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
剛剛,甜粽和咸粽在熱搜上火速暴漲,已經升至第二。
關於粽子界的咸甜之爭,導火索是一句牢騷。
一個遼寧人,在廣州定居多年,始終吃不上家鄉的甜粽。
端午節過後,這人依舊分外想念,在微博上吐槽了一句:「粽子裡只放糯米和紅棗很難嗎?」
甜咸豆腐腦的紛爭尚未平息,甜咸粽子頓時硝煙又起。
咸豆腐腦的北方死忠粉,調轉槍口開始給甜粽子搖旗吶喊,而甜豆腐腦的南方仔女都在為咸粽子抱打不平。甜黨說:
咸黨說:
甜粽真的難吃,甜死溺死!
咸粽糯米的糯加上肉的鮮,才是王道。
甜黨說:
粽子還吃鹹的?也不嫌膩歪!
我是完全不能接受肉粽,豆沙什麼的最好吃。
甜咸黨的混戰,把大半個中國都拖下水。
中國之大之複雜,並不是一個南北差異能概括的。同樣,粽葉包裹的世界,也不是一個咸甜口味能說得清的。
咸甜粽之爭就是個偽命題。
在中國,粽子有2500多年的歷史。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用箬竹葉包糯米,發明了粽子。箬竹葉纖維細密,能有效防潮,保持糯米新鮮。
古時候,沒有方便麵,也沒有便利店,長途旅行不想啃乾糧,粽子是一個完美選擇。有學者說,中國的粽子是世界最早的軟罐頭。
中國人民創造了粽子後,並沒有停止創新的步伐。
從外形來看,北方粽多是四方體或三角錐,追求極簡幾何風,多一個角都嫌累贅。
南方粽造型繁多,錐粽、秤砣粽、枕頭粽、筒粽等,應有盡有。
廣東雷州鴨乸粽(乸,音nǎ),形狀像一隻母鴨子,「粽界萌主」非它莫屬。
鴨子造型夠可愛,但不夠百搭。於是,東莞林旁粽又編出8種造型,有魚簍、筆架、狗頭等,一款造型一份祝福。
「筆架」寓意小孩讀書聰明伶俐,「狗頭」寓意家宅平安。
除了造型外,粽葉往往就地取材,五花八門。
粽葉的主流是箬葉,畢竟,歷史最悠久。在大內鬥省里,包個粽都至少有兩種葉子。蘇南屬於箬葉派,裹出來的粽子用繩線綑紮。
蘇北則是堅定蘆葦派,裹完不用繩子扎,用一根針將粽葉末端穿過粽身,一個緊緻滑溜的粽子就裹好了。
裹粽子,不用線繩,一根針就OK。
千萬別被粽子的造型弄暈了,真正千奇百怪的是它的內涵。薄薄一層粽葉,包裹的可是全國吃貨的腦洞。
陝西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也就是白粽,除了糯米,其它都不包鹼水都不放。吃的時候,用線切成小塊,淋上蜂蜜吃。
倘若你童年的味覺,被這種極致味道所占據,那麼,所有包餡的粽子恐怕都是重口,是異端。這也是甜黨中的極端分子。
山東黃米粽
黃米粽是黃黍代替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小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有人說,吃的時候蘸白糖,黃米粽比白粽更香郁粘滑。(當然,白粽原教旨主義者不會同意。)
北京蜜棗粽
老一輩北京人最愛吃包著蜜棗的粽子。喜甜的人還會將蜜餞果脯、蜜棗、栗子一同包進餡里。這大概是所有粽子裡甜度最高的,滿口蛀牙的朋友請慎入。
浙江嘉興肉粽
嘉興肉粽是浙江粽的代表,也是商品化粽子的先行者。
嘉興粽子是江南水鄉生活的一部分。《舌尖上的中國》這樣說道:「嘉興人踏實放心的一天,是從一個熱騰騰的肉粽子開始的。」
嘉興肉粽材料簡單,主要是干粽葉、圓糯米和新鮮土豬肉。但做法講究,其中肥肉更是精華所在。
一整塊肥瘦均勻的去皮豬肉,用黃酒、老抽、生抽、白糖腌制,放進染上醬油色的糯米里,每一口都能吃出東坡肉拌飯的滋味!
