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日,聯想發布了小新和YOGA家族一系列新品,其中就包括賣點超多的YOGA 14s 2021第11代酷睿款,2.8K高色域屏、90Hz高刷屏(輕薄本中第一款)、雙Thunderbolt 4、大容量電池、用戶感應、人臉識別登錄,還有豪華的散熱規格和一顆可跑38W的第11代酷睿Tiger Lake處理器!
您看,這樣的輕薄本得多少錢?
我看,怎麼也得萬兒八千吧!
不不不!不到6000元即可擁有!
所以,它瞬間就火了!而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該機。
但我們很快發現,這貨的賣點和興奮點太多了,無論是平台本身還是機器,一口氣說完可能「難以消化」,所以,我們決定分兩方面進行!今天,我們先給大家送上第一階段的測試:讓大家感受跑到38W的i5-1135G7的瘋狂火力——坦率說,第11代酷睿Tiger Lake有太多讓人吃驚的東西!
前戲:CPU單核性能猛,搭配GTX都行
先強調一下,10nm製程的第11代酷睿Tiger Lake目前都是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也就是說i5-1135G7屬於「U系列酷睿」,針對的是輕便/輕薄本。不過,同為10nm製程但採用了全新架構的Tiger Lake一改第10代酷睿Ice Lake「頻率低」的遺憾,將基準頻率和最高睿頻都提升了不少!
從這個規格表可以看出第11代酷睿Tiger Lake的特性:它有點類似於強調CPU頻率的Comet Lake和強調集成GPU性能的Ice Lake的合體,CPU頻率和集成GPU性能一把抓,與此同時,兩方面規格都更高了!比如CPU頻率部分,其基準頻率是三款i5處理器中最高的,單核最高睿頻也達到了Comet Lake的水平。
正因為有很高的頻率,加之YOGA 14s 2021的「高功率釋放」(高至38W,讓該處理器性能徹底釋放),這顆Tiger Lake i5- 1135G7的單核性能非常誇張,Geekbench 5 Pro的單核得分達到了1395分,而其他移動處理器的單核得分多在1000分~1150分,這顆i5處理器優勢相當明顯,是目前我們測試過的移動處理器中最高的得分(也大幅超過了之前測試的靈耀X縱橫的i7-1165G7(高至30W)的單核成績)。
只要功率釋放夠就能有極高的頻率,也難怪目前已有OEM廠商用Tiger Lake來替代酷睿H處理器(標準電壓,TDP 45W),搭配GTX獨顯做成輕薄遊戲本(1.5kg左右,比傳統的酷睿H+GTX/RTX顯卡遊戲本要輕不少)——當然這是後話了。大家只要記住一點:第11代酷睿Tiger Lake處理器頻率高,而落實到YOGA 14s 2021款,它的功率釋放徹底,所以CPU性能表現驚人!
前戲:Iris Xe集顯叫板滿血版MX350
Tiger Lake處理器內置的是Xe架構的Iris Xe集顯,其中i5和i7都是G7規格(i5-1135G7和i7-1165G),但實際上i5和i7的G7規格Iris Xe略有區別,前者是80EU(執行單元)的,後者是96EU的,規格更高一些。但,即便是80EU的Iris Xe,也只有滿血版MX350能與之一較高下。
YOGA 14s 2021款的i5-1135G7顯卡基準項目測試,3DMark Time Spy GPU得分1326分(總分1492),而之前我們測試的能穩定跑30W的i7-1165G7的96EU版Iris Xe集顯的對應成績是1558分(總分1721),後者略有優勢。
那麼,i5-1135G7和i7-1165G7的Iris Xe性能,和其他輕薄本的顯卡相比處於什麼水平呢?下面的Unigine Valley對比測試可以告訴你答案:
Unigine Valley基準測試45.3fps,成績接近滿血版的MX350。而96EU的Iris Xe在這個項目上超過了滿血版的MX350。而只從集顯角度來說,IrisXe無論是i5的80EU版還是i7的96EU版,都算是一騎絕塵了!
