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電影《七人樂隊》上映,這是一部許鞍華、杜琪峰、洪金寶等7位香港著名導演聯袂執導的影片。在數字電影已成為主流拍攝方式的時代,這部電影選用了膠片拍攝。
作為本片的監製和導演,杜琪峰坦言選用這種方式的原因,2010年第一次用數碼攝影機時,感到膠片已經式微,當時心裡充滿感慨,因為很多經典影片和傳奇性導演都受益於膠片,後來便萌發了用膠片拍攝一部中國香港故事的想法。 用屬於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介質——膠片,來懷念香港電影。
當今,儘管膠片有其獨特的魅力,但膠片拍攝和膠片放映存在重重困難,看一部少一部。
膠片拍攝現場更專業
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2014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和昆汀·塔倫蒂諾、JJ 阿布拉姆斯等大導演出於膠片的熱愛,說服好萊塢的工作室每年購入一定數量的膠捲,以使柯達按最小規模維持生產。
諾蘭是忠實的「膠片至上者」,曾說過:「膠片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跟數字影像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膠片消失於歷史,將是電影的恥辱。」
諾蘭從處女作起,每一部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膠片電影有更獨特的質感和色彩風格,其色彩飽和度和顆粒感是數字電影無法匹敵的。
但在現在的電影工業流程中,膠片已被淘汰,一個主要原因是價格高昂、無法及時掌控成片效果。洪金寶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七人樂隊》拍攝的現場不敢動,因為膠片太貴了。」
但喜歡膠片的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膠片的成本讓拍攝時更加專注,更加珍惜每一次「action」,工作人員、演員都更容易進入狀態。也是 成本昂貴讓導演更加意識到拍一部電影的珍貴性,會更慎重地開始一個項目,組建更專業的團隊,電影的品質也會更高。
電影《信條》劇照
想想電影《信條》里複雜的調度,就知道諾蘭用膠片拍攝的挑戰性,更能探知諾蘭的導演能力和團隊的專業程度。
從技術層面來說,膠片攝影也不只是指一種復古質感。最新的IMAX膠片攝影機,解析度能夠達到18K,每幀解析度18000X13433,畫幅全開為1.43:1,在清晰度和色彩表現非常出色。拍攝結束後以8K解析度對電影底片進行掃描,能將拍攝的超大量畫面信息呈現在IMAX巨幕上。《007:無暇赴死》有40分鐘就採用了IMAX膠片拍攝。
膠片放映需要被激活
膠片電影,用膠片放映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七人樂隊》以及2019年採用膠片拍攝的國片《陽台上》,都只能將膠片成片轉成數字拷貝發行,也就意味著膠片拍攝後不能進行膠片放映,只能「膠轉數」。
電影《陽台上》劇照
我國從2002年就開始建設數字影院。由於國家對影院數字化的支持,自2006年起,大部分影院新建時,都不再購買膠片放映設備,直接上馬數字設備。
2009年《阿凡達》上映時,引發全球及我國的數字影院——尤其是3D影院的建設高潮。到2012年,我國銀幕數字化率達到97.4%,成為世界銀幕數字率最高的國家。
所以,即使像《七人樂隊》有情懷拍膠片電影,我國也沒有相應的膠片發行和放映體系以作支撐。國內最近一次面向公眾進行膠片放映,還是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今村昌平的電影,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中間影院放映。
電影《七人樂隊》劇照
如果商業院線為《七人樂隊》策劃一場膠片放映活動,首先會考慮成本。因為膠片拷貝費用和運輸費遠高於數字拷貝,況且現在數字拷貝還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可以免去數字硬碟的運輸費。根據論文《數字時代膠片電影的退卻與堅守——基於2008—2016年電影介質的數據分析》統計,在2016年時100個膠片拷貝需用100萬元的費用,而數字拷貝只需20萬元,膠片拷貝是數字拷貝的5倍。
諾蘭這樣有號召力的導演又是一個例外。2017年,他的《敦刻爾克》在全球125家影院做80mm膠片放映,引發觀眾搶購,當時亞洲唯一播放IMAX膠片版《敦刻爾克》的影院在泰國。說明如果是高品質的大片用高規格的80mm膠片放映,膠片放映仍然有其活力。
電影《敦刻爾克》劇照
但到了2020年諾蘭的《信條》發行時,由於疫情,北美及世界各地電影院被迫大量關門,已沒有可能做大規模的膠片放映,諾蘭本人也陷入影片是否快速上線流媒體的困擾之中,已無暇顧及膠片放映。
膠片保存的價值「不死」
現在膠片不再作為主要的製作和放映介質,但能夠成為檔案保存的介質,為保存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一個世紀的電影藝術發揮功用。
中國電影資料館西安電影資料庫存放著1.8萬餘部包括國內70多個電影製片廠、國外53個國家的各類資料影片的近21萬本素材,絕大部分為膠片保存,最早的中國影片是1922年拍攝的《勞工之愛情》,這些膠片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修復團隊每年都會從素材庫中「淘寶」,進行精心修復,將之重新送上大銀幕與觀眾見面,修復後也能以更好的方式保存。例如 去年經過4k彩色修復的紅色經典《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亮相後,後進入院線獲得了315萬的票房。這是老膠片重新轉化後煥發生機的一個典例。
「膠片能夠保存1250年。」根據影像永久保存協會提供的影片膠片保存數據,膠片影片在最理想保存狀態下可保存1250年,但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僅能保存4年。從上世紀80年代起,許多檔案館應用了微縮膠片技術,拍攝縮微膠片以保護和搶救珍貴檔案。
挪威的Piql公司發明了一種數字膠片技術,利用電影膠片(感光介質)存儲經過編碼的二進位數值,可以將數字信息直接寫入膠片。每幀編碼可以保存2MB以上數據,並配套研製高速讀寫設備(50MB/秒以上)。這種技術讓膠片成為存量大、讀寫方便、保存時間久的介質,膠片可以在數據長期保存領域煥發新的活力。
《七人樂隊》用膠片拍攝的方式追憶膠片電影的時代,電影資料館修復膠片讓膠片電影獲得更多觀眾,當下用「數轉膠」技術開掘膠片的最佳功用,說明電影膠片即使不再流行,其魅力和價值永存。
文|龍增桃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