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還有沒有正事干?

2022-07-26     娛樂硬糖

原標題:仙俠還有沒有正事干?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燕趙多俠士,峨眉出劍仙。

南懷瑾20來歲時,還珠樓主寫的《蜀山劍俠傳》是當紅網文,不少年輕讀者都覺得巴蜀有劍仙。南懷瑾到四川,認識了寫《厚黑學》的李宗吾。李宗吾告訴他,有個八十來歲的趙四太爺,功夫特別好。

李宗吾帶南懷瑾去拜訪劍仙,南懷瑾卻懷疑對方只是尼古拉斯·趙四。只見趙四太爺微微一笑,飛奔一里多地折返。當時雨後道路泥濘,他的新靴子卻沒沾半點髒。相談後,趙四太爺願教南懷瑾功夫。不過南懷瑾覺得三年時間太長,遂放棄。

後來,南懷瑾又在杭州訪仙,有老道傳他飛劍入門。一是需要在漆黑屋裡用劍把一炷香劈成均勻的兩半,二是把豆子撒向空中用劍剖成兩半。這兩項技能get了,才能開始學飛劍。南懷瑾覺艱難,亦放棄。

修仙是一件頂難的事,而且耗費時間,看似很坐得住的國學大師都覺熬不過。《大明王朝1566》里的嘉靖皇帝一意玄修,光打一個「神遊八極」的坐,都需要閉關15天。而煉製丹藥,又把古代方士一個個逼成了化學家。《西遊記》里,太上老君看到孫悟空的第一個想法不是打架,而是拿它來煉丹,瞧人家這職業素養!

雷劫呼喚我,金丹需要我,修仙很忙的。可是到了近幾年的仙俠劇里,神仙們卻閒得發屁。以《三十三世十里桃花》為濫觴,談情說愛成了神仙們的主業,仿佛除了「你愛我,我愛你」就無事可做。

《沉香如屑》里最有職業理想的,只有楊紫飾演的顏淡——她想寫出三界最牛話本、成為天地首席編劇。說起來這也不是神仙該乾的事兒。但比起其他人不是被神仙伺候,就是在伺候神仙,就算有志青年了。其餘仙俠職場,不止不夠九九六,簡直該淘汰冗員。

從《封神榜》《西遊記》里的豐富職業規劃與娛樂生活,再到如今仙俠劇只會虐戀情深,神仙是怎麼丟掉正事的?

體系簡化,光杆天庭

《西遊記》里玉皇大帝是要坐班上朝的,眾仙有事需啟奏。托塔天王李靖家負責暴力機關,領著天兵征戰。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是基層公務員,管理日常事務。就連天宮御馬,都設立了專門的御馬監正堂管事,也就是熟悉的弼馬溫。正兒八經的編制,只不過猴子嫌官階太低罷了。

如果將天庭視為掌管三界的行政機構,2017年以後的仙俠劇出現了明顯的體系簡化。整個天界的在職人員,加起來還不夠孫悟空一次大鬧天宮打過的多。而且細細想來,甚至不清楚各單位有什麼具體職能。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品階最高的是東華帝君,後來他把帝位禪讓給了天君(嗐,還玩起堯舜禹那套了)。天君之下就是各族帝王,他們的等級應該都是上神階別。

《沉香如屑》里天帝是最高首腦,其下則是應淵帝君、火德元帥、北溟仙君、計都星君,平行地位有魔界邪神、狐族族長等。唯一出現具體職能的機構是掌管法器的妙法閣,但也不過是個倉庫管理。

《千古玦塵》更簡陋,神階從高到低依次為主神、真神、上神、仙君、上仙和地仙。白玦、炙陽、天啟、上古四人屬於真神。吵著要逆天改命的張嘉倪,起初是給真神上古打掃庭院的。四大真神隕滅後,她才嫁給天帝暮光統領三界。

這位出身寒門的天后,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被高貴的真神冠以「雜毛鳳凰」的蔑稱。架構是簡化又簡化的,階級固化卻是最嚴重的。低品階的神如果受了高品階神的禮拜,就會被天雷追著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雷也是勢利眼乎?

但創作者似乎又並不死認天神「有種」,各種自建仙俠體系不再對明清小說的佛道神仙系統照本宣科,而是自行「創神」和「滅神」。神仙體系,成為製造奇觀的工具和展示異域風情的場地。

早期遊戲改編仙俠如《仙劍奇俠傳》,背景幾乎照搬《蜀山劍俠傳》里的蜀山世界。過渡期的2014-2016年,《古劍奇譚》《花千骨》《蜀山戰紀》《青雲志》也依然保留大量東方底色,但已經嘗試加入歐美神話元素。《花千骨》中的白子畫,就與希臘神話的「五大創世神」有相似之處。

2017年以降,歐美神話不再以零碎形式出現在國產仙俠,而是成為故事基調參與到敘事中。《香蜜沉沉燼如霜》中,天帝搶占朋友之妻花神、欺騙龍魚族公主感情的行徑,與希臘神話中宙斯誘姦邁亞、達娜厄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宸汐緣》中天庭對待被魔誘惑的人,與《新約》中天使對撒旦信徒的行動,有著相同的去除異端邏輯。這在中國神話中甚是少見。

伺候與被伺候

最近短視頻拍博物館,流行用《千年淚》加變裝。帥氣美麗的博主立身文物玻璃窗前,化身古代貴胄。但也有博主拍出了「凡人版」,看到貴妃衣服穿越回去僅是一個丫頭,正在磕頭謝罪:「娘娘,奴婢不是故意弄破衣服的!」

