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友好合作大時代助推伊頓教育模式走向世界——記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胡錦珠

2023-12-08     福布斯

原標題:新中友好合作大時代助推伊頓教育模式走向世界——記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胡錦珠

事實上,我們擁有28年的全球辦學經驗,新加坡伊頓校友遍布世界各地。當初我們第一所伊頓學校的第一批孩子中,有一位叫Valerie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後來,她又把孩子送到伊頓來讀書。當兩代人同時出現在伊頓校園裡,我無比驕傲,也無比幸福,這種成就感只有做教育的人能深刻體會。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教育初心正在影響一群人,滋養幾代人。未來,我們也有能力堅守這項正確的事業。

——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胡錦珠

Q

在新加坡伊頓進入中國20周年之際,藉此契機回望不平凡的過去,展望下一個未來20年,請您談談這些年借勢全球化浪潮,興辦國際教育事業最深刻的感受?

胡錦珠:說起來,2023年的確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節點。今年是我創辦的企業——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進入中國的20周年,也是我個人創業的第28個年頭。身為華裔後代,我與中國有割捨不斷的緣分。和所有中國家庭一樣,我們非常重視教育。雖然我是女孩,但我的家人從小就鼓勵我好好讀書,不放過讓我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後來,我如願考上大學。走出大學校門,成為安永會計事務所的一名會計師。

從事會計師工作的胡錦珠女士

1982年,由於我丈夫工作調動的原因,我們全家從新加坡搬到英國。為照顧三個孩子,我決定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家庭主婦。這一干,就是12年。

在英國生活的那些年,我發現他們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可取之處。我的女兒非常喜歡英式學校,甚至到了周末都想去上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主動去學校做志願者,想要了解讓孩子喜歡上學的奧秘是什麼。同時,在這個尋找英國教育亮點的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教育」。

基於對教育的熱愛,我積極參與各種教育相關的主題培訓,開始為理想積聚能量。1994年,我的人生轉折點出現了——當時有一些新加坡學校由於生源不足而閒置,面向社會進行招租。在家人的鼓勵下,我決定向我的理想邁進,抓住這一波教育發展的機會。其實,我當初的想法非常單純——開設一所能讓孩子們愛上上學、能激發孩子內在熱情的理想學校。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創辦屬於新加坡伊頓的第一所幼兒園,那一年我43歲。當時的我,想到自己即將結束12年全職媽媽的身份,開始轉型成為一名教育創業者,我興奮得根本睡不著覺。

然而,萬事開頭難。一方面新加坡伊頓幼兒園作為一所新的學校,缺少知名度;另一方面,我們奉行「快樂教育」理念,在當時的社會教育環境里,並不能被當時的新加坡家長所接受。這樣一來,創立公司第一年,我們虧損了 100 萬新幣。但我當時內心非常堅定,我堅信只要教育理念正確,對孩子成長有益,那我們的教育事業就一定有意義,也一定會逐步被家長和市場所接受。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我和一群伊頓人的不斷堅持與努力下,我們的伊頓教育品牌逐步打開局面,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家長信賴和支持我們,伊頓的教育理念與辦學質量也得到了中新兩國政府的認可。在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的重要時期,伊頓有幸將一流的國際教育體系引入中國,為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員子女及本地學生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完整教育服務。如同我們的願景「教育點亮未來(Shaping the future through education)」所言,我始終希望能夠通過教育塑造一代代學生的未來。今天,伊頓已經在全球9個國家,開設運營100多所學校。如果說過去的二十多年是「開創」,那麼未來的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我們的目標和職責是「深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並在全球化浪潮繼續席捲的時代中具有競爭力,我們在好幾年前就開始布局。我們將繼續擴大基礎教育業務範圍,增加開辦普惠性幼兒園,面向大眾,為更多的家庭提供普惠且優質的教育資源,為社會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致力於提高幼教行業的整體水平。

同時,我們在全球招攬優秀人才,並順應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趨勢,開拓線上、線下多元化的教育服務組合產品。相信在未來,我們將憑藉著出眾的教育服務和教育產品繼續拓展全球市場。

2015年,伊頓基金會在新加坡成立,致力於援助更多弱勢兒童群體,確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獲得足夠的學習資源,改善他們的教育環境,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未來能為社會做貢獻。在未來,我們也希望伊頓基金會能幫助中國的弱勢兒童,為更多孩子們提供教育機會和援助,支持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目前,我的兒子黃毅賢已經接管了集團業務,出任集團CEO,組建了一個年輕有活力的管理團隊。他們身負重任,不僅要保持伊頓的穩定與發展,還需要不斷地提升伊頓的生存力和核心價值,以帶領伊頓攀登新的高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需要時間沉澱的事業,我希望伊頓能夠在國際教育這條道路上繼續前行,成就百年基業!

