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籃對陣塞爾維亞的比賽原本被期待為一場激烈的對決,卻意外成為了恩比德個人的喜劇秀。賽後,球迷們的評分顯示,美國隊整體表現人均9.0+,但恩比德僅貢獻了略超過2分。有觀眾指出,比賽中庫里、霍樂迪等球員在中鋒位置的時間比恩比德還要多。
有些球迷甚至開始對比美國隊的三位中鋒:熱巴以其得分能力著稱,濃眉則擅長籃板和防守,而恩比德則以其滑稽表演而著稱。比賽中,你可以經常看到身高接近九英尺的恩比德在三分線外張手要球,而本來負責運球的庫里、詹姆斯、霍樂迪等球員卻不得不將球傳給他。
恩比德不時試圖投三分卻屢屢打鐵,導致庫里、霍樂迪等球員內線與塞爾維亞球員爭搶籃板,場面有如一幅世界名畫。然而,在FIBA的熱身賽上,恩比德似乎習慣了NBA明星們常用的戲法,在比賽中頻繁嘗試遠距離投籃和故意摔倒,卻並未獲得對手和裁判的同情。
不論是外線的遠投還是內線的碰瓷,FIBA的裁判難以被恩比德的表演所騙過,他在多次摔倒未果後也逐漸接受了現實。此外,恩比德似乎無法適應FIBA規則中沒有三秒區的限制,在進攻和防守兩端都面臨到規則的限制,顯得相當尷尬。
有球迷開始質疑恩比德在球隊中的真正價值,他的出場常常讓球隊陷入奇怪的境地,而當戴維斯、阿德巴約等球員上場時,比賽的節奏則明顯更加流暢。回想起過去美國夢之隊在FIBA賽場的統治,他們依靠的不僅是出眾的身體素質,還有精湛的技術和團隊協作。
恩比德的表現與球迷們對美國男籃的期待相去甚遠。他在離開故鄉後曾經遭遇到喀麥隆和法國球迷的嘲諷,而現在加入美國男籃後,卻再次面對著美國球迷的調侃。更令人難過的是,他似乎無法僅憑自己的技術水平獲得球迷們的認可。或許,這才是真正令人絕望的是他的隊友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