如今的仙俠劇,神與神的關係說到底就是「伺候」與「被伺候」。在仙界混得好不好,主要看伺候的領導是誰。《沉香如屑》的女主顏淡本來在北溟仙君的懸心崖替他喂魚,是被人瞧不起的低階仙侍。到了應淵帝君所在的衍虛宮辦事,儘管還是跑腿抄書的雜役,社會地位竟然一下提升了。

《三生三世宸汐緣》里的宸汐只是桃林小仙,就因服侍戰神九宸讓人刮目相看。《千古玦塵》里,伺候真神的仙侍,比其他同齡從業者傲人一等。後期貴為天帝的暮光,僅是前期神族眾人口中的低等妖獸。真神上古的弟子古君,就算大鬧他的婚禮,暮光也敢怒不敢言。

相比《封神榜》里截教和闡教「輔商輔周」的政治對壘,抑或是《西遊記》里佛教和道家「西天取經」的地盤爭奪,新時代的仙俠劇逐漸讓特權階層無事可做。這種人事架構,完全是因為人神關係發生了變動。

在較早的仙俠劇里,強調人通過修煉成為超能力者,同時實現心中的夢想。《仙劍奇俠傳》系列,無論是李逍遙還是景天,都要逐步打怪才能變強。在過渡期的《花千骨》《古劍奇譚》中,主角已經可以通過師承和血脈成為近似神明的強大存在,普通人的身影開始淡化。

後仙俠時代,在《三生三世》《香蜜》《千古玦塵》中,凡人角色僅僅是神仙歷劫的靈魂暫時居所,應劫以後會重返天庭,已不涉及人神間的轉化。到了《沉香如屑》,楊紫姐妹本來也是要下凡歷劫的,但天帝看她們救應淵有功,索性把這步都免去了。

可以想像,新仙俠劇是想去討好新觀眾所需要的「滿級體驗」。但從人到神需要過程,看神仙做事也需共鳴,「爽感」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壓抑-逆轉才能達到的。五年前看《三生三世》這種女主碾壓、專心戀愛的模式還算新鮮。可五年過去了,也該變變了。

人變成神,需要做很多事。神本就是神,便無所事事。當然,仙俠劇IP改編源頭的變化不可忽視。早期仙俠沒有脫離原IP的遊戲模式,一個遊戲要求故事文本和玩法足夠複雜多變才能吸引玩家,這就讓豐富的支線劇情成為了影視改編的敘事首選。中後期仙俠大多出自古早網文,簡單或者單線的敘事結構是製作方在影視化時首要考慮的。

觀眾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最大程度吸收劇情,倍速播放也不會丟失太多信息,這是由接受方和生產方共同締造的結果——神仙無事可做,戀愛即可。

仙俠還有俠嗎?

慶幸的是,仙俠劇還留有一項終極任務——拯救三界蒼生。大概是看神仙太閒了,妖界和魔族總是想方設法搞把豪賭,賭成了三界永無寧日,賭輸了反正也只是失去身上的鎖鏈。

相比無欲無求的神仙,接地氣的搞事妖魔反而更可愛,他們有更多人性,或者說無產階級的一面。妖魔想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就必須對原有世界予以摧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翼君擎蒼,畢生宏願除了得到義子令羽的身子,就是做四海八荒的統治者。《香蜜》中的魔尊焱城,也多次挑起天魔大戰。

但妖魔們畢竟只被當作工具人處理,這也導致每次仙俠主角大義凜然道「為了三界我這次不能陪你了」之類台詞時,硬糖君的腳指頭是不夠用的。看大冪冪跳誅仙台還能有所觸動,到了周冬雨自爆救蒼生,咱的反應是:「又來這套!」

早期仙俠劇熱衷復仇母題,《仙劍1》趙靈兒和李逍遙反對拜月,是因為他對百姓的殘酷統治。《仙劍3》景天通過收集五靈珠修復封印,以向殺死諸多好友的邪劍仙復仇。

以《花千骨》為標誌,復仇主題逐漸讓位於情愛。該劇以花千骨和白子畫兩人的情感為主線展開,但東方彧卿在利用花千骨復仇的過程中也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同期的《青雲志》,還有觀眾不滿張小凡、碧瑤、陸雪琪三人的情感戲份太多,影響了整體氣質。

《香蜜》以潤玉、旭鳳和錦覓三人的情感糾葛為主線,副線是父母輩的感情糾纏。《琉璃》是璇璣和司鳳處於正邪對立的兩派,因為站隊問題生死相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創的三段敘事法,也為後來的《千古玦塵》《琉璃》《與君初相識》所承襲。

創作者普遍覺得愛一世不夠,三輩子才夠奇情瑰麗。《琉璃》甚至不厭其煩地,在一集中展現了男女主十輩子的相愛相殺。《千古玦塵》不但轉了世,同一世的男主白玦還有「清穆」、「柏玄」倆小號,不斷切換與女主戀愛。

仙俠劇的反抗主題或者凡人修仙的艱難磨礪,固然可以為觀眾提供心靈上的馬殺雞。但在工業化的生產活動中,人們消解了自我個性,變得更加適應群體生活。因此,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觀眾都自覺進入一種消極自由狀態,選擇讓情愛成為主流。

俠以武犯禁,不再復仇也不為正義向權威出手的神仙們,成不了「俠」。但或許好歹可以別只執著於愛?你是個神仙,該有點正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617416318f6367e0f9dee166a973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