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為什麼沒落了?緊急換帥後,策略大調整能否「起死回生」

2022-05-25     財經正解局

原標題:騰訊新聞為什麼沒落了?緊急換帥後,策略大調整能否「起死回生」

騰訊新聞換帥了。

23日,騰訊內部發文顯示,原本擔任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的何毅進接任騰訊新聞業務負責人,兼任騰訊網總編輯。

而原新聞負責人王詩沐將調任PCG社交平台與應用線,據悉王詩沐曾擔任網易雲音樂項目的產品負責人,在2021年「空降」騰訊。

騰訊做內容到底行不行?

換帥的背後是騰訊媒體廣告收入持續下滑。

2021年,騰訊媒體廣告收入133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大幅下滑25%。2022年一季度,騰訊媒體廣告收入2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0%,環比下降27%。

在財報中,騰訊提及的一句話可以解釋媒體廣告收入持續下滑的原因:「2022年第二季至今,廣告市場持續低迷,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

不過據《證券日報》報道,其收入下滑並不僅僅是廣告行業的整體大環境,騰訊自身也有問題。「騰訊新聞、資訊內容方面優勢正在減弱,且短期導向明顯,因而缺乏長期戰略」。

多年以前,騰訊的內容產品分散在各個事業群中各自為戰,天天快報隸屬於網絡媒體事業群(OMG)、QQ看點隸屬於社交網絡事業群(SNG)、QQ瀏覽器隸屬於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MIG),但三大產品加起來也打不過今日頭條,在早就失去先機的情況下,整合勢在必行。

經過極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後,騰訊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於2018年9月30日成立,這是騰訊對社交、內容、技術的一次戰略融合,也是試圖盤活騰訊在內容領域積累的資源,企圖實現在內容行業的全面領先。

調整後的PCG涵蓋新聞、長短視頻、影業、動漫、信息流、社交平台幾大業務線,各級管理幹部和產品業務來自於原先四個不同的事業群,員工數量超過八千人。

但習慣各自為戰的團隊整合到一起之後,打法不一樣,觀念不一致,人心也不齊,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當時功勳卓著的騰訊三號人物、營運長兼任IEG&PCG總裁的任宇昕為騰訊內容戰略找總方向:既要流量,也要質量。

但是如今網際網路紅利從流量時代走向存量時代,品牌營銷的風向也發生了轉變。

騰訊新聞想讓大家再次「打開眼界」

事實上,騰訊新聞去年4月剛更換了一輪負責人。

當時,原騰訊新聞負責人陳菊紅調任CDG(企業發展事業群),陳菊紅是2007年加入騰訊的資深新聞人。而王詩沐正是在那時候接任為騰訊新聞負責人。

陳菊紅在任時主推深度和精品內容。眾所周知,騰訊新聞內容採用的是工作室制度,用戶日常瀏覽新聞時看到的如「好雨知時」「穀雨」「小滿」等欄目均是其下設的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覆蓋的內容從財經、紀實文學、再到視頻、文娛類等。

在該垂直領域,騰訊新聞擅長以新聞熱點、深度原創,尤其是原創內容和深度報道。

但這種內容戰略在保證了內容質量的同時,也拔高了自身的行業壁壘,殘留了門戶時代「編輯決定用戶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什麼」的弊端。

王詩沐接手後,主張騰訊新聞以個性推薦為主,將內容多元化,開始推動騰訊新聞推動數據化、算法推薦化的改革。

在該主張下,騰訊新聞的多個相關部門再次進行了架構調整與融合,此外,騰訊新聞的考核標準也進行了改變:不再考核內容質量的好壞與閱讀量以及原創內容是否對 「騰訊新聞」 的品牌有增益,而是強調內容對騰訊新聞 App 的影響,能否為App拉新、延長用戶使用時長等。

去年底,多個團隊因改革引起的動態而解散或轉崗。其中包括製作了《十三邀》等知名節目的原騰訊網副總編輯李倫團隊轉去了騰訊視頻旗下。

騰訊總裁劉熾平曾經說過:「騰訊需要時刻保持前傾,有足夠的危機感和戰略前瞻性才能引領進入下一個時代。」

目前再次換帥後的騰訊新聞,將堅持精品新聞資訊的定位和發展戰略,加大力度升級內容和產品,打破算法驅動、競爭用戶時長的行業慣性。

這意味著騰訊新聞將重新回歸到出品精品內容的大方向上,將在精品新聞資訊領域加大投入,何毅進出任騰訊新聞負責人後,也將直接領導內容出品團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1f28e05654708ba86ac7783880cef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