高潮:告別跑分,用實際應用告訴你多猛
前面我們說第11代酷睿Tiger Lake猛,主要是用「基準跑分」來說的。也正如我們的標題,這些只算是「前戲」^__#,目的是給大家鋪墊一下,打個「理論基礎」。下面我們正式進入「正片高潮」部分,撇開這些跑分軟體,用實實在在的應用來展現這顆Tiger Lake i5-1135G7處理器的生猛。
遊戲
全民遊戲《英雄聯盟》,在輕薄本領域,無論哪家的集顯,之前在FHD@最高畫質下,團戰都無法突破100fps,最好成績也就是85fps左右。但Tiger Lake實現了突破,YOGA 14s 2021款採用的i5-1135G7集顯,在穩定38W功率釋放時,團戰可達98fps~126fps,普遍在105fps~115fps(開局204fps)。這一成績,滿血的MX250也不是對手,只有滿血的MX350才有可能勝出它。如果是性能釋放充分的96EU版Iris Xe,平均幀速甚至可達120fps甚至更高,完全能與「滿血MX350+高性能釋放酷睿U」的組合一爭高下。
等會!這YOGA 14s 2021不是2.8K屏,解析度高達2880×1800嗎?這個解析度下玩《英雄聯盟》還能OK嗎?
上面兩張都是2880×1800解析度@最高畫質下的遊戲團戰截圖。在這個超高解析度下,YOGA 14s 2021款的i5-1135G7,依然可依靠Iris Xe跑60fps~88fps——注意,這裡咱們說的是團戰階段幀速,個人打野階段會更高。也就是說,即便是2.8K解析度+最高畫質,《英雄聯盟》依然可以流暢運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3D渲染
啥?4核的低壓處理器要嘗試3D渲染?不理智了?
的確,按照常理來說,即便是簡單的3D渲染,那也是6核標壓及以上規格移動處理器才能去碰的應用,4核的低壓處理器最好別做嘗試。以3D建模/渲染應用Blender的單幀渲染為例(官方提供的BMW樣本),之前我們測試過大量第8代酷睿4核8線程低壓處理器,耗時多在13分鐘以上。那麼,YOGA 14s 2021的i5-1135G7處理器放進去,會是什麼情況呢?
正如我們之前說的,Tiger Lake處理器的頻率很高,即便是全核頻率也能達到3.8GHz以上,所以,當YOGA 14s 2021讓它以38W的封裝功率充分爆發潛力時,它能穩定運行在全核3.82GHz上,Blender BMW渲染總耗時8分32秒。
這一表現雖不及6核12線程的標壓酷睿H處理器,但距離45W的i7-9750H已非常接近了!重要的是,它大幅領先於同為10nm製程的第10代酷睿4/8低壓處理器i7-1065G7的11分13秒;而對比同為4/8的第8代酷睿U處理器,它的耗時縮短了37%~43%,這是驚人的質變!換句話說,簡單的3D渲染,Tiger Lake處理器只要功率釋放充分也是可以嘗試的!
視頻轉碼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玩視頻製作和剪輯,而在轉碼這個環節,英特爾平台一直是強項,得益於Adobe對英特爾集顯的良好支持,即便是4/8平台,也能輕鬆掀翻對手的6/12平台。不過英特爾並未止步,即便是在處理器核心數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轉碼耗時也一直在縮短。到了Tiger Lake,更是發生了令人激動的變化!
大家知道,以前我們用集顯本進行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都使用「僅Mercury Playback Engine軟體」方案,也就是處理器方案,這時集顯只是「參與解碼」,起到輔助作用,主要計算依然靠CPU。為什麼不選集顯主導的OpenCL方案呢?那是因為之前無論英特爾的UHD系列還是Iris Plus系列,以及其他平台的集顯,OpenCL方案都明顯慢於處理器方案!
但,到了Tiger Lake,這個情況徹底變化了!由於採用了全新Xe核心,Iris Xe集顯的性能暴增,現在使用OpenCL方案效果會大幅提升。看看之前的華碩靈耀X逍遙——該機的處理器整體封裝功率在3分鐘左右只能維持20W,並不能充分發揮CPU的全部性能,但若使用OpenCL方案,Iris Xe只要十幾W,結合上CPU部分幾W功率,總體封裝功率20W就能發揮很高的效率,總體耗時2分33秒!而同樣20W封裝功率,大部分給CPU,用處理器方案計算,要3分18秒!結論是:Tiger Lake上,OpenCL方案能以更低的功率實現更高的效率!
