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1:3不敵澳大利亞,名嘴詹俊一針見血道出原因,這次不能怪伊萬

2024-10-11   雲吉體育

國足1:3不敵澳大利亞,名嘴詹俊一針見血道出原因,這次不能怪伊萬

又輸了!國足又一次倒在了18強賽的征途上。這次是澳大利亞袋鼠軍團,我們1:3敗北。賽後,著名足球評論員詹俊那句「下場對印尼,想實現十八強賽積分零的突破,很難啊」讓人感到一陣透心涼。是的,國足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距離「救贖」似乎只差一個彈指之間,但看起來卻又遙不可及。

其實說起來,國足這場球打得並不算差。畢竟,我們還在第21分鐘由謝文能率先破門領先。但命運仿佛在這次領先後就按下了反轉按鈕——接下來,國足在場上仿佛進入了澳大利亞的「虐心劇場」,被對手連灌三球,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比分定格在1:3。按理說,開局踢得不錯,怎麼後面就突然崩盤了呢?著名足球評論員詹俊在微博上的幾句話倒是把這問題給分析得明明白白:怪不得伊萬,國足輸就輸在了「陣容不整」以及「實力不濟」。

這場比賽前,國足的傷病名單比出戰名單還要長:前鋒線上武磊阿蘭齊齊因傷缺席,後防線上朱辰傑高准翼楊澤翔同樣未能出戰。這樣的殘陣對陣常年混跡世界盃的澳大利亞,壓力可想而知。所以,當謝文能幸運打進那粒進球時,更多的球迷不是歡呼,而是忐忑——大伙兒心裡都明白,這個進球就像一支燃盡的蠟燭,照亮了一瞬間的希望,卻照不亮接下來的黑暗。

於是,我們看到國足上演了本屆18強賽的經典劇情:「先進球,後輸球」。詹俊直言,「連續兩場被逆轉,這次輸球更多是由於陣容不整、邊後衛缺人和整體實力弱。」言下之意,不僅是防守端缺人,進攻端也缺乏殺傷力。就連賽前信誓旦旦的主帥伊萬科維奇,在場邊也只能用雙手掩面,無奈地看著自己精心部署的戰術被澳大利亞一波波犀利的進攻摧毀殆盡。

回顧比賽過程,詹俊還進一步指出了國足丟球的三個「黑洞」時刻:第一個失球源於年輕球員在高壓下的一次魯莽犯規。對手在禁區前沿任意球直接打門得分,而這次犯規,不僅暴露出球員心理素質的薄弱,也折射出經驗不足的硬傷。第二個失球發生在中場休息後,詹俊認為,伊萬的戰術調整過於保守,而澳大利亞主帥看到國足龜縮防守,果斷變陣加強了前場壓迫,直接打了國足個措手不及。第三個失球則是出現在全隊心態崩盤、場上陣型混亂之時,後防球員在禁區內的一次莫名其妙的解圍失誤,直接送給了對手一次絕佳機會,比分被進一步擴大。可以說,應變能力的不足、戰術上的被動、球員心態上的失衡,成為了壓垮國足的三座大山

賽後,伊萬面對媒體鏡頭再次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其實,這次真的不能全怪他。再牛的主帥,碰到一支「半殘」陣容的球隊,也無法「化腐朽為神奇」。這支國足的真實實力,也許就是被澳大利亞碾壓、被日本吊打、被韓國羞辱,甚至連印度尼西亞的歸化軍團都敢來「趁火打劫」。

所以說,詹俊那句「下場對陣印尼,想實現十八強賽積分零的突破,很難啊」並非危言聳聽。印尼,這個曾經在東南亞足球圈子裡混跡的小角色,如今借著歸化潮的春風,一口氣將幾十位海外華裔、南美球員招入麾下,一時間成為了亞洲賽場上最具「野心」的新興勢力。別看國足名字裡帶個「國」字,但面對現在這支全新印尼隊,國足恐怕連「贏球」的勇氣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更何況,經歷了三連敗的心理重壓後,國足隊員們還能不能「抗住」這一場關乎顏面的對決,真心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那麼,國足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就像詹俊所說,「實力」——沒有實力支撐的球隊,註定只能在風雨飄搖的賽場上苟延殘喘。儘管球迷們嘴上罵得再狠,內心也都明白,國足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從青訓體系的殘缺,到聯賽環境的畸形,再到國家隊的管理混亂,根深蒂固的積弊讓中國足球很難真正翻身。

所以,這次真的不能再怪伊萬。他可能不是最合適的主帥,但他絕不是問題的根源。我們該怪的是整個足球環境里滋生出的畸形「生態」,它吞噬了原本可能的潛力與希望。面對未來,國足的出路在哪?這個問題或許連詹俊這樣的「名嘴」都不敢輕易作答。與其關注某場勝負,不如多思考一下,為什麼每次倒在前進路上的,都是同一個國足?

這場比賽,不是起點,也不會是終點,但每一次失利背後的反思與改變,才是國足真正需要去攻克的「宿敵」——而它,並不在球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