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野蠻生長的小程序短劇還能火多久?

2023-10-11     影視觀察家

原標題:觀察|野蠻生長的小程序短劇還能火多久?

五年前KTV的一次激情偶遇,讓孟寧與傅延修的緣分就此開始;五年後,孟寧相親搞錯對象,直接拿出戶口本與再次相遇的傅延修提出閃婚……

這就是爆款小程序短劇《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的開場劇情,該劇最近被廣為熱議的點在於,該劇製作方曬出慶功蛋糕,短短24小時,充值流水突破2000萬元。

從數據來看,小程序短劇確實瘋狂。《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24小時用戶充值金額超過1200萬,《無雙》八天投放消耗破1億,為何這些「狗血又俗套」的小程序短劇能讓觀眾「無腦上頭」,只需十幾萬的成本就能獲利上千萬成為吸金爆款?在資本瘋狂湧入、監管力度加強後,微短劇市場還能維持住這「潑天富貴」嗎?

「小」程序劇「大」有乾坤

什麼是小程序短劇呢?根據廣電總局的最新定義,「是指在小程序或社交平台上進行播放的短劇,為契合移動端的播放習慣,一般為豎屏拍攝,一集僅有幾分鐘,但通過劇情的反轉與衝突,拉動受眾的情緒,進而付費觀看。」

你也可以理解為,是將本該投放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微短劇,搬運到獨立小程序上供用戶觀看,在用戶付費點播之餘,衍生出廣告投放、代理分帳等多元化的變現手段。

在抖音、快手投放內容切片引流,用戶點擊後一鍵跳轉微信小程序,前幾集免費觀看,後面需要付費解鎖。這些短劇單集價格通常在1元以內,但由於一部短劇至少80集起步,想要解鎖全劇往往需要花費幾十到百元以上。

一部小程序短劇基本是80集到100集,大概會有四個付費節點,第一個節點是8~12集,前期的情緒堆積都是為了這個卡點做鋪墊;第二個節點在26~30集,能吸引用戶二次付費也說明這部劇開始賺錢了,所以二卡在內部也稱為「賺點」;三卡、四卡則是根據每部劇的劇情特別設置。

在業內人士英子看來,小程序短劇的火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用戶。和常見的劇集比起來,這類內容更『爽』,也讓它的受眾很不一樣,受眾下沉、男性居多、年齡偏大。另一方面是供給端的火熱。圈內圈外的人爭先恐後搶著入局,如今各大片場擠滿了拍小程序短劇的人。」

據《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10億短視頻用戶中,50.4%的用戶看過3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麵番。微短劇的用戶中,中低收入人群占比在70%以上。短劇行業內對受眾的定位就是中老年群體、下沉用戶,平台短劇女性用戶為主,小程序短劇男性用戶為主。

在編劇阿濤看來,「小程序劇和微短劇、長劇集的用戶畫像很不一樣,主要面向三四線城市、年齡在30歲以上的男性群體,這類受眾甚至占到了7成,主要是保安、外賣員等一些中低端收入的人群。針對這類男性群體所創作的小程序短劇,內容大多充斥著擦邊、軟色情,只是簡單粗暴地提供爽點,毫無內涵可言。」

從目前男頻流行的題材來看,男主大多都是以低微身份出場,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更高地位的人,再去打臉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突出的就是一個「爽」字。為了讓目標用戶更有沉浸感,在演員選擇上偏向長相普通的男主和漂亮可愛的女主進行搭配。

可以說,「爽」就是小程序短劇的主要落腳點。因此在題材方向上,小程序短劇以贅婿、戰神、霸總、甜寵、玄幻、穿越、重生、恐怖、懸疑、魔幻等「爽」感劇情為主。雖說它確實豐富了傳統影視劇以及網絡影視劇的題材類型,但有時也難免落入自身的題材陷阱。

「以小搏大」吸引資本瘋狂湧入

今年以來,短劇行業進入極速進擊之年,前有愛優騰芒等實力強勁的傳統長視頻平台圍堵,後有抖快等新興短視頻平台攔截,讓人沒想到的是,小程序短劇會異軍突起,成為短劇行業的一匹黑馬。

小程序短劇吸引大家湧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短周期低門檻。幾個人搭班子,十天寫完劇本,導演七天拍完,三五天就能上線看到收益,短時間賺個百十來萬不是不可能。

