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高齡,毫無徵兆突發重症肺炎,
住進EICU,命懸一線!
仔細篩查竟是寄生蟲作祟!
多學科聯合,中西醫攜手,
「殺蟲」抗感染,成功挽救生命!
8月26日,73歲的凌大爺突發高熱、氣促,家屬呼叫120送至大學城醫院急診科。患者家屬稱,凌大爺雖然既往有高血壓、慢性腎病,但身體還算硬朗。這次毫無徵兆的病情,使得家屬頓時手足無措。
這樣的話語第一時間引起了值班醫生的高度警覺,完善檢查後,凌大爺被診斷為重症肺炎、膿毒症、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呼吸、循環、凝血、腎臟)。這病情可謂是來勢洶洶,危殆緊急。
肺部感染影像圖
患者收入急診監護室後,進行了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經驗性給予抗感染及生命支持等治療。雖然凌大爺的炎症指標有所下降,但病情仍不見好轉。
正巧急診科大科主任丁邦晗教授在大學城醫院急診查房,治療團隊遂請丁主任查看該患者。
「警惕少見病原體。」根據凌大爺的發病過程、進展速度及影像表現,丁主任覺得判斷,這可能與常見重症肺炎有所不同,並囑進一步完善檢查以明確診斷。
大學城醫院醫務處副處長譚毅、大學城醫院急診科葉燁主任查看患者後,隨即組織多學科進行疑難病例討論。考慮患者本次感染的罪犯病原體可能是臨床少見類型,於是指示陳立副主任醫師對患者完善氣管鏡檢查,並進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檢測。
檢查結果令人驚訝。原來患者不僅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還可見糞類圓線蟲。但是患者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卻不高,糞便常規也沒發現蟲卵等異常。這讓病因一時疑點重重。
為了能對患者明確診斷及精準治療,治療團隊與檢驗科屈平華醫生詳細溝通後,再次取肺泡灌洗液及糞便標本後立即送鏡檢,避免標本停留時間過長後寄生蟲的死亡等影響。結果,「婀娜多姿」的糞類圓線蟲果真在標本中原形畢露。
左圖:急診大科丁邦晗主任查房
右圖:譚毅副處長、葉燁主任查看患者
肺泡灌洗液及糞便鏡檢結果
【科普時刻】
糞類圓線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大多寄生於哺乳動物,亦可感染人類。其寄生世代絲狀蚴可通過皮膚粘膜或食入蟲卵污染的水及食物等侵入人體,隨血循環經右心至肺,穿破毛細血管,進入肺泡。然後沿支氣管、氣管移行至咽,被吞咽至消化道,並鑽入小腸粘膜,蛻皮2次,發育為成蟲。
寄生於人體後,發病過程長,臨床症狀多樣,輕者可無症狀,重症可致死亡。多見於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農民、園丁等屬於易感人群。
該病可通過如下方法進行診斷:
大便直接鏡檢:敏感性低,陽性率30-50%;
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但在播散性糞類圓線蟲病時卻少有升高;
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敏感性及特異性高,但無法鑑別是現症感染還是既往感染,圓線蟲抗體檢測還可與其他寄生蟲感染(絲蟲病、蛔蟲感染和血吸蟲病)發生交叉反應;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圓線蟲抗原;
螢光素酶免疫沉澱系統:使用重組糞類圓線蟲抗原識別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可用於識別危重病人;
分子生物學方法:PCR、mNGS等。本病一旦確診,伊維菌素為首選治療藥物,另外還可選擇阿苯達唑等。重度感染的患者易合併革蘭陰性菌敗血症及麴黴菌等感染,需予廣譜抗菌藥物治療。
凌大爺肺糞圓線蟲感染確診後,治療團隊再次對其全部資料進行耐心地回顧及細心入微的檢查,最終敲定了抗寄生蟲的中西醫治療方案。
診斷明確,現代醫學精準治療,中醫辨證論治,護理團隊精心照護,多學科同心協力,很快凌大爺便化險為夷,於9月7日成功拔除氣管插管,從EICU病房轉入呼吸科專科治療。
出科的當天,凌大爺微笑地問醫護團隊:「我是不是在鬼門關走了一圈?」醫護團隊也開玩笑的答覆:「您只是睡了一個比較久的覺而已!」
目前,經呼吸科專科的抗感染、處理消化道出血及氣道管理等綜合治療,凌大爺最終病情穩定,已於10月18日順利出院。
供稿:大學城醫院急診科 陳立 莊傑欽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