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17:柳澄到底是不是梅長蘇的人?第一次出現就已經給出答案

2023-02-03     小敏說動漫

原標題:琅琊榜17:柳澄到底是不是梅長蘇的人?第一次出現就已經給出答案

在梁帝的身邊,喜歡和稀泥的有三個人,一個是蒙摯,一個是太監總管高湛,還有一個就是中書令柳澄。

他們三個,從不涉黨爭,只要皇帝問到有關黨爭的事情,他們的做法就是,不站隊,不表態,和稀泥。但他們這樣的態度,卻讓梁帝對他們信任有加。

但他們三人也有所不同。

當蒙摯知道了梅長蘇要輔佐靖王之後,他的態度,就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偏向靖王的,只是掩飾得比較好,再加上他一直不涉黨爭,梁帝沒有懷疑到他而已。

而高湛是在形勢已經很明朗,靖王奪嫡成功已經沒有多大懸念的情況下,才毫無顧忌地偏向靖王的。

但不管怎麼說,蒙摯和高湛偏向梅長蘇和靖王的態度,是很明顯的。所以觀眾也更容易記住這兩個人。可大家一直忽視了一個人。

這個人在整部劇中,他的劇情都很少,但每一次的出現都至關重要,每一次都能扭轉局面。這人就是中書令柳澄。

這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老頭。整日樂呵呵的,就算在皇上面前失禮,皇上也從不怪罪。這樣的人,會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嗎?

高湛憑藉著他的高智商,在皇上身邊多年,卻依然寵愛不減。可中書令柳澄,又何嘗不是。只因他的戲份太少,大家沒有過多的注意。

那問題來了,柳澄是不是梅長蘇的人?他是從什麼時候成為梅長蘇的人的?其實從一開始,柳澄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被推薦上位的沈追

梅長蘇帶著飛流和黎綱第一次到靖王府去拜訪的時候,譽王和太子也正在皇上面前吵得不可開交。他們都在向梁帝推薦他們覺得合適的戶部尚書人選。

戶部掌管國庫錢糧,關乎國計民生。可譽王和太子都把它當成了撈錢的好地方,怎麼可能會不爭呢?

其實皇上都明白,太子和譽王是在推薦自己的人上位。他們兩人誰也不願讓步,把梁帝的頭都吵大了。梁帝只能叫他們先回去。

這時,一直站在一旁的柳澄開始說話了,他先是認同兩位殿下的舉動,後又提醒梁帝戶部尚書之位如何重要。在皇帝擔心戶部要亂套的時候,他馬上補上一句看似無心,卻很關鍵的一句話,

「戶部那邊有沈追代理著呢,一時倒也無妨。」

柳澄的這句話,有兩個作用。一是提醒梁帝,戶部還有一個做實事的「沈追」;二是直接夸沈追的能力。

經柳澄這麼一提醒,梁帝馬上就在頭腦里搜集「沈追」的資料。在所有世家子弟中,很少有向沈追這樣的人才,皇帝以前還誇過他,而且現在的沈追還是戶部三品侍郎。

既然戶部有這樣現成的人選,為何譽王和太子都沒有提到這個人呢?柳澄想了想說,興許大家一時都沒有想到。皇帝可不傻,笑著說,

「你這個老傢伙,一貫就是和稀泥,你當朕傻嗎?想必他既不是東宮的人,也不是譽王的人吧?」

「陛下,沈追出生尊貴,性情嘛,要比一般人傲慢一些,平素愛辦實事,不善交際,所以跟二位殿下走得確實不近」

柳澄似乎都是在說沈追的缺點,性情傲慢,不善交際,愛辦實事。可這些確是戶部尚書人選最重要的品質。只有擁有這樣品質的人,才能擔此重任。

「既是如此,豈不正好呀」梁帝對沈追很滿意。

柳澄沒有一句推薦,卻成功地把沈追推上了「戶部尚書」之位 。

這時鏡頭一轉,只聽靖王對梅長蘇說:「沈追實在有幸,得益於先生的神鬼手段。」

在此之前,靖王還在和梅長蘇說,像沈追這樣,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譽王的人,想要上位太難了。而梅長蘇只說了一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可這邊皇上敲定了「戶部尚書」的人選,靖王那邊就發出了感慨。可以推斷得出,梅長蘇已經把沈追要如何上位的安排,告訴了靖王。

