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的婚姻告訴我們:三觀不合的兩個人結婚不會幸福

2020-03-23     黃猛銅仁報道

謝道韞留存下來的佳作不多,有一首叫《擬嵇中散詠松詩》,是她模仿嵇康的《遊仙詩》而作。詩中那句: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遙。是她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前半生,她被冠以「詠絮之才」,一時風流蘊藉,風光無限。後半生,卻因為嫁錯了人,不幸遇上動盪不安的年代,門庭渙散,悽苦半生。

出身名門,超凡脫俗的才情

當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時,仍舊會對茂林修竹,崇山峻岭,流觴曲水的東晉時代心生嚮往。一代才女謝道韞也在這個文人鼎盛的時代落地生根,她一出生就是人生贏家。謝道韞父親謝奕是當朝大官,位高權重,叔父謝安官拜東晉宰相,是赫赫有名淝水之戰的總指揮,而芝蘭玉樹的弟弟謝玄更是因能文能武而名震天下。謝氏一族,既是門風清雅的詩禮人家,也是佐政朝野的達官貴人。得益於風氣豁達,文人各領風騷的東晉時代,加上從小在詩書禮樂中浸泡長大,謝道韞風流蘊藉,才華驚人。年僅7歲,就表現出了卓爾不凡的文學天分。東晉盛行文人相聚一堂吟詩作賦,謝氏一家也時常聚在一起探討詩詞歌賦。



有一天,雪花簌簌而下,院子頃刻就鋪滿了雪花,謝家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賞雪。叔父謝安興致大發,對孩子們說:「你們看看這紛紛下落的雪花像什麼?」謝道韞的表哥謝朗說:像在空中撒鹽。謝安搖搖頭,顯然是覺得不夠形象。站在一旁的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喜上眉梢,連連拍手稱讚。這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被記載在了《世說新語》里,世代流傳。

中國歷史上的才女不少,但謝道韞的才情顯然更勝一籌。當我們念起「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詩時,腦海就自動浮現出了意境超然的畫面。從此,她聲名鵲起,誰人不知謝家有女初成長就才華橫溢了啊。因為這句驚世之言,謝道韞毫無懸念地被寫進了《三字經》里: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這句詩過於精妙,即便過了一千多年,仍舊被《紅樓夢》作為第五回里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時至今日,我們仍舊在語文課本里看到這句詩,可見謝道韞才情過人。雪花飛揚而下,柳絮因風而起,初看有著飄揚洒脫之美,卻也暗喻了謝道韞飄散零落的一生。



門當戶對,三觀不合也難成良緣

韶華正盛的謝道韞引來眾多風雅之士上門求親。叔父謝安也尋思著給她找個婆家,幾番思量,他看中了王羲之的第個五子王徽之。可當他聽到「徽之醉酒雪夜訪戴逵」的故事,覺得放浪形骸的王徽之,會過分追求自由,婚後難以定性。謝安擔心侄女婚後受委屈,於是將她許配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一個出身於書法大家,一個出生於書香世家,不管是硬體條件,還是個人修養,都是天作之合,按常理,本可以琴瑟和鳴,共普佳偶神話。誰曾想卻是一場孽緣,孽緣的原由有多種,但毋庸諱言,即便豪門嫁豪門,兩人三觀如溝塹,也是難以繼續。

王凝之是個虔誠的佛系修道青年,信奉五斗米教。雖然有個書法寫得一流的老爹,可到底也沒遺傳到多少。相較於王家的幾個兄弟,王凝之無論在書法還是仕途上都遜色許多。實際上,王凝之腹中也沒多少墨水,甚至可以說是迂腐糊塗。兩人婚後的生活,顯然處處碰壁。王凝之看不懂謝道韞吟詩作賦的雅興,謝道韞不明白王凝之為何一心奉教。可謂「我心向山,君心向水。」



