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開啟 成敗關鍵不是上市是退市

2023-02-28   皮海洲

原標題: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開啟 成敗關鍵不是上市是退市

今年2月1日,萬眾矚目的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在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啟動。當晚,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全面註冊制改革進入實質性的落實階段。

全面註冊制改革的全稱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顧名思義,全面註冊制改革是對股票發行制度所進行的一項改革。進行這項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股市的融資功能,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讓更多的企業上市融資,進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不過,儘管全面註冊制改革是一個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但決定全面註冊制改革成敗的並不是企業的上市,而是企業的退市。實行全面註冊制改革,將新股發行完全推向市場,由於A股市場投機炒作氣氛較濃,因此,新股發行上市並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至少現階段是如此。可以斷言,在實行全面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A股市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發行上市。或許要不了幾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就將達到上萬隻。

但這種一味的擴容,帶給市場的隱患卻是很嚴重的。一方面是導致大量的股票被邊緣化,另一方面是導致股市資源的浪費,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基本失效,此外,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也會因此受到損害。長此以往,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就會發生動搖,股市就會陷入到長期低迷狀態。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到新股發行的進展,讓新股發行的進程受阻。

因此,從長遠來看,全面註冊制改革成敗的關鍵並不只是企業的上市,更重要的還是企業的退市。通過退市來實現股市的優勝劣汰,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如果只有上市沒有退市,或者股市總是大規模上市微量退市,那麼股市就會腸道梗塞,最終因為大量股票被邊緣化而變成一個無效的市場。因此,股市在進行全面註冊制改革的同時,必須把股票的退市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談起A股市場的退市,不少人對此其實是津津樂道的,畢竟2022年A股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到42家,年度退市數量創下A股歷史新高。包括監管部門也是將此視為一大「成就」來展示的。在今年2月2日召開的2023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上,對2022年的退市工作就進行了充分的肯定,明確表示「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不可否認與A股市場的歷史相比,2022年A股市場的退市工作確實有一些起色。但從全面註冊制改革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2022年的退市工作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首先,與2022年IPO公司數量相比,退市公司數量太少。2022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數量345家(不包括北交所),退市公司只有42家,占比僅為12%;其次,與2022年上市公司總數相比,退市公司占比更低,2022年末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5067家,退市公司占比僅為0.83%。而在成熟市場,當年退市公司數量占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通常在3%~5%,而在美國股市,有的年份退市公司數量甚至比當年新上市公司數量還多。

因此,與成熟市場相比,目前A股市場的退市力度顯然是不夠的。按目前A股市場的規模,2022年退市公司的數量達到200家左右才是合理的。這也意味著退市公司的數量至少要達到新上市公司數量的一半以上才是合理的。不然,A股上市公司數量就會過度膨脹,A股市場就會逐步淪為一個無效市場。

那麼,如何加大上市公司退市的力度呢?這就要放寬上市公司退市的條件。為了讓更多的企業上市融資,註冊制大大放寬了企業上市的條件,甚至允許虧損企業上市融資。與此相適應,為了讓更多的企業退市,有必要對退市制度做進一步的完善,進一步放寬企業退市的條件,比如直接將虧損前50名或100名,凈資產負值最多或營收最少的前20名或50名予以退市。如此一來,就有大批的垃圾公司被淘汰出股市。

當然,在加大退市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投資者保護的力度。退市不能只是由投資者來買單。對於涉及到違法違規行為退市的,涉及到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情形退市的,在企業退市的同時,必須賠償投資者的損失。而這種對投資者的賠償可以採取先行賠付的方式,或特別代表人訴訟的方式,儘量方便投資者,儘量讓更多的投資者能夠得到賠償,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對於退市公司,涉及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必須依法從嚴查處。不能因為退市就可以逃避法律的追責。該處罰金的就處罰金,該判刑的必須判刑。通過這種嚴刑峻法,讓上市公司不敢輕易涉足違法犯罪,包括不敢造假上市,讓股市成為投資者的一方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