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點微評丨羽毛球大漲價,怪鴨鵝養太少?

2024-08-05     湖北日報

曾經羽毛球掉毛了就換,現在堅持打到一「毛」不剩。羽毛球愛好者們如此「勤儉持家」,只因羽毛球售價「蹭蹭蹭」上漲。

7月以來,尤尼克斯、紅雙喜、翎美、威克多、超牌、亞獅龍等羽毛球品牌,紛紛開啟新一輪漲價。頭部羽毛球廠家普遍漲價二三成,部分型號漲價幅度甚至超過60%。

以尤尼克斯為例,其主流高端款AS-05羽毛球,零售價從225元/筒漲到275元/筒。而在今年3月,價格還只是210元/筒。

「囤貨就是賺到,買球買出了炒股的感覺!」有羽毛球愛好者算了一筆帳,「羽毛球屬於易耗品,一般每周打兩場球,一場球2小時下來,基本要消耗半筒6個球,一個月就要消耗4筒球,光買球的費用就增加了好幾百元,再加上場地費用和手膠、拍線等耗材,每月支出要小几千元。」

明明是興趣和愛好,終究成了「房貸」一般的負擔,一些羽毛球愛好者已經開始減少打球頻次。

羽毛球為什麼頻頻漲價?尤尼克斯、亞獅龍等多個品牌,均在調價函中提到,原材料成本大幅飆升是調價的主要原因。

羽毛球使用的羽毛,主要來自鴨、鵝翅膀上的刀翎毛。當下通用的羽毛球,一般用16根羽毛做成。平均一隻鴨子可用的刀翎毛約14根,一隻大鵝則是20根。這意味著,做一個羽毛球需要耗鴨1.14隻,或者耗鵝0.8隻。

作為一項全民體育運動,我國羽毛球人口達2.5億,每年羽毛球「消耗」的鴨鵝數量驚人。然而,這幾年豬肉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導致鵝鴨出欄量走低,2019年,鴨鵝出欄量分別是48.78億隻和6.34億隻。到2023年,已各自下降至42.18億隻和5.15億隻。毛片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最終傳導到羽毛球。可羽毛球漲價的信號,為什麼沒有「指揮」養殖戶多養鵝鴨?一是信號太弱,羽毛球漲價傳導到一隻鵝和鴨,能漲的價格微乎其微;二是養殖生產有周期,即使信號足夠強,養殖戶也沒辦法迅速把大量鵝鴨投入市場。

刀翎毛也就成了搶手貨,不僅要提前預約,還要先打款才發貨。去年底,一斤刀翎毛的批發價約200元,如今已突破300元,且還有上漲趨勢。看情形,羽毛球漲價也就算了,羽絨服得趕緊下單!

「毛」漲「球」漲,不過「平替」已經出現。近年來,性價比更高、平均售價10多元的碳音球、塑料球等人工合成球,正在被人們接受。相比天然羽毛球,人工合成球更「抗打」,一個球可以用上半個月。當然也有缺點,用專業羽毛球運動員的話來說,目前產品穩定性不夠好。

也有羽毛球愛好者說,「想想差價,人工合成球還是覺得挺香的。」有理由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合成球會越來越像天然羽毛球,讓人們選擇更多,一切只為運動盡興。

編審劉定文編輯丨何輝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118b6da88b89cfa888f756a931ec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