種補助措施,對於濟南吸引畢業生留濟工作、生活、置業,是很好的政策。

但同時,我們也該看到這麼多租賃住房供應的另一面。

01.

大量租賃住房+低品質存量房

這幾年大部分人被教育明白了:

濟南大部分城市不缺少居住的房子,缺少的是品質好一些的房子。

中國人的居住需求升級是循序漸進的,就拿2008年的住房政策來看,你現在看覺得非常不合理,但是在那個時期這個政策就是很合理的:

7090指導政策,是政府當初為了保護剛需而推行的一項政策,是為了滿足大量想留在濟城市中年輕人買房,引導開發商降低置業門檻的政策。

這政策,與當下我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等加大供應,都有共性。在房價不算低的前提下,儘量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讓年輕人先在城市之中住有所居。

但這顯然也會導致城市住房供應結構的變化,那就是這麼多的同質化租賃住房,未來怎麼處置?一直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未來賣給真正的純剛需購房者,變成共有產權房?……

不管怎麼變,大量的同質化租賃住房+大量的同質化存量剛需住房,這些在未來濟南存量房市場中將會大量存在。

02.

錯配

同質化的房子會越來越多,作為我們普通購房者,不僅要現在買滿足自己當下居住需求的房子,也要有預見性,為自己所購住房未來的流通性做前瞻性規劃。

再看下面這張圖:

當下我們濟南的住房供應結構,是符合當下購房需求的,但是與未來的住房需求顯然存在時間上的錯配。錯配之後,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只能若干年後才會顯現。

濟南發展到現在,我們當下的需求早就從2室起步過渡到3室起步,而之前買2室的人,現在的需求也已經不是三室了,而是四室房子,因為這些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三室只能滿足居住的需求,一旦有二胎,四室才是基本,即便沒有二胎,一個小小的書房也應該是必備的功能空間。

近5年買3室的剛需客戶,再過幾年,他們的需求大機率也是四室的功能需求。

03.

應對

大家是不是已經猜到,未來的購房需求了——

普通小區,緊湊四室將會非常暢銷。

當然不同的小區因為戶型規劃占比不同,且戶型面積段千差萬別,我就說一個大機率的規律,具體我們還需要分析:

1、剛需小區,三室、四室還是會很暢銷,但是要控制好購入房源面積。三室相對緊湊就挺合適,110如果能做到三室兩廳兩衛,未來流通就不錯,130的三室大機率不如110的流通性好,130-145左右的四室相對流通性會不錯,剛需小區四室戶型沒必要超過150,如果旁邊一個小區140+四室,你這個小區150+四室,你想想哪個流通性好。現如今如果哪個剛需盤內規劃140-150㎡的三室戶型,垃圾!

2、普通改善小區,三室、四室暢銷,同樣要控制好面積段。普通改善小區,是大部分購房者的置換歸宿,未來這樣的小區大量存在,普通改善小區相對大家的購買力沒那麼「壕強」,戶型相對舒適就夠了,140-160㎡四室,我認為完全滿足居住需求,你弄個160-200㎡的大戶型,未來有錢的改善看不上,普通改善買不起,何苦呢?另外這種小區,如果位置好,規劃少量2室也不是不可以,部分家庭還是想跟老人居住在一個小區內的,老人住兩室也夠了,可以是4+2的搭配。普通改善小區,千萬不要買超大戶型,要不然你會死很慘!

4、高端改善小區,四室起步比較穩妥。現如今看很多定位高端的改善盤,起步面積都不小,130起步、150起步很正常。很多人喜歡大三室、很多人喜歡小四室。高端改善盤的購買人群相對比較「壕」一點,就想住的舒服一點,要求面積可能大一些。但是還是要明白一個道理,大部分人還是會將房子出手的,而你出手時買你房子的人,大機率是從普通改善小區置換來的,那麼他們的購買力不見得就特別壕,所以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小區片區天花板、房源稀缺性,產品力是否值得別人花重金購買,充分認識到小區內各戶型占比。所以我認為這種小區150-170的四室會相對流通性更好,如果小區內180-220平米戶型占比不高,那相對會成為香餑餑;而如果180-220平米戶型占比過高,那流通性就差一點。當然還要看樓座位置、戶型差異、景觀軸等因素做進一步判斷。

5、真豪宅,無限制。真豪宅在我的定義裡面就是整個片區內不可替代的房子,最起碼得是前3甲,10-20年內,即使有新樓盤出現,位置、產品、物業等均不能顛覆的房子,才算真豪宅,除了貴,相對普適的好房子……好位置、真獨棟、真洋房、大品牌、好物業,即便房子經過10-20年的老化,業主們湊湊錢換個外立面、管道、電梯的小區……

我對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理解為:

調控大政策是公平化,削峰填谷。打破之前那種買房就賺錢的慣性,讓大部分房產的投資屬性逐漸淡化;同樣會讓購買商品房的購房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利用這部分資金去建設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政策是好政策,但是對於不同需求的購房者,我們如果還不明白應該買什麼?應該如何提前優化?那就真的怪自己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5d6a1e9bfda6d2f5f5b70da5a313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