下面,結合上YOGA 14s 2021款可跑38W的i5-1135G7的成績,再對比其他同為4/8的低壓處理器,來看看Tiger Lake的兇悍表現
YOGA 14s 2021的情況相對特殊!由於其處理器的整體封裝功率可飆到38W,CPU部分性能可徹底釋放,所以,處理器方案和OpenCL方案的耗時差異不大。但注意,功率差異是巨大的——OpenCL方案僅需20W封裝功率,處理器方案要38W,落實到實際電錶功耗差異會更大。
與此同時,無論是處理器方案,還是OpenCL方案,Tiger Lake的表現都把之前各代酷睿低壓處理器遠遠地拋在了身後,即便相對於同為10nm的第10代Ice Lake低壓酷睿,也有巨大的效率提升。
測到這裡,大叔我突發奇想,既然在視頻轉碼效率上,Tiger Lake相對於第8代和第10代低壓酷睿有巨大的效率提升,那麼,和標準電壓酷睿H較量誰勝誰負呢?
要知道,以前這兩類處理器由於性能差異明顯,視頻轉碼我們都是分對象做的,低壓酷睿測試相對短的《4K烤鴨》,而酷睿H測的是4K長片《無人機風景60fps》。這次,我們來挑戰個高難度!
測試結果很驚人!Tiger Lake i5-1135G7在OpenCL方案下,整體封裝功率20W,總耗時13分45秒;而用處理器方案,38W封裝功率,成績反超了OpenCL方案,13分23秒(看來38W/3.82GHz的穩定輸出瘋狂啊)。而這兩個成績,都掀翻了從45W到70W功率釋放的6/12第九代酷睿i7-9750H標壓處理器(即便考慮轉碼軟體的升級因素,也是具備優勢的)。只有65W功率輸出的第十代酷睿i7-10750H標壓處理器才能略勝這顆i5-1135G7——但請注意它們的功率差異有多大!另外可以很明顯地分析出:如果是功率釋放高的i7-1165G7,肯定可以掀翻65W的i7-10750H!
總體來說,在視頻轉碼項目上,Tiger Lake再度實現了飛躍,已經徹底掀翻了之前的各代低壓酷睿,也輕鬆掀翻了第九代酷睿H,開始叫板高功率的第十代酷睿H了。競爭對手?嗯,應該只有英特爾自己了!
AI照片處理
本地化的AI應用是「新事物」,但無論是照片處理軟體還是視頻編輯軟體,都開始越來越多地引入AI功能來大幅簡化操作,所以這的確是大趨勢。
我們給很多攝影師秀了Gigapixel AI的「照片插值+精度提升」功能,所有攝影師都表示要立即下載這個AI應用。還有專業的攝影師仔細對比了Gigapixel AI和Photoshop的「插值+精度提升」功能,表示前者效果更出色,很有實用價值!所以,我們就繼續用這個「很有實用價值」的AI應用來測試!
Gigapixel AI可將圖片最高放大6倍解析度,並通過AI計算重塑6倍放大圖像的細節。我們用一張2000×1125解析度的紅葉照片放大到400%(8000×4500解析度),並通過本機的AI運算得到極為清晰的圖像!
在之前的5.1.3版測試中,Tiger Lake i7-1165G7用49秒完成了文件輸出。而在升級到良好支持Tiger Lake的5.2.2版後,i7-1165G7僅用18秒就完成了放大文件的輸出。而YOGA14s 2021款的i5-1135G7,由於功率釋放高,瘋狂到只要16秒就完成了輸出。
TIPS:值得注意的是,AI運算中Iris Xe集顯的功勞很大,在文件輸出時,其GPU占用率高達70%!
與之對比的是:6核/12線程,輸出功率高達35W的i7-10710U,在相同的內存環境(2×8GB)下,耗時要140秒(使用5.1.3版本,5.2.2版本耗時反而更長了)。Ice Lake的i7-1065G7耗時也要40秒左右。總體來說,TigerLake在AI本地運算上的效率極為誇張!
一句話結語
最後,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收尾這場瘋狂的「測試秀」:
第11代酷睿Tiger Lake依託於極高的CPU頻率和全新設計的GPU(兇悍的Iris Xe集顯),實現了跨越式的應用性能提升,結合上高功率釋放,Tiger Lake已助英特爾進一步鞏固輕便/輕薄本市場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Fq4u3UBdHeNs4oxUL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