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費爾南多一腳踢開,重重地摔倒在地時,很多人都絕望了;當伊萬科維奇拚命打415,讓蔣聖龍、張玉寧、白赫拉姆三人上場時,更是說明老頭子已經徹底沒救了。
但這最後一招在身材普遍較矮的泰國球員面前卻產生了奇效,讓拜赫拉姆得以進球一舉成名。
然而,中國國足曾經憑藉強大高空優勢吹響的反攻號角很快就被撲滅了。
一場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人進行的比賽,卻沒有取得勝利。這一切的導火索,自然是主教練伊萬科維奇。
本場比賽前70分鐘,我方球員的表現可以概括為:前場個人能力不強、中場無能、後衛集體混亂,而一向以指揮能力著稱的門將,卻站在球門前目不轉睛地看著所有人。
之所以整支球隊表現得亂七八糟,泰國隊的反擊總能輕鬆解決我方防線,看似和徐浩洋、王振奧等球員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場時過於緊張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伊萬科維奇在戰術安排上過於固執,依然是隨意使用球員。
我們都知道,費爾南多和韋世豪是中國國足最有實力、最有創造力的兩名球員,我們也知道,這兩名球員在邊路的戰術價值,遠遠大於在中路。然而,這是很多球迷都能理解的道理,但我們的主教練就是想不通。
他讓韋世豪出任攻擊型中場,費爾南多出任中鋒,正是他的戰術安排,直接限制住了中國隊兩名最有創造力的球員。
丟球之後,中國隊被迫發起進攻,伊萬科維奇意識到中國隊前場缺乏對抗,提早派上白赫拉姆是一個正確的調整,但這個正確的調整卻伴隨著完全錯誤的用人邏輯。
他用白河拉姆換下高天一,用前鋒替代中場,讓本來就單薄的中場顯得沒有了存在感,而場上唯一一個具有支點屬性的球員白河拉姆長時間出現在邊路之後,繼續將邊鋒費爾南多固定在中路,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戰術安排。
當然,相比於人員的隨意安排,伊萬科維奇最大的問題在於戰術安排過於固執,沒有堅守所謂的菱形中場。兩輪對陣新加坡,在王上源和高天意已經證明自己無法打單後腰的情況下,依然固執地將王上源想像成羅德里,這讓單後腰徹底成為了對手的針對目標!
因此看上去邊後衛、中衛亂糟糟的,成了背景;但實際上,由於王上源是唯一的防守型中場,根本無法對對手進行掩護,甚至可以說根本無法進行攔截,這就導致我方後衛經常在面對對手的1v1時,把所有的防守壓力都給了我方後衛,我方後衛卻頻繁被動防守,王振澳這個國足新人發揮不佳,還奇怪嗎?
在世界足壇所有主流球隊中,只有皇馬採用442菱形中場;所以不能說這個陣型已經過時,但是這個陣型對於中場和攻擊型中場的往返能力,對於前鋒的反擊和回防能力,對於單後腰的位置感,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安切洛蒂麾下有巴爾韋德、貝林漢姆、維尼修斯和瓊·阿梅尼,有資本這麼踢。但中國隊呢?你覺得王上源單後腰能勝任嗎?還是覺得高天意和徐浩洋這兩位中場球員往返能力超強?還是靠前場兩名基本不參與防守的歸化球員積極反擊回防?
在中國隊根本就沒有資本打442菱形中場的情況下,伊萬科維奇卻固執地堅持自己理想中的設計,逼著一群能拿五六十分的球員干八九十分的事情,這能怪球員們做不到嗎?
相反,在70分鐘之後,中國隊嘗試開始高空轟炸,這群只得了五六十分的球員證明了,他們有能力做那些值得五六十分的事情。
只是伊萬的「覺醒」太晚,也太短暫了。
在扳平比分前用完換人名額時,他不得不讓攻擊手謝文能出任單後腰,不讓前幾年在俱樂部以中衛為主但經常出任後腰的蔣聖龍撤退。這可以體現出伊萬科維奇拚命的決心。但以現在中國隊的材料,沒有拚命的資本。謝文能單後腰被打得筋疲力盡,中國隊沒有再丟球。伊萬科維奇應該感謝這些後衛拚命擋球。
但當我們隊員們已經耗盡體力,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主教練的錯誤安排,導致三條線嚴重脫節,沒能拿下這場至關重要的比賽,這還能怪他們嗎?
這樣一位完全不了解球員、極其固執的主教練真的適合中國隊嗎?
在新加坡丟兩分,主場又沒能戰勝泰國隊,不得不和韓國隊拼個你死我活!中國國足被伊萬科維奇的固執搞得不輕啊!
客場對陣新加坡的比賽結束後,張琳芃主動承擔責任的時候,卻把責任推到顏駿凌身上,如果連18強都進不了,這位70歲的克羅埃西亞老頭又能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