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萬人打出8分,《流浪地球2》的口碑密碼在哪?

2023-02-02     未來電影局

原標題:76萬人打出8分,《流浪地球2》的口碑密碼在哪?

票房突破29億,位列春節檔之首,在北美也進入周末票房前十,豆瓣將近76萬人打出8.2的分數,遠超前作的7.9分。就連電影周邊產品的眾籌額都在短短的一周時間中成為首個突破億元的影視IP產品。

《流浪地球2》可謂是2023春節檔最大的贏家。無論這部作品是否真的「踹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其仍然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相比第一部,無論是敘事、表意還是視效均實現了質的飛躍,並且也用誠意和獨當一面的敘事吸引了眾多觀眾。

世界觀的補完

《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的前傳,所以比起講述新的故事,更加重視並需要達成的目標是對前作設定的補完。比如第一部中沒有有生命期限和認知局限的,讓觀眾們印象深刻的理性智慧體MOSS的「身世」和故事在本部中更加豐滿。

除去覺醒的數字生命,《流浪地球2》中一共有三條較明顯的敘事線索。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組建家庭,誕育《球1》的主角劉啟以及成為領航員的故事,是最為平鋪直敘,也是「填坑」工作最為完整的、觀眾最容易欣賞的故事線。

李雪健飾演的周喆直和徒弟郝曉晞的故事線最為「要素眾多」,包含政治、國族情懷、國家形象、傳承,與此同時也背負著整部作品關於英雄主義敘事部分的大部分爭議,是重要、充滿爭議並且不那麼容易理解的一條線索。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的「數字生命」故事線,不僅是《球2》的新「坑」,更是將本片的敘事和意涵直接抬高了一個維度。因為從原著中一開始的「飛船派」和「流浪地球派」到電影中原創的「數字生命」與人類之爭,無論數字生命會不會說服人類對「本體」的重視,其本質都是倫理與資源之爭

從「為什麼」到「怎麼辦」到「我們該走向何方」,《球2》已經開始回答這些看似簡單但頗為重要的問題。可以看到《流浪地球》的整體世界觀已經漸漸成型,一個硬核、詩意又帶著些許悲壯色彩的故事已然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彩蛋中細思極恐的MOSS的思考與覺醒,也意味著第三部中,這個完全由電影原創的重要衝突將有更大範圍的爆發,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三小時後正片才開始」

時空格局的打開

有人說,中國科幻,或者說現在許多科幻作品在視效上絕對做到了日臻完善,但是真正缺乏的內核是「哲學」。的確,雖然《2001太空漫遊》這種神作可遇而不可求,但是縱使以物化生、天文、醫學、心理等硬核科技和嚴格縝密邏輯推演為基礎的硬科幻,其核心都是以「人本」為主,為了描繪及其可能實現的對人類社會產生影響的新技術發明。

所以,講完了高空電梯、宇宙空間站等故事後,《流浪地球2》的內核,也是試圖完成的是時空概念的拓展。無論是需要歷時2500年的計劃,還是以光年為基礎的計量單位,不到一秒就可以生成「一生」的數字生命,以及遠於如今的時間線,都是用時空的宏大,來強調「人類很小」

但是微小的人類,在自己的宇宙中依然有可能是一個「變量」,仍然可以在萬千種結果中,選擇出可能不是最優解,但一定最利他的選擇。

所以,《流浪地球2》對於數字生命的描寫也恰恰是為了延展時空概念。其實,很多科幻「差點意思」的原因就是無法打破時空概念,凌駕於時空概念之上進行敘事。然而在時空哲學上做文章的科幻片一般都會變成「神作」,譬如《星際穿越》使用了升維的敘事方法徹底打破了人們既定的時空觀。

《星際穿越》中的五維空間

《流浪地球2》中多次提到550系列是量子計算機,然而我們已知一對糾纏態量子可以實現跨越空間維度的信息傳遞,這不僅是本片「硬科幻」的「硬來源」,第三部也很有可能在量子傳輸上做文章

畢竟《球2》中「有人在幫我們」的氛圍已經不言而喻,在MOSS對於「最優解」的追求下,多次出現的提示時間很有可能就是550W的演算結果,十分類似於量子排列出來的。更有甚者,人類多次在危難中微弱的奇蹟,也有可能是無數個平行時空中的「最優解」。

而MOSS這個名字來源於550W的翻轉,互為鏡像的關係也暗示了550W和MOSS或許可以實現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有據可依的新的科幻敘事方法就可以在不打破時間流向原則的基礎上實現許多原創的腦洞和故事。

敘事的缺憾

正如550W在面試劉培強時的調侃:「禁止使用比喻、反問、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空間站事故。」這些「陰陽怪氣」恰恰是高語境文化才會有的「婉轉」特質。中國文化屬於典型的高語境敘事成果。

所以在《流浪地球2》搭建出的絕美的科幻殿堂之外,許多觀眾仍然會因為在高語境文化過於「用情」之下誕生出的各種英雄主義和家國同構的敘事感到疲憊和麻木

影片最有爭議的兩段莫過於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的兩次關門和李雪健飾演的周喆直不顧其他聯合國代表的阻撓強行點火的情節,都是過分感性相信「自我」或「我族」的力量而置他者生命安全於不顧,如果不是在電影語境之下,是非常高風險的行為。既然在末世之下已經組成了極其理想化的不分民族膚色的「聯合」語境,那麼就不要再在這種語境下強調過度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民族主義。

但是,有很多拿著顯微鏡看電影的觀眾敏銳地發現了一直閃爍的MOSS周喆直最後面向和拐杖朝向的地方都是MOSS所在的地方。所以「強制點火」的劇情真的有可能是經由MOSS的演算提示,有可能就是《流浪地球3》的故事的切入口,如果真的如此,也算是比較有說服力。

仍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是敘事節奏。電影前一個小時的故事都比較拖沓,情節上也鮮有新意,從而導致影片整體被拉長到了172分鐘有些過於漫長和冗雜。與此同時,電影為了使「數字生命」的故事線立起來,在前期強化了數字生命和流浪派的衝突,但實際上兩者的核心訴求完全不同,發生衝突或許缺少邏輯支撐。

但是瑕不掩瑜,這些小的遺憾依然無法阻擋「流浪地球」系列IP在中國科幻影史的地位。《流浪地球2》也很好地扮演了一個系列,一個電影宇宙「第二部」的職責。相比於前作在敘事、世界觀、視效層面都更為成熟之外,還不僅僅局限於「填坑」,當好了一座承上啟下的橋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186045f56a6c86c3e757dd71aff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