王凝之一如既往地痴迷於 「五斗米教」,成日研究道術與煉丹製藥。平庸之才本該多努力才是,王凝之卻把精力都荒廢在了無用之道上,學問越來越差,當個會稽縣令已是事業天花板。再看王家幾兄弟都已經扶搖直上了,而王凝之最終連拿得出手的隸書都岌岌可危了。作為妻子,謝道韞也曾苦口婆心勸說丈夫要好好做學問,別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不勸倒好,這一勸反而變本加厲了,最後王凝之把自己關屋子裡,上了癮似地研究道術。而謝道韞時刻在精進自己的學問,在王府與賓客舌戰群儒,一時之間「王夫人舌燦蓮花」之美譽傳遍天下。除此之外,謝道韞在在書法、繪畫、詩詞各個領域皆如魚得水。再看近乎廢柴的丈夫,她失望透頂。回到娘家,對家人說:「我謝家一族中,叔輩兄弟都這麼出色,可沒想到天地之間,還有王凝之這樣的人!」志不同道不合,容易讓婚姻折戟沉沙,即便沒有破碎不堪,也無異於同床異夢了。

謝道韞下半生的悲劇,從嫁給王凝之開始。



榮辱不驚,生死兩忘之玄心

東晉末年,風雨飄搖。晉安帝隆安三年,孫恩揭竿而起,爆發了東晉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兵災。本是一派太平的東晉,瞬間生靈塗炭,不久敵人攻破會稽縣,王凝之全家人命懸一線。王凝之時任會稽內史,敵軍兵臨城下,千鈞一髮之際,他沒有立即號令軍馬上陣殺敵,而是跑進神殿,開始禱告。他告訴全城百姓不要慌,他已經向神教發出了禱告,並已有數萬「鬼兵」助陣,各個關塞都有鬼兵把守,只要按兵不動,就能逃過此劫。終於,敵人破城而入,他向道祖求來的數萬「鬼兵」,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府兵,傭人被殺的殺,被虜的虜,敵人看到王凝之還在一心禱告,隨即取了他的腦袋。此時的謝道韞,看到丈夫和孩子被殺,來不及痛苦,一手緊抱外孫,一手執劍殺敵。誰也沒想到她一介女流之輩,居然如此英勇。由於勢單力薄,終究還是沒能殺個敵人片甲不留,最後被俘。孫恩與她談判,謝道韞說:「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被她過人的膽識與氣魄折服,釋放了她和外孫。這場戰亂後,謝道韞失去了丈夫和兒女,王謝兩家兄弟姐妹皆數喪生。



一代豪門巨室,就此落下帷幕。

從此,謝道韞自己一個人帶著外孫在會稽寡居。晚年的她,雖沒有了年少時的綺年玉貌,但根植於心底的文人風骨始終沒消散。歲月和戰亂,仍帶不走她出身貴族的氣質與多年修煉出的才華。當時會稽太守劉柳聽聞謝道韞波瀾壯闊的一生,前來謁拜,兩人聊得甚是投機。再到後來,謝道韞聽從太守之意,開設學堂,授業解惑。

《世說新語》有一句話是這樣稱讚謝道韞的:「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神情散朗」「林下風氣」,這是對一個女性最高的讚譽,既有琴棋書畫的才華,也有不讓鬚眉的氣概。



細數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樣的女子也沒幾個,謝道韞是其中的一個。7歲成材,成年所嫁非人,中年喪夫喪子,晚年寡居。謝道韞這一生,登過高山,跌過谷底,起起伏伏。後人都說她這一生頗有遺憾,但只不過是管中窺豹罷了。

歷史如滾滾江水東流逝,可即便過了幾千年,謝道韞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仍舊水意鮮活。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她總算沒有白活一場。人生如一條蜿蜒悠長的路,時常有荊棘,有沼澤,固然舉步維艱,可我們還有自己。

周國平在《做人和做事》說:人活在世上,第一重要的還是做人,懂得自尊自愛,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足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也配得上命運的賜予。倘能這樣,也就算得上做命運的主人了。行走在荊棘叢生的人世間,需要一顆鏗鏘的靈魂,這顆靈魂,堅不可摧,才能不懼風霜刀劍,不恐歲月混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UDND3EBnkjnB-0zdu0e.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