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之初,性本善」,科大大一直覺得絕大多數孩子,本性都是溫和良善的。但極個別孩子的「惡」,真的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從受害學生家長發帖的內容看,同宿舍這2個男孩的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欺負了,就是赤裸裸的犯罪!
而當事孩子在長達一年半內,受到的身體和心理創傷可能需要一生才能治癒。據家長講,孩子目前已經留下的心理陰影,精神恍惚,走路不敢抬頭,不想吃飯,還有了輕生的想法……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惡劣程度也不斷升級,等家長、老師發現時,往往孩子已經遭受了長時間的折磨。所以,家長和孩子都學會遭遇欺負時如何應對,防患於未然,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人說過: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
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
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校園欺凌這件事,科大大今天想認真說一說!
1
孩子被打,家長要不要干預?
四個字:看清形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歲內的寶寶被同齡人推打,大多只是對方打招呼、玩鬧的方式不恰當,並不是存心欺負。
如果寶寶沒哭沒鬧,家長不必阻止,確保寶寶安全就好。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打鬧可能是他們增進友誼的方式。
如果事態不嚴重,孩子也不覺得自己被欺負,家長不必過分干預。
但是!若是對方出現惡意攻擊行為,孩子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家長就不能放任不管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
言語干預,這3句話只會更傷娃!
回想一下,孩子被打,氣急攻心的你有沒有說過這3句話?
初級傷害:你怎麼那麼慫!打回去啊!
當孩子被打卻沒有還手時,千萬不要給他貼標籤。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樣的口吻,很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再者,「打回去」聽起來解氣,但科大大並不鼓勵。
試想一下:孩子要是打不過呢?要是不想打呢?要是本身就是孩子的錯呢?
沒了解事情緣由,輕易讓孩子暴力應對。長此以往,孩子很可能變為下一個施暴者。
中級傷害:沒關係、讓讓他、算了吧
這種說法看似豁達、寬容,孩子卻很難理解這份寬容。
忍到什麼時候就不能忍了?忍不住了怎麼辦?
一味地讓孩子壓抑這份情緒,會讓孩子變的軟弱、膽小,更容易被他人欺負。
終極傷害:為什麼不打別人只打你?
典型的「受害者有錯論」。家長沒問清事情原由,就將過錯歸咎於孩子身上。
且不說對孩子身心傷害有多大,孩子要是再遇到類似的事,肯定不願再告訴你,甚至不會再信任你。
他只會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默默承受這份委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
孩子不會反抗?正確引導很關鍵!
既然言語不能過於攻擊孩子,那孩子被打了,家長該怎麼在行動上干預呢?
有研究表明,80%的孩子在被打後,並沒有選擇反抗,而是哭泣、退讓,任由被打....
之所以導致這樣的結果,大多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而且,父母越強硬地讓孩子反擊,孩子越可能會因為害怕而抗拒!
因此,家長當下的引導很關鍵!
對小寶寶來說,可先將兩個孩子分開,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並給予安慰。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對大點的孩子,認可寶寶情緒並安慰的同時,就可以適時示範、教孩子應對了!
孩子被惡意攻擊怎麼辦?
被欺負是沉默者的宿命,只有發聲才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遇到對方惡意打孩子的情況,家長一定要示範、並教孩子用語言震懾住對方,眼神堅定並大聲地說: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語言告知後,對方如果仍不停手,可以讓孩子適度還手:推開對方的肩膀或者前胸。
要讓孩子用行動證明,自己並不是好欺負的。
碰到對方比孩子強大,打不過的情況,教孩子記住一句話:跑為上策!
同時讓他尋求外界的幫助保護自己:爸爸媽媽、老師、警察...都可以。
相比面子,讓孩子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本身也有過錯怎麼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孩子起衝突並不是件壞事!這恰恰是他們學習與他人相處的寶貴機會!
家長要明確的是:打人一定是不對的,同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為避免搶玩具的情況發生,家長儘量多給孩子準備些玩具,並教孩子友好與他人溝通。
4
如何避免孩子下次被欺負?
除了當下的應對,教孩子成為不好欺負的人,也同樣重要!
繪本引導
給寶寶讀抵抗霸凌的繪本,如:《小霸王》、《不要隨便欺負我》等,教孩子學會應對與小朋友的矛盾。
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
平時經常帶孩子進行體育鍛鍊,非!常!有!必!要!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避免與愛打人的孩子接觸
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是非觀念,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對於這些善良、懂事的孩子,儘量讓他少接觸暴力小孩,與和自己友好相處的小夥伴玩。
建立孩子安全感
最最最重要的是,當孩子被欺負,寶爸媽一定要無條件地站在孩子這邊,並不厭其煩地對他說:
「如果有人欺負你,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爸爸媽媽永遠和你是一頭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的是:不能像壞人一樣去傷害別人,也絕對不允許別人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