胡錦珠女士與伊頓的學生

Q

據了解,新加坡伊頓在中國30個省市,開辦將近50所學校。回望來時路,您認為新加坡伊頓不斷取得如此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胡錦珠:一項事業的成功,取決於諸多方面,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新加坡伊頓能獲得今天的成就,我覺得有兩個重要的方面。首先,我們踏上全球化發展的利好期,同時我們也非常幸運地踏上了中國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時代列車。

在中國發展的20年里,我們有幸見證中國經濟的騰飛和國際化教育的高速發展。2003年,中國進入WTO,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新中兩國政府間進行了很多重要項目的合作。當年,在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和中國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下,新加坡伊頓來到中國,在蘇州開辦了第一所學校——蘇州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現在,這已經是一所K12的國際文憑(IB)認證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一貫制教學。當時,我們滿懷期待,希望為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國際化教學,然而在辦學之初,我們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2003年,恰逢非典,這使得蘇州伊頓在第一年就遇到極大的挑戰。

胡錦珠女士與伊頓的學生們

我記得,第一屆學生只有7位。但在困難面前,伊頓團隊沒有放棄。短短一年後,憑藉前沿的教育理念、專業的師資團隊、優秀的校園設施,蘇州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學生人數攀升至了200多人。2004年,為了表彰我對於蘇州國際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蘇州市政府給我頒發了「愛心使者獎」,我非常感動。這既是對伊頓教育的肯定,也更加堅定我們參與中國國際化教育發展的信心。

蘇州市政府給胡錦珠頒發了「愛心使者獎」

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目前新加坡伊頓在中國30個省市,包括江浙滬、北京、山東、黑龍江、廣東、成都等在內,開辦了近50所學校。

其次,我們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秉持「教育點亮未來」的願景。對於教育這項事業的堅持,也是伊頓教育成功的要素。這些價值觀既是我們教學理念創設和發展的前提,也貫徹在我們與員工和合作夥伴共同攜手向前的步伐之中。我們始終堅信,優質教育是每個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石,也是每個孩子都應該享受的基本權利,我們的慈善機構——伊頓基金會,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弱勢兒童,希望用教育點亮他們的人生。

另外,我覺得我們在中國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離不開中國的政府、家長、合作夥伴們的支持和幫助。記得初到中國時,因為從小生活和成長的環境,我還顯得比較「西化」;後來,隨著在中國業務的發展,我與很多政府官員、家長、合作夥伴成為了親密的朋友,他們不僅支持我的教育理念和事業,也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很多中華文化中為人處世的哲理。這不僅讓我更適應中國的市場,發展我們伊頓品牌,也讓我自己變得更完整,更融通,更包容。

並且,我的兒子毅賢作為集團CEO,致力於將伊頓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在他的領導及推動下,一方面我們希望讓更多孩子接受高質量的教育,為此我們創立了數個全新的教育子品牌,例如:以⾼性價⽐為亮點的國際化學校品牌——迷爾頓國際學校;與新加坡和中國政府合作,提供普惠性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品牌——伊橋幼兒園等。在中國,我們已經和各地政府合作開辦了多所伊橋幼兒園,讓更多家庭受惠,這讓我倍感欣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國際化教育集團,我們也承擔著培養更多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們與意⼤利瑞吉歐教育中心(Reggio Children)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成立了瑞吉歐亞洲兒童協會 (REACH),致力於在亞洲地區普及和推廣瑞吉歐教育理念。我們為教育工作者們提供各種形式的職業發展和培訓機會。11月25日到26日,我們在上海成功舉辦了「2023亞洲瑞吉歐大會」,這是一場高端的國際化教育論壇。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來自義大利瑞吉歐的課程專家們、國內的頂尖學者來和我們分享前沿的教育理念。該場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參會者,並且積極地促進了幼教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CEO胡毅賢先生

在2023亞洲瑞吉歐大會上發表演講

退任集團CEO後,我的生活回歸簡單,現在,我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以伊頓基金會(ECF)為主的慈善事業和我自己的博士學業上。

