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進校園是大趨勢?規範化已在路上,賽道重點標的盤點!

2023-09-28     私募排排網

原標題:預製菜進校園是大趨勢?規範化已在路上,賽道重點標的盤點!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9月開學季以來,「預製菜進校園」的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相關討論在網際網路霸屏的同時,也將預製菜推到了風口浪尖。

加上媒體爆料,此前深陷核酸檢測造假風波的「核酸大王」張核子旗下新增農業公司,擬經營預製菜相關業務,更為爭議添了把火。

理越辯越明,隨著討論的深入,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預製菜已經高度滲透日常飲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隱患;而另一方面,得到廣泛關注的預製菜,離標準化、規範化似乎越來越近。預製菜賽道變局將至,A股哪些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預製菜≠料理包,進入校園是大趨勢?

大眾討論聚焦的預製菜,其實更偏向於狹義上的「料理包」。事實上,根據食材加工程度和食用方式的不同,預製菜可大致分為即配、即烹、即熱、即食四種類型,四種類型對食材加工深度不一,保質期和保鮮方式也不一樣。

這樣看,預製菜由來已久,和過去的「方便食品」可謂一脈相承,自然也難免繼承一部分「深加工、重油鹽、含有防腐劑」的印象。

在進入大眾視野前,預製菜就已在幾家頭部連鎖餐飲企業(B端)中得到廣泛使用,2021年參與程度已經高達80%。

而在三年疫情中,居家辦公和堂食限制讓普羅大眾(C端)對預製菜的需求萌芽勃發,大眾對於家用預製菜的需求從速凍米麵等主食拓展到酸菜魚、小龍、火鍋等改善型菜肴,預製菜也順勢從餐廳的料理包進化為面向消費者的快手菜。

根據人民網研究院《預製菜行業發展報告》數據,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已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了21.3%。

但對於方便的、與傳統習慣相悖的生活方式,大眾往往是逐步接受又處處擔憂,這種擔憂在「預製菜進校園」被大量家長注意並抵制之際集中爆發。

預製菜能不能在方便的同時,滿足大眾對飲食健康及衛生的要求?

綜合當下現狀及專家意見,應該說:條件可能還不成熟,但值得期待

但正如前文所說,預製菜並非只有狹義的料理包,現在許多連鎖餐飲通過中央廚房統一處理、配送的集配、即烹預製菜,不僅有出餐快、口味穩定的便利之處,而且在衛生條件上也更有保障。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春暉就表示:

預製菜在原料採購的成本控制、質量控制及食材標準化加工方面,更具有優勢,比小餐飲店、家庭的現制現炒的餐食,品質更可控,成本更可控。應該說,良好的預製菜加工更能夠保證食品安全,而不是相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預製菜進入校園是一個大趨勢,但她也指出了當下預製菜行業的兩大痛點:

一方面是沒有「國標」,質量控制體系基本上無法可循、無法可依,會造成食品安全的隱患;

另一方面則是消費端對預製菜的認可度、接受度可能還不夠高,一些消費者會認為預製菜食品的營養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鮮。

不過近年來有關方面已經開始重視預製菜賽道

2023年年初,農業農村部就提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

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

這場「預製菜進校園」的抵制風波,或許也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關標準化、規範化政策的推出和落實。

預製菜市場擴容空間廣大,A股重要標的梳理!

前幾年預製菜市場的擴容引得大量企業湧入,單單2020年預製菜新註冊企業就多達12446家,截至2022年底,我國的預製菜相關企業有6.4萬家。

目前預製菜行業已然集結了來自農業、食品加工、餐飲、電商、物流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形成了由原材料供應鏈—加工工廠—冷鏈配送—渠道銷售組成的產業鏈。

加入C端預製菜大軍的,包括味知香這樣的專業預製菜公司,得利斯這樣的水產公司,三全、思念等傳統速凍企業,還有離消費者最近的餐飲連鎖,如海底撈、西貝等,零售類玩家如盒馬、永輝、美團買菜等,以及一大批創業公司。

准入門檻低並不意味著缺乏競爭壁壘。相反,預製菜是一個強調精細運營的行業,從上游原材料到生產廠家,中間的物流環節,下游批發商,最終到終端用戶,不允許任何一端出現明顯的短板。

雖然在疫情催化下預製菜行業被吹上風口,進入者眾多,但大量湧現的小企業往往既不具備菜品研發能力,也沒有冷鏈物流能力,在預製菜的生產、銷售中難免處處碰壁。

根據企查查數據,從2021年開始,預製菜相關企業的凈增量就開始轉為負數;2022年,中國預製菜相關的註銷吊銷企業數量,比新註冊企業數量多出了723家;今年年初至6月29日,這個數字為486家。

目前這個賽道的「頭號玩家」,主要還是來自五個細分領域:上游農林漁牧供應,專業預製菜,連鎖餐飲品牌,生鮮零售,以及傳統速凍食品。這些公司或多或少在原材料成本、冷鏈基礎、產品開發經驗、銷售渠道等方面有各自的優勢。

而預製菜行業,也正好滿足這些原有領域頭部公司的市場開拓訴求——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國內預製菜滲透率僅有10%—15%,比起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預製菜60%以上的滲透率,還有較大的擴容空間。

對此,筆者整理了部分券商研報中重點關注的預製菜賽道標的,供大家參考:

此外,根據Choice數據,筆者梳理髮現了8家被外資(QFII)、險資或社保基金三類長線資金重倉(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持有的預製菜賽道公司,也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912ccfc2dc0b0d372d560314cd659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