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將至,牢記「1不吃,2不做,3不碰」,遵循時令,舒服過冬天

2023-11-19     簡食記

原標題:小雪將至,牢記「1不吃,2不做,3不碰」,遵循時令,舒服過冬天

小雪,這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下旬到來。一聽到「小雪」,你是不是已經感覺到了一絲寒意呢?但其實,這個節氣的名字並不表示會下小雪,而是意味著寒氣開始加重,天氣變得更冷。

在農村,小雪節氣一到,老人們就會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這是告訴我們,小雪之後,土地開始凍結,準備過冬的農作物也都要收藏起來了。

那在這個節氣里,人們都會幹些什麼呢?接地氣的說,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準備過冬的物資。在農村,農民們會忙著儲存糧食,城市裡的人們則會去超市買些冬季的食材和日用品。你會發現,市場上的大白菜、蘿蔔、土豆等冬季蔬菜特別受歡迎。

除了準備物資,小雪節氣還有個習俗就是吃羊肉。這個時候的羊肉正是最肥美的時候,人們會用羊肉來煲湯、燉菜,或者是直接烤著吃,既能滋補身體又能驅寒。

而在南方地區,小雪節氣則是做臘肉的好時機。家家戶戶都會腌制一些臘肉,掛在陽台上晾曬。那種獨特的香味,會瀰漫在整個小區里,讓人感覺到濃濃的冬意。

另外,小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乾燥,皮膚也容易變得乾燥粗糙。所以,民間還有個說法叫「小雪護膚」,意思就是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保護皮膚,多塗點護膚品,保持皮膚濕潤。

小雪節氣是一個準備過冬的節氣,也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節氣。無論是準備物資,還是吃羊肉、做臘肉,都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天。除此之外,還需牢記「1不吃,2不做,3不碰」,遵循時令,舒服過冬天!

「1不吃」

小雪節氣不吃燥熱食物;小雪節氣是冬季的開始,天氣逐漸寒冷,空氣也變得乾燥。根據中醫養生理論,冬季應該養陰,即滋養身體的陰液和陰氣,以對抗外界的寒冷和乾燥。同時,也要避免打擾身體的陽氣,以免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小雪節氣時,要避免食用過於燥熱的食物。燥熱食物通常指辛辣、溫熱、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蒜等。這些食物會使人體內部的熱量增加,導致身體內部的陰陽失衡,出現上火的現象。

上火可能會表現為口乾、舌燥、喉嚨不適、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對於體質較熱、容易上火的人來說,更需要注意避免燥熱食物的攝入。

相反,小雪節氣時建議多食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糯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等。這些食物有助於滋養身體的陰液,潤肺養陰,緩解乾燥帶來的不適。

「2不做」

1:不過度運動;小雪節氣後天氣寒冷,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過度運動會消耗大量的陽氣,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咳嗽等寒性疾病。因此,小雪節氣後運動要適量,避免大汗淋漓,以養身為主。

2:避免情緒過度波動;冬季是主藏的季節,情緒上也應該以穩定、平靜為主。情緒過度波動,如大怒、大悲等,都會傷害身體的氣血,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對身體不利。因此,小雪節氣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3不碰」

1:不碰生冷食物;小雪節氣後天氣寒冷,吃生冷食物容易導致胃腸不適、感冒等疾病。這個時候應該吃溫暖的食物,保持胃腸的正常功能。

2:不碰大汗淋漓的運動;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人體陽氣內斂,不適合進行過度劇烈、大汗淋漓的運動。這樣容易導致陽氣消耗過多,引發身體不適。適宜的運動是輕度鍛鍊,以微微出汗為宜。

3:不碰過度熬夜;小雪節氣後夜晚時間變長,但過度熬夜會損傷身體的陽氣,導致體力下降和免疫力下降。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面臨著種種挑戰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夢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看到彩虹的美麗。讓我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60b4e5f3cb6586f81daf248147c1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