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出土文物詮釋了商人扇貝形覆面文化現象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金覆面和青銅覆面是大家猜測的那樣摞起來戴的嗎?美麗的黃金綠松石牌形飾有什麼寓意?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洛陽舉辦,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富成介紹了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的工作成果。
發現目前國內最早的貴族墓地「兆域」
據黃富成介紹,書院街墓地發現了目前國內最早的貴族墓地「兆域」,極可能是殷墟王陵東西並列方形兆域的源頭,對「兆域」起源和中國陵寢制度的發展意義極為重要。
2021年至2023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鄭州商城內城東南基建考古中發現一處商代白家莊期高等級貴族墓地,墓地由兆溝、出入墓地的通道、墓葬、祭祀遺存等組成,現存面積約2萬平方米。墓地結構清晰,功能明確,具有墓地兆域的整體性、系統性。
「『兆溝』系人工挖掘,合圍成圓角長方形,東西長約240米,南北寬130米,其建造、使用、廢棄年代均為商代白家莊期。出入墓地的通道有3處,南部通道Ⅰ為陸地通道,北部通道Ⅱ、Ⅲ為兩處棧橋式通道。出入墓地通道的外側均有相關附屬建築柱洞等遺存。」黃富成介紹道。
據了解,截至目前,書院街墓地共發掘墓葬 20座,均為豎穴土坑墓,近南北向,排列有序,時代為白家莊期。其中銅器墓葬3座,一般墓葬17座。墓M2位於墓地中心,葬3人,墓底6處殉狗坑,出土遺物216件,其中銅器22件、玉器11件、金器7件等。黃富成介紹,M2是鄭州商城目前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 填補了中商早段青銅文化的空白。
此外,墓地南側還發現了6組夯土建築基址,結構為長方形多間排房式及四合院式,時代為二里崗下層一期至白家莊期。其中白家莊期建築與墓地兆域可能存在某種結構與功能上的關聯。
「書院街墓地兆溝合圍形成的『兆域』,可能是殷墟王陵東西並列方形兆域的源頭,對『兆域』起源和中國陵寢制度的發展意義極為重要。」 黃富成表示,本次發掘首次明確了兆溝通道及其附屬建築的構造形式,連同墓地南側同期的夯土建築基址,這些對夏商時期的喪葬制度及相關的禮儀祭祀活動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奠定了後世中國王陵的基本規制,對於極富文化特質的中國陵園史而言具有源頭性和開創性意義。
鄭州商城首次發現銅甗 開啟金玉文化新篇章
黃富成特別介紹了墓地主墓M2隨葬品,銅器組合完整、種類豐富、級別較高,填補了中商早段青銅文化的空白。
M2出土遺物禮器組合有酒器、兵器、玉器、金器、覆面器等,是鄭州商城目前出土隨葬品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
統計顯示,中商大貴族青銅器組合為酒器,中小貴族一般為爵斝觚酒器。其中銅甗是鄭州商城首次發現。
M2隨葬的扇貝形金覆面、銅覆面組成的覆面禮器組合,從先商、早商墓葬中扇貝覆面發展而來,並延續至晚商,是商代貴族特有的一種禮器文化形態,扇貝形覆面器對探討商族源流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路徑。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金、銅覆面器為各自獨立完整器,是新出現的一種金屬禮器。極為貴重的黃金製成覆面器,顯示覆面禮制的特殊性。
「扇貝覆面」的文化現象在早、中、晚商文化中均有發現。商人有尚貝、賞貝的文化傳統。
「金覆面」 扇貝造型,對探討商文化的源流提供了一種確切的文化信物。
扇貝覆面、青銅覆面、黃金覆面形成了一種傳承有序的覆面文化現象。可見,扇貝形覆面源於本土。
金覆面在夏、商文化中首次發現,為三星堆黃金面具的來源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證據,這在商文化的研究中是一個突破性的發現。
這次發現體現了東西方黃金文化的交流、互鑒與傳承。黃金禮器與黃金的大量應用,對於探討黃金文化交流的深度、廣度及形式等方面,在關鍵時間、關鍵地點提供了關鍵材料。從金器的材質、種類、工藝技術,以及黃金文化的本土化表達等方面看,標誌著這一時期中國黃金文明的成熟。
黃金禮器、玉禮器、黃金綠松石牌形飾等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美好精神完美結合的金玉文化新篇章。
書院街墓地展現了鄭州商代王都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商文明演進中表現出承上啟下的關鍵文化形態,對探討鄭州商都興衰演變及早期國家禮樂文明制度的形成與發展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