浙江湖州豬油細沙粽
跟名聲在外的嘉興粽相比,湖州粽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隱世高手。
金庸先生明明是嘉興海寧人,卻對湖州粽念念不忘,在《神鵰俠侶》和《鹿鼎記》里兩次提到湖州粽子。
《神鵰俠侶》中,養傷中的楊過想吃粽子,程英給他裹了幾隻豬油豆沙粽。
湖州粽不拘泥同省的套路。一層甜豆沙疊一層豬板油,壓緊蒸熟,豆沙餡泛著油亮光澤。口感香滑的豬油細沙粽,於是在「好咸口」的浙江里殺出重圍。
浙江衢州酸菜鹹肉粽
衢州粽子,在咸甜粽之外,再添一份刺激。這裡是江南的「小四川」,由於山地多濕氣重,人們做菜喜歡放辣椒。
衢州人家做粽子的時候,會把自製的酸菜和碎辣椒,跟土豬肉拌在一起。鹹肉、辣椒和酸菜的組合,帶著微微的辣味挑逗你的味蕾,讓人停不下口。
閩南燒肉粽
別的地方包肉粽用豬肉,閩南人卻恨不得把陸地和海洋都包進去。鮑魚、蛤干、魷魚、蚝干、蝦米等「硬核海貨」統統往粽葉里塞,每次看閩南人備料都以為他們要做海鮮鍋。
「硬核肉粽」裡面全是高級貨。
閩南燒肉粽的特點在於一個「燒」字,也就是非趁熱吃不可。
這款粽子通常給人溫暖治癒的印象。愛吃燒肉粽的周杰倫,於是創作了一首《療傷燒肉粽》:
燒肉粽 如果你想吃不需要等到端午節
燒肉粽 你要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隨時給你
燒肉粽 酸甜苦辣的愛情請把它忘記
燒肉粽 我可以陪你也讓你出氣
承蒙周董厚愛,閩南燒肉粽是全國唯一擁有自己主題曲的粽子。
四川椒鹽豆粽
在四川,粽子沒有椒鹽是不完整的。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和少許臘肉丁,包成小粽。
作為慢生活代表的四川人,願意花三個小時等粽子煮好,再花功夫架起鐵絲網,用木炭烤黃。別人以為吃的是粽子,其實是外焦里嫩的BBQ。
雲南文山竹筒粽
雲南文山竹筒粽,其實就是竹筒糯米飯。千年之前,古人以竹筒粽紀念屈原,因為竹子中通外直,與君子秉性相似。
將泡過水的糯米和餡料,裝入新鮮竹筒里,再用蕉葉、粽粑葉封口。小火蒸煮,待竹筒變色,竹香滲入米粒,口感最佳。
貴州灰粽
貴州人性格耿直,在包粽子這件事上也分外直接。別的地方用草木灰沉澱過濾來製作灰水(即鹼水),貴州灰粽只要把香茅草燒成灰,不用過濾,就直接拌入糯米中包成粽子。
這樣煮出來的粽子灰不溜秋,沒有高顏值,但也不能小看了它。裡面含有改善消化的物質,糯米吃多了不脹氣,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啊。
海南三色粽
海南三色粽,更準確應該叫「黎家三色粽」,是海南少數民族黎族的特色美食。包粽的米用紅藍藤、黃姜、雞屎藤泡過,分別呈現紅黃藍的繽紛色彩。
在豬肉的腌制中,會加入很重很重的胡椒和米酒,入口伴有濃濃酒香。海南島民實在野性,吃個粽子都要搞酒心,還是三色的。
廣西橫縣大粽
橫縣大粽算是粽界巨無霸。一個重兩三斤,大如枕頭。當地人有「無粽不成年」之說。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大粽,送親朋。
大粽的糯米要用茉莉花水泡一夜,餡里有綠豆、板栗、叉燒、腊味、半肥瘦豬肉等。每個大粽用8張或10張柊葉墊著,然後像蓋房子那樣一層層餡料疊上去。
吃的的時候,可以像牛排那樣切成一片片,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外酥內軟。
白粽
對,就是除了糯米,其他啥都不包的白粽。
如果你口重,可以蘸一點細幼的白砂糖,啥都不蘸,直接吃下去,糯米清清甜甜,帶一點天然的粽香,就像初戀那種淡淡的味道。
真的無愧粽子界的小清新。
廣東鹹肉粽和鹼水粽
在廣東,天天都能吃到粽子,只要你願意。
不用等一年一度端午,更不用跑專門店鋪,老城街角總坐著一個賣粽子的阿姨。她剝粽葉的速度快如閃電,絕不耽誤你趕公交的時間。
廣州惠福東路賣粽20多年的肥姨。
這裡最常見的粽子是鹹肉粽和鹼水粽。
鹹肉粽呈三角形,放入冬菇、蝦米、乾貝、魷魚、板栗、芋頭、叉燒、排骨、雞肉丁、鴨肉丁。餡料組合,近乎隨心所欲,但都十分好吃。
鹼水粽身材瘦削,價格比鹹肉粽便宜,餡料幾乎都是豆沙。
對於廣東吃貨,吃咸粽還是甜粽,類似「今天午餐吃什麼」,純粹看心情。
廣東肇慶裹蒸粽
肇慶裹蒸粽是廣東最著名的粽子。一個至少1斤以上,據說是為了遷就飯量減少的現代人,只能委屈裹蒸粽,做得迷你一些。
裹蒸粽餡料十分講究,有五香粉豬肉、鹹蛋黃、蝦米、栗子、蚝豉、臘腸、臘鴨等。明火煲煮10多個小時,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一個裹蒸粽才算大功告成。
裹蒸,這種傳統烹調技法的發音,讓人聯想到「蒸蒸日上」。於是,肇慶人過年送禮一般有裹蒸粽,少則兩三個,多則十幾個!為那個拿年貨的少年,心疼三秒。
廣東東莞道滘粽
香港美食家蔡瀾嘗遍各粽後,最愛東莞道滘粽。
道滘粽好吃,全在於一塊泡過糖水的肥豬肉。加上粽子包裹的不同餡料,吃起來又咸又甜,特別過癮。
道滘粽每個只有小孩拳頭大,即使是女生,也可以輕鬆吃掉兩三個。
廣式月餅有雙黃,道滘粽也有。
廣東中山盧兜粽
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上過舌尖哦。
廣東潮汕雙拼粽
提及粽子甜咸之爭,潮汕朋友總是笑而不語。心想,你們的粽子怎麼只有一個味道?
潮汕有雙拼腸粉,也有雙拼粽子。同一個粽子裡,一角咸,放豬肉、蝦米、香菇等;一角甜,放甜豆沙。三分之一甜,三分之二咸,不互搶風頭,也不甘示弱,同時滿足兩種願望。
每逢端午節,潮汕雙拼粽都會給選擇困難症患者送福音。當然,前提是你認識潮汕人或者搶到去潮汕的車票。
看完全國多地粽子的絕對不完全介紹,你還想用甜咸來分粽子?恐怕太小瞧中國吃貨的創造力了。
最後,祝全國各地吃貨粽子節快樂!天天生活精彩不斷,就像每一顆有個性有內涵的粽子那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