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對中俄伊朝「下戰書」,北約一把手叫囂:要讓中國付出代價

2024-06-23   科羅廖夫

布林肯已對中俄伊朝「下戰書」,北約一把手斯托爾滕貝格更是叫囂:「要讓中國為支持俄羅斯付出代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見面。在兩人的對話中,不僅有所謂的中俄伊朝「聯盟」,還特別提到了對中國的擔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見面】

按照布林肯的說法,中國、伊朗和朝鮮都是所謂「令人擔憂的國家」,因為他們支持俄羅斯並與之合作。布林肯認為,俄烏衝突的情況,表明了俄羅斯與中國、朝鮮、伊朗這樣的國家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盟」。

除此之外,布林肯還指責朝鮮和伊朗向俄羅斯提供軍火,並要求中國停止向俄羅斯國防工業提供所謂的「支持」。這名美國國務卿聲稱,正是由於中國的「支持」,俄羅斯的軍工綜合體才得以維持。因此中方不能一邊表示希望與歐洲改善關係,一邊又「資助」冷戰以來最大的安全威脅。

相較於布林肯,斯托爾滕貝格的威脅則更加赤裸裸。這位北約一把手甚至叫囂,如果中國遲遲不改變與俄羅斯接觸時的做法,西方就應該考慮讓中國付出某種經濟代價。他聲稱,北約內部正在進行討論,以評估實施制裁的可能性。

【斯托爾滕貝格威脅讓中國付出經濟代價】

在北約秘書長即將換屆的背景下,斯托爾滕貝格跑去美國的做法,明顯帶著安排北約之後行動方針的意思。而看他和布林肯的表態,北約現在最擔憂的事情之一,無疑就是越走越近的中俄伊朝。而在其中,中國更是西方關注的重點。

需要強調的是,西方經常把中俄伊朝綁在一起,並稱之為聯盟的說法,本身就是不正確的。四個國家雖然有時候走得近,但並沒有形成類似北約那樣有相互防禦義務的軍事同盟。

更何況中國一直以來的獨立自主外交原則,也不允許我們建立這樣的同盟。說白了,西方是將多個獨立的雙邊關係,粗暴地揉成一個多邊關係。

【中俄關係目前處在歷史最高水平】

事實上,西方並非不清楚其中的門道,這麼做是刻意為之。對於北約這樣的軍事集團來說,他們需要構建一個假想敵,來保證集團內的團結。尤其是對於美國來說,只有存在外部威脅,才能讓那些體量較小的盟友對其更加依賴。在美國圍堵中國的背景下,美方尤其需要更多盟友參與進來。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如今正在主動收緊對華包圍網。在俄烏衝突爆發伊始,美國就主動威脅中國,要求中國不能給俄羅斯提供軍火。事實上,中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不過不是因為美國的威脅,而是中國在俄烏衝突中本身就不站邊。因此美國之後在這個問題上倒是消停了一陣子。

然而美國隨後發現事情不對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正常的貿易,比所謂的軍火交易更加重要。俄羅斯也是擁有完善國防工業基礎的大國,只是由於西方制裁,在一些領域出現了暫時性的困難。但隨著中俄貿易深入發展,西方制裁對俄羅斯所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低。俄羅斯的國家機器在加速運轉後,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這反倒讓西方有些騎虎難下。

【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視察武器製造情況】

為此,西方就打算進一步切斷俄羅斯與外部的正常交往,中俄關係也就被盯上了。美國現在是一邊承認沒有發現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火的證據,另一邊卻聲稱中國正在對俄羅斯國防工業提供所謂更廣泛的支持。

相比於前一種說法,後者在概念上明顯更加模糊和廣泛。畢竟只要美國想,幾乎所有的中俄貿易和交往最終都能被繞到這上面。說到底,美國已經不滿足於中國只是不向俄羅斯提供軍火,而是要求中國最好直接斷了和俄羅斯的正常交往。

毫無疑問,這種要求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事實上,美國對此是做了兩手準備。其一,退一萬步說,如果中國真的頂不住西方壓力,中俄關係出了問題,那顯然是美方最想看到的。但美方也知道這種情況並不現實,以此為藉口對中國施加更多的制裁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和印度總理莫迪】

如今的美國正在強行把中國和俄烏衝突捆綁在一起,以此破壞中國和歐洲的關係,進一步加劇各方對抗。不僅如此,一些跡象還顯示,美國已經開始了進一步的行動。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剛剛去了一趟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等人會面。雙方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聲稱,兩國同意採取措施,防止把敏感技術泄露給「令人擔憂的國家」。

在同一時間段內,布林肯和沙利文都提到了「令人擔憂的國家」這一說法。很顯然,兩者不僅不是巧合,而且所指的對象極有可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美國的「眼中釘」。這意味著,美國之後可能要同時加大對這些國家的圍堵力度,而中國則是其中的重點「照顧」對象。

對此,中方也有了最新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國際社會自有公論。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和當事方,奉勸有關方面停止甩鍋推責、挑撥離間,切實為政治解決危機做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