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近這種病患增多,嚴重可能致命!醫生:七類人更容易中招

2019-07-24     南國今報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7月23日10時50分,

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正式登場。

大暑撞中伏

一年中最熱、最難熬的日子

已經到來

大家最近出門基本等於整容!

你先別上頭

還有更「殘酷」的

——

一年最熱的時候才剛剛開始

高溫高熱的「桑拿天」

成為天氣的主角

中暑的人也慢慢多了起來

大媽散步時突然暈倒

提醒:體弱少出門

我感到一股窒息性的悶熱。」昨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52歲的李大嬸說起自己兩天前的中暑經歷,仍覺得後怕。

21日晚7時40分左右,52歲的李大嬸與姐姐相約到離家1公里遠的沙湖公園散步。誰知剛走到公園門口,她便說:「哎,好多汗呀。」隨即倒地不醒。

李大嬸的姐姐見她衣服都被汗濕透了,喊她也喊不醒,嚇得趕緊攔車。一名好心的哥幫著她把李大嬸抬上車,送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

該院李順青醫生接診後發現,李大嬸已經休克,血壓僅為80/50mmHg左右,應該是中暑了。他迅速開展治療,為李大嬸補充了500ml生理鹽水,20多分鐘後,李大嬸慢慢恢復了意識。

醫生表示,李大嬸這段時間身體虛弱,加上天氣悶熱引起身體大量出汗,導致其機體內鉀、鈉電解質流失,繼而引起意識障礙,幸好送院及時,如若拖延導致心腦肺等器官功能受損,可能會危及生命。醫生提醒,體弱者在夏季儘量少出門。

跑友夏練三伏頂不住

提醒:運動勿過量

「最近天氣的溫度是不太高,但是濕度大,人難受。」家住武昌的王先生和幾個朋友去跑步,也發生了驚魂一幕。

王先生說,前日下午6時30分左右,他約上3個跑友,一起去綠道跑步。「當時天還很亮,但天上有雲,不算很曬,我們準備像往常一樣跑個10公里。」

一行人跑到約7公里左右時,王先生突然發現一個平時很能跑的跑友沒跟上,「平時他都是在我左右,速度跟我相當,我就有點懷疑了。」王先生於是往回跑,約幾百米處發現這個跑友臉色發白,汗像水一樣流,人也搖搖晃晃,然後就癱坐在路邊了

王先生說:「他明顯中暑了,我趕緊打電話喊同伴送水過來,又拿出毛巾給他扇風,差不多過了半個多小時,他才緩過勁來,我們這才扶著他回去。」

「近年來,因為運動導致的中暑略有下降。」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介紹,因為近幾年健身房隨處可見,人們對健身的環境要求也變高了,「濕悶的天氣里,鍛鍊儘量等傍晚溫度下降後開始,同時還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最好結伴而行,可以互相照應。

小伙外出跑業務中暑

提醒:隨身帶藥品

「環衛工人救人不留名!」昨日下午,彭先生身體穩定後,通過洪湖市園林局找到救他的環衛工人劉春和孫玉青,專程送上錦旗和禮品,表示感謝。

7月18日下午,彭先生頂著烈日和同事一起外出談業務。最終敲定合同後,彭先生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頭有點暈,同事建議他到附近的洪湖市江灘公園陰涼處吹一會風。

到了江灘公園,彭先生先去衛生間用自來水沖了把臉,不一會兒就感覺雙腿無力,頭暈。彭先生趕緊坐到衛生間旁邊的長凳上休息,哪知情況越來越嚴重,意識慢慢變得模糊。環衛工人劉春和孫玉青看到躺在躺椅上的彭先生一動不動,趕緊跑過去,詢問怎麼了。「我感到頭很暈。」彭先生告訴劉春,他漸漸出現昏迷狀態,疑似中暑。

「當時沒想那麼多,覺得救命要緊。孫玉青撥打了120急救電話,請求幫助。由於施救及時,彭先生在醫院終於轉危為安。

接診彭先生的醫生提醒,夏季戶外工作者必須將防暑降溫放在首位,隨身攜帶藿香正氣口服液、十滴水等治療中暑的藥品。

夏日高溫來襲,

中暑現象經常發生。

如果身邊有人發生了中暑,

應該如何做?

這幾招急救措施學起來~

七類人更容易中暑

1、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機體散熱不暢,易中暑。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易中暑。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PZoJGwBmyVoG_1ZVfCh.html






















梅以曲為美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