低成本、低門檻、高回報,這些「誘人」的特點,讓小程序短劇成為了繼網絡大电影後又一「超吸金行業」,引得曾經專注平台長劇和短劇的製片人和投資方紛紛入局,傳統影視行業從業者也開始心動入場,有的公司甚至大量收起了短劇成片,想要快速掘金。

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這樣自產自銷的商業化模式,也在幫助更多短劇賽道上的小型玩家,在小程序上複製抖快等平台的成熟營收邏輯,實現在業態中的彎道超車。

據了解,小程序短劇的製作公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像西安豐行這樣專注於短劇業務的公司,一個大概十幾人的小團隊,過去大多是接廣告或電影業務,在進入短劇賽道後,專注於這一短劇業務,在製作上更求精。

一般來說,追求精良製作的公司更容易出爆款,他們一般會和平台以利潤分成的模式合作,也就是根據短劇收到的效益進行利潤分配。實力大風險也大,卻更容易「以小博大」。

另一種製作方不光接短劇業務,小程序短劇只是他們新開的一條業務線,在製作上以走量為主,與平台的合作模式更多是買斷。

這類走量的公司,平台會直接買斷公司的製作權,之後無論營收多少,都與其沒有關係。拿著定量費用的承製公司只要控制好拍攝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潤,雖然確定不可能賺大錢,但是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現在也有不少網劇、電影的導演參入進小程序短劇市場,雖然他們大多對這條新賽道有些不適應甚至鄙夷,但小程序短劇在短時間內極強的變現能力還是讓他們忍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利潤收縮倒逼短劇精品化

對於製作方和投資人來說,小程序短劇這門生意確實是塊「香餑餑」,但隨著爆款不易、收入縮水、監管不斷加碼,這塊「香餑餑」的錢也沒那麼好掙了。

今年8月,短劇行業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微信平台針對微短劇類目開發者通過虛擬支付能力產生的交易,將收取20%的技術服務費。簡單點來說,就是用戶充值的交易流水,要交給平台方20%,剩下的80%由出品、製作、分銷按比例分成,三方拿到手的利潤比之前縮水了不少,但是有機會倒逼短劇轉向精品化。

翻看過平台榜單前列的小程序短劇後,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著相似的套路模板,無非就是都市職場、虐愛甜寵、霸總富豪、穿越古裝等題材,內容上存在嚴重的同質化,這就意味著產生爆款短劇的機率進一步下降。

想要在千篇一律的短劇中脫穎而出,那就必須另闢蹊徑,打造差異化內容,《逃出大英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今年夏天,網絡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僅憑3集內容火爆出圈,引髮網絡熱議。這部合計只有17分鐘的短劇在抖音上的累計播放量超3億,其劇情和立意也打破了觀眾對微短劇狗血低俗的刻板印象。

小程序劇作為短劇賽道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對網絡視聽內容的多樣化需求,也豐富了短劇行業的發展,但是發展過速很容易失控。

從去年興起至今,小程序短劇內容總是游離在管理之外,亂象叢生,曾就職於某短劇製作公司的運營艾麗向小編透露,「不少製作方在小程序里發布的內容涉及侵權和盜版,相比網站而言更容易規避監管,內容低俗、違規現象也十分常見。」

確實,一些小程序短劇會利用技術手段脫離監管,形成對主流作品「劣幣驅逐良幣」的擠出效應,也對網絡傳播秩序造成了很大衝擊。為此,國家廣電總局早在去年就針對這類短劇開展過專項整治。

今年更是加大了監管力度,4月15日至今,微信、快手、抖音應國家廣電總局要求,針對發布不良違規內容的微短劇類小程序進行處理,共下架整頓了近2500個微短劇小程序。

三大微短劇小程序主流平台接連開展整治活動,下架千餘帳號,堪比「刮骨療毒」。

微信根據平台用戶投訴情況,共計處理1956個不合規小程序,並完成139個微短劇小程序主體備案;快手宣布將微短劇小程序類治理納入常態化工作;抖音則處理了300多個違規短劇小程序,包括但不限於短劇下架、流量管控、限制提現、限制結算乃至下線小程序。

隨著平台和主管部門治理力度持續加強,一度野蠻生長的小程序短劇,預計將很快進入規範化時代,小程序短劇市場也將面臨內容質量和道德規範的雙重考驗,這需要行業、平台和從業者共同努力來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73ec4cafd0ae681466a81d85dc4e8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