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躬,更反襯今天日本對歷史的虧欠

2024-08-13     長城網

「雖然有日本社會輿論反對,我身體也不大好,但即便如此,我也想拋開一切顧慮,就想去中國。」日本無條件投降日將至,原侵華日軍731部隊隊員清水英男日前抵達哈爾濱懺悔道歉,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思考。

94歲清水英男的行動令人動容。他能夠正視自己曾經參與的罪惡行徑,勇敢地站出來向受害者表達悔意,這種個體的良知發現值得肯定。然而正如他所言,這樣的個體行為在日本是如此稀缺和孤單。回顧歷史,日本731部隊進行的活體實驗、細菌戰等,給無辜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痛苦和災難,日本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種種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極端黑暗一頁。如今,只有極少數像清水英男這樣的個體願意承認錯誤並道歉,更反襯出日本社會整體對歷史反思的欠缺。

在對待歷史問題上,日本國家層面的態度一直備受質疑。從政府官員頻頻參拜靖國神社,到篡改歷史教科書,再到淡化和否認戰爭罪行,皆表明日本政府毫無正視歷史罪行的誠意。這樣的國家態度,不僅再次傷害了受害國人民的感情,也使得日本自身在國際社會陷入信任危機。反觀德國,二戰後對納粹罪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懺悔,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措施,確保歷史真相得以傳承,對受害者進行賠償,並積極教育年輕一代牢記歷史教訓。以前總理勃蘭特「華沙之跪」為代表,德國領導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向受害國人民道歉,這種國家層面的真誠態度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國家層面的道歉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衡量著責任和擔當,也深刻地影響著當下。正視歷史的態度,不僅意味著對過往真相的尊重,對受害者的撫慰,還有對未來和平的承諾。看今天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架空和平憲法、炒作「鄰國威脅」、衝擊地區和平穩定,種種國家行為備受詬病,而這歸根結底就是日本對軍國主義的歷史清算不徹底,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拎不清,又怎麼可能成為其所期待的「正常國家」?價值觀念對於現實的影響不是虛無的、抽象的,思考不清楚所謂「責任」「道義」對國家究竟意味著什麼,不只直接導致各種思想逆流不斷抬頭,還會將這個國家推向更危險的方向。

置身全球化時代,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主旋律。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而歷史問題始終是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清水英男的道歉讓我們看到了日本民眾內心深處的良知,但這遠遠不夠。我們期待日本政府能夠認真思考其民眾的行為,勇敢地承擔起歷史責任,以國家的名義,對其在二戰中的侵略罪行進行深刻的道歉和反省。也唯有用實際行動證明其對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信念,對未來的擔當,日本才能真正成為國際社會中一個負責任、受尊重的成員。

來源:長安街知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1703f6d6d661b8dd1a861dfabb69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