可根據劇情來看,推薦「沈追」的,也就只有柳澄柳大人,由此可以大膽推斷,柳澄從一開始就是梅長蘇的人。

如果這件事情太單一,還不能證明柳澄就是梅長蘇的人,那下面的事情,則能很好地證明。

蒙摯的做法和柳澄如出一轍

大家仔細看,柳澄推薦沈追的過程,這個劇情是不是很熟悉,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是的,這樣的事情曾經就發生過,不過,主演換了一個人。

太子和譽王曾經就像這次一樣爭吵過,不過上次是爭著要去審理「慶國公」的案子。可他們各自打著什麼樣的小心思,梁帝心裡清清楚楚。

讓譽王審,他肯定會想辦法保住慶國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讓太子主審,肯定是能株連多少就株連多少。

總之,無論是讓譽王審,還是太子審,都不會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去審。

這讓梁帝很是為難。

這時,蒙大統領上線了,他在梁帝犯難之際,假裝很不經意地說道:「慶國公權高位重,他的案子,就算三司會審,也總得有一個把持得住的皇子,出來主持才行。陛下,還是勸勸兩位殿下,總得有人讓步啊」

蒙摯的話一說完,梁帝就表情嚴肅地轉頭盯著蒙摯看,這一看,把蒙摯都嚇一跳,不由得把背挺直了。

但這還沒完,梁帝還走到蒙摯的身邊,一臉疑惑地瞪著他。蒙大統領,不知所措,不停地轉動著眼珠,最後鼓起勇氣問梁帝,自己是不是說錯了。沒想到,剛剛還一臉嚴肅的皇帝竟然笑了,

「你提醒了朕,此案需由皇族坐鎮,但未必一定就是他們兩個,景琰不是在京城嗎?他那個倔脾氣,正好用得上,對對對,就是他了。高湛,明天召靖王進宮!」

發現沒有?蒙大統領說的話和柳澄說的話,都有一個共同點:看似是在為皇帝考慮,其實是在悄悄提醒皇帝,被他忽視了的人。

如果沒有蒙大統領提醒,梁帝不會想到靖王;同樣的,如果沒有柳澄大人提醒,梁帝也不會想到沈追。

這就是梅長蘇的風格!他總是能讓人不動聲色地把事情給辦了。而這個幫他辦事的人,如果不是對他深信不疑,怎麼可能願意冒這樣的險。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柳澄大人說的那些話,都是梅長蘇教的,必竟這是他的強項。

明目張胆地偏袒

如果說,柳澄推薦沈追上位,還不能很明顯地表示他是站在靖王這邊的,那靖王和譽王為了賑災之事,在皇上面前爭吵時,柳澄可是明目張胆地幫著靖王的。

譽王說他賑災經驗豐富,應該讓他去。靖王說自己是沒有經驗,但可以學。柳澄大人馬上站出來替靖王說話,

「靖王殿下學習政務,上手極快,這一點頗讓老臣佩服啊!」

這是在承認靖王的能力!

可譽王也不是吃素的,咄咄逼人,開始對靖王實行人身攻擊,眼看就要戳到靖王的缺點,站在譽王身後的柳澄,急忙笑著大聲咳嗽。把皇上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朕的兒子們不貼心,你倒開心看笑話。」

「陛下,殿下們不是不貼心,而是更貼心才對呀。老臣倒覺得,靖王殿下這個脾氣好,有什麼全都說出來,從來不打肚皮官司,即便說得不對,陛下您還可以教導他們不是」

柳澄還說陛下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的兩個兒子更鬧騰。

經柳澄大人這樣一打岔,本來已經要引起皇上懷疑的「新的奪嫡之爭」,瞬間就變成了父子,兄弟之間的正常吵鬧。

由此可見,柳澄從一開始,就是梅長蘇的人,而且他的智商極高!怪不得,他的孫女最後能成為太子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877ec0bd00fe84982a03617538097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