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運出10萬發子彈,送給中國軍隊抗日,一紙遺書讓人敬佩

2022-10-16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日本兵運出10萬發子彈,送給中國軍隊抗日,一紙遺書讓人敬佩

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在這場全人類的浩劫之中,裝備落後的中國軍民以頑強不屈的鬥志,終於趕走了日本法西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累累罪行,至今還欠中國人民和歷史一個道歉!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不管是不是神劇,都能看到小鬼子在中國為非作歹的橋段,所以現在許多人都認為,入侵中國的日本兵沒有一個好東西。

看待任何問題都不能以偏概全,雖然在規模龐大的日本侵略軍面前,一兩個「清流」也無法改變侵略事實。但今天要介紹的這名日本士兵,正是這極為罕見的「清流」中的一道。此人名叫伊田助男,是日本關東軍淄重隊的一名卡車司機,被日本政府強行徵召入伍並奔赴中國戰場。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執行「不抵抗」的命令,東三省的大好河山全部淪於敵手。但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東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

當時身在蘇聯的共產黨員奚李元,立即回國在東北進行抗日活動。奚李元起草了《東北抗日救國義勇軍游擊運動綱領》,並在周恩來的建議下,改名為周保中以方便活動。1932年4月,周保國出任抗日救國軍總參議,帶領當地的抗日軍民一同打擊日本侵略者。抗日救國軍在東北的活動激起了日本侵略者的瘋狂報復,所以他們的後勤補給一直被卡得死死的。人不吃上飯還能嚼草根支撐,槍要是吃不上飯,那就成了燒火棍了。

1933年3月30日這天,周保中正帶領戰士們在吉林省汪清縣大梨樹溝馬家屯一帶與日寇激戰。這支敵軍為日本關東軍鱉剛村一旅團,人數多達數千人。知道抗日戰爭打得多麼艱難的朋友,一定不會對一支數千人的日本旅團的戰鬥力感到陌生。在日寇的強大火力下,救國軍將士們很快發現彈藥不夠用了,沒有了子彈他們就是敵軍的活靶子!為了擺脫困境,將士們不得不從敵軍屍體上收集彈藥。但他們卻意外地發現一輛日軍卡車,正停在嘎呀河邊一處隱蔽的松林中。

當戰士們走過去查看時,才發現這輛車的發動機已經被人為破壞了。但他們並不在意這個,因為這輛卡車拉著滿滿的一車子彈,數量無法得知。救國軍將士們也來不及去想這些子彈是什麼人拉來的,便拿了子彈立即回去繼續戰鬥。在這些彈藥強大的的火力支援下,日寇選擇了暫時撤退。戰鬥結束後,將士們再次前去查看卡車旁邊的日本士兵屍體,發現了一張用日語寫的遺書。翻譯過來之後,內容如下。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

我看到你們撒在山溝里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原來這名卡車司機叫伊田助男,是關東軍的一名淄重兵。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日本共產黨員、反戰反法西斯人士。這一年清明節,馬家屯的抗日軍民們把伊田助男的遺體,同在此次戰鬥中犧牲的戰士們的遺體合葬一處。在追悼會上,大家為了紀念伊田助男的義舉,決定將原本的「馬家屯小學」改名為「伊田小學」,並將伊田助男的名字上報共產國際。對遭受侵略的中國軍民來說,伊田助男無疑是良心未泯的,他和那些無惡不作的侵略士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對日本人來說,伊田助男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叛徒。伊田助男帶著10萬發子彈「投敵」後,關東軍高層惱羞成怒,將旅團長鱉剛村一少將解職、旅團全體日軍官兵也被集中進行「思想整訓」。伊田助男是侵華日軍中的清流,對於他的義舉,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