總之,我們在中國取得的成就既是抓住了絕佳的機遇,也離不開我們團隊自身的努力。展望未來,我依然覺得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機遇的大好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倡導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我覺得這也是新加坡伊頓所追求的價值觀:我們的師資來自全球各地,新加坡伊頓社區是一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大家庭;我們致力於培養有全球化視野和批判性思維的世界公民和終身學習者,希望我們的學生未來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我價值。

胡錦珠女士與伊頓的學生們

Q

正如您所闡述的那樣,蘇州是伊頓教育中國事業的起點,也見證中國國際化教育的飛速發展。據說,當年中國家長要親自見到校長本人,確認外籍身份,才會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而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迎來後全球化時代,您認為雙語教育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胡錦珠:過去二十年,國際化教育飛速發展。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它的發展同其他事物一樣,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任何時候都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對於投身國際化教育事業的我來說,關鍵在於不忘初心,應對挑戰,抓住機遇。

舉例來說,2003年,在各級政府領導的指導與支持下,新加坡伊頓在中國的第一所學校——蘇州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辦,前期我們為籌備這所學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當時在中國內地,國際化學校還很稀缺,因此現在看來不構成問題的校區裝潢、師資和管理團隊招聘等等在當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還是順利開辦了,但誰知道剛開始辦學,非典疫情就開始了,我們的招生情況很不理想。但令我感動的是,我們的團隊團結一心,在辦學的第一年始終堅持前沿的教育理念,加上專業的教師團隊和優秀的校園設施,反而讓我們在蘇州甚至是周邊地區的外籍社區中建立了非常好的口碑。2004年,我們的招生情況非常好,往後學生人數不斷攀升。

比如2012年,汶川地區大地震發生後,我們在成都的校區也受到影響,好在我們成都校區的所有師生都平安無事。當時,我非常擔心成都的學生,因此不顧身邊親朋好友的勸阻,冒著餘震的風險親自去了四川,為我們成都的團隊、學生和家長加油打氣,還和團隊一起去探望了其他受災的孩子,為他們捐獻物資。雖然這是我出於內心關心學生和同事的舉動,卻在當時為伊頓在成都地區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再比如2019年,全世界都面臨著新冠疫情的挑戰。但這次我堅信我們的團隊能夠順利克服挑戰。我們的團隊和大家一樣,在疫情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也是在這些挑戰下,我們集團開展了新業務的嘗試和新項目的落地,包括:集團的數字化轉型、連結中新兩國學校的「全球課堂」項目、「伊探究竟」教學生態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團隊堅定信念、互相合作、迎難而上,在困境中抓住機遇的結果。

如今,我們依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例如生育率下降等等,但是我依然對國際化教育的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因為教育是關乎個人、關乎家庭、關乎國家的大事,任憑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人們對於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更多的孩子帶來高質量的教育,這是全人類共同的需求。

總之,無論未來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我堅信新加坡伊頓團隊有信念,也有能力將正確的事情堅持做下去!

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榮獲

「2023福布斯中國最佳國際化教育集團」

(圖源:福布斯中國)

Q

放眼世界,一方面ChatGPT、知識圖譜、AI等新技術日新月異,另一方面未來世界亟需更多跨界創新人才,這對學校提出新的挑戰。您認為國際化學校如何應對 ChatGPT?伊頓教育正在這些方面作哪些探索?

胡錦珠:我正在攻讀教育學博士,我在寫論文的時候,也在用ChatGPT查閱資料,非常方便。但是信息爆炸、人工智慧充斥的時代,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偽、篩選信息、破除信息繭房,就變得更加重要,這就是我們說的——需要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

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這個時代是真正呼喚終身學習、批判性思考、全球合作的時代。我覺得您所說的理論或者是技術都很重要,新加坡伊頓國際學校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新媒體等課程,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同時引導孩子善用科技。但我認為,除了讓他們掌握好一項理論、一種技術外,更應該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技術的更迭非常快,可能等我們這些學生畢業後,現在看來先進的技術已經被淘汰,所以新加坡伊頓非常重視從小建立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

以我自己為例,在我的學生年代,我們連電腦、手機都沒有普及;工作後,我的計算機技能全靠自己學習,才跟上了數字化辦公的步伐;現在,我已經70多歲,但仍在繼續攻讀教育學博士,我的同學很多都是年輕人,這也是希望自己可以給學生,包括我們的員工做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

(除特殊說明以外,文中圖片均來自新加坡伊頓國際教育集團)

聲明:品牌之聲相關資訊來自於被採訪對象,非福布斯編輯內容。

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9f84e484fe4ebda0506d93487ba6e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