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成交,問界商標賣給賽力斯,華為準備「出海」了

2024-07-04     汽車網評

說好不造車的華為,卻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小震撼,就在最近他們又有意想不到的動作,以25億元的收購價,將問界系列的文字和圖形919項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轉讓給賽力斯集團。

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鴻蒙智行來說,華為這一大動作確實難以捉摸,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鴻蒙智行的累計交付量達到194207輛,賣得比理想汽車還要好,理想汽車上半年交付量為188981輛。同時在過去的6月份,鴻蒙智行交付了46141輛新車,成績也都相當不錯。

當然,鴻蒙智行的銷量大部分是由AITO問界貢獻,銷量最好的問界新M7,6月份共交付了新車18494輛,問界M9則交付了17241輛,問界新M5也交出了7046輛的成績。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見好就收?

AITO問界能有今天的品牌知名度,還是多得華為在背後的支持,雖說華為多次強調不造車,但有了華為的技術加持,讓原本名不經傳的賽力斯一步一步提高人氣,最終達到廣為人知的熱度。而華為與賽力斯開創的全新合作模式,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小步,後續華為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與北汽合作打造的享界、以及與江淮將要達成的第四合作品牌,都源自於AITO問界的經驗,現在是等待開花結果的時候。

華為之所以要將問界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很有可能是為了更好地將精力和資源投放在智界、享界及後續的第四品牌上面,畢竟現在問界已步入正軌。對於華為來說,另外的幾個品牌其實同樣也很重要,但由於這些品牌都是剛起步不久的階段,確實需要多一些關照。

而華為做到這一步,也從行動上再次坐實「不造車」的原則,他們一直以零部件供應商的名義融入汽車行業,只不過世界上沒有哪家零部件供應商的名氣能超過汽車品牌本身。

不過,智界、享界、以及第四品牌都有各自不一樣的發展情況,奇瑞、北汽、江淮在實力方面也有差異,這就意味著不可能直接照搬AITO問界的發展模式,只有把各家合作夥伴的長處發揮出來,與華為配合默契,最終也會成就出具有各自品牌特色的發展模式。

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華為的這一舉動是為了讓AITO問界開拓海外市場而做準備。眾所周知,華為被美國「特別照顧」,這註定與華為關係密切的AITO問界也會受到牽連,對於開拓海外市場無疑是最大的障礙,將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可以將波及的風險降低。不過,這種說法目前還未經過官方確認,而且美國的「關照」力度也有可能逐步加大,這種規避方式也不見得是最佳的辦法。

汽車網評:華為的這一步棋,或許有其特別的戰略含義,要看透其中的意圖,顯然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觀察。以華為的風格,不久之後說不定又會給我們一點小小的震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5de43b66b0f1a95e2fb7ed687cf94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