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名為「易烊千璽」的寫作大賽

2022-07-19     娛樂硬糖

原標題:一場名為「易烊千璽」的寫作大賽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於正的熱情參與,正式標誌著易烊千璽考編事件進入「後真相時代」。

於老師先說自己也要回應回應,結果寫了一首打油詩,最後還放了本人的高P美照。群眾點進去細看,就像那種標題悚人的UC新聞——明明說了什麼,但又什麼都沒說。

「關於易烊千璽的考編事件,我朋友一直讓我回應,我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好了,這就是考編事件的回應……」於老師這回應真讓人氣得想喊他一句死丫頭——不過丫頭還是有底線的,沒在這條微博後面宣傳自己的新劇。

由於細節的不斷披露,以及當事人胡先煦、易烊千璽的回應,還有長達一周各方下場參與、各種聲音互喊,「明星考編」作為一個新聞議題,已經出現了邊際效應,受眾也明顯進入了疲倦期。過量的信息轟炸,已經使得他們對分辨真偽感到興趣寥寥。但如果是情緒或意氣之爭,還是可以辯上幾句。

我不能判斷你的觀點是敵是友,但能清楚體會你的發言姿態讓人舒服與否。比如李子為稱網友為「群氓」,繼小鎮做題家、指責型人格後,又給普通人扣上了新帽子。想起楊笠的著名包袱:「自從說了脫口秀之後,冬天出門再也不覺得冷了,因為我頭上戴的全是帽子。」

網友也一樣,在求索考編事件的真相中被諸多半新不舊的詞彙不斷定義。他們試圖爭辯,卻又被告知,這只是無能者的藉口。輕飄飄一句話,就給素未蒙面的人定了性。人家也不爭本來的對錯了,就懟你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

求求你,別說了

韓紅髮微博:「千璽,我挺你!」網友提醒:「你上一個力挺的人在監獄踩縫紉機。」更有不完全統計,韓紅力挺過趙薇、董潔、薇婭、吳亦凡、VAVA、孟美岐等。看來韓紅老師有把人奶死的潛質,這種力挺不是雪中炭反而像催命符。

李子為的力挺,看起來痛心疾首,但作用也是幫倒忙。「為何圍觀者要用安慰的方式來再次傷害自己明明滴血的心,這明明是『規訓權力』和『群氓效應』製造的悲劇啊!」

好傢夥,一股子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嚴肅文學感。但福柯的「規訓權力」用錯了,原概念是指對人的肉體、姿勢和行為的輕便、精心操控的權力技術,製造出按照一定規則行動的「馴服的身體」。用在此處,是說網友把四字造成「馴服的身體」,還是四字要把網友造成「馴服的身體」呢?看似深刻,實則不通。這是讀了書,但又沒讀透,就急急拿著大詞來當帽子免費派送了。

《愛情公寓》的導演韋正,也給網友扣上帽子:「網絡審判絕非正義,只會讓我們離正義越來越遠。」這倒應該是原創發言。只是網友主要是提出質疑,勉強算是網絡起訴吧,審判應該說不上,因此正義想來受的傷害不大。當然,因為導演的不理智發言而給《破事精英》打一星,也純屬殃及池魚,倒是有點不夠正義了。

於是該劇主演李佳航——這條被殃及的池魚又發了一條「破事精英 卒」,也是心疼自己努力的作品遭受無妄之災。他說:「誰提出小鎮做題家並加以嘲諷就是傻逼,這有什麼好說的!」這應該是真急了,顯得劇中老好人胡強應該是真實出演。

至於李佳航老婆李晟幾條莫名其妙的微博,則像極了看不懂文娛榜的吃瓜群眾。易烊千璽為考編髮聲,韋正為易烊千璽發聲,李佳航為韋正的發聲而發聲,李晟為李佳航為韋正發聲的發聲而發聲,最後還甩鍋到了洗澡的泡泡身上。如此多層套娃,誰還在意第一層發生了什麼?

演員侯曉不想這麼麻煩,於是大筆一揮:「那不是一個人的悲哀,那是集體的喪鐘。」哪個公司要上市啦,這麼著急敲鐘。說真的,只有紅白喜事樂隊才配得上眼下這場面。硬糖君要是易烊千璽,都想順著網線去捂他們的嘴:「求求你們別幫我了,放過我吧!」

要不是這些幫易烊千璽說話的人,以易烊千璽團隊相當節制的沉默以對處理方式,沒準這事兒早平息了。在事件之外,人們反對被「扣帽子」和「被定義」,更反對力挺者高高在上的語態,這引起了更大的餘波。這倒像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里反覆描述的:一件事很快就被說成了另外一件事,最終就是繞,是解不開的結。

解讀與過度解讀

劉震雲在《嚮往的生活》里說:「世上其實沒有對和錯的爭論,都是對和對的爭論,是這個對還是那個對,這是現在對,還是長遠對,像這樣的爭論,每個人的立場角度都不一樣。」用這個角度來解構考編事件,很多地方都渙然冰釋了。

力挺四字的人,覺得自己是對的。這麼優秀的一個青年演員,為啥要質疑到人家喘不過氣呢?只不過他們說話的方式還像是二三十年前的大院弟子搞文藝,因為群眾沒讀過啥書嘛,所以文娛領袖發號施令給事件定性,下面也放不出幾個響屁來。

馮小剛當年罵豆瓣的用戶是大尾巴狼,說這屆觀眾不行,其實就是大院文藝圈的壞毛病。手裡攢著頂級的娛樂圈資源,腦子裡裝著幾本洋不洋中不中的名著,動不動就欽點演員、批評群眾、炮轟某現象。在媒介不發達的時代還行,現在還用老辦法「捂嘴」就過時了。

而且就「群氓效應」「網絡審判」「規訓權力」這些老舊詞彙來看,力挺四字的這一波娛樂圈人士的文學修養,比起王朔那一輩真是差太遠了。還輕視小鎮做題家,人家都不惜得跟你辯論。

反對四字的人,也覺得自己是對的。易烊千璽不發聲,就說:「你看他沒證據吧」。易烊千璽發了聲,就說:「你看放棄名額,就是心虛,跟我想的一樣。」當新聞議題進入疲憊期,任何新的線索都是己方論據,都是為了證明我的判斷正確而存在。

就拿胡先煦和易烊千璽的回應來說,群眾竟然不慌不忙地點評誰家寫得更好、更真情實感。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16年,郭德綱和曹雲金的師徒糾紛。郭德綱發文以後,也是一幫人捧讀,說太有文采啦。

作為一種說明性文字,澄清在考編事件中喪失了原有的功能性。它不能起到陳情和說明的作用,只會被雙方拿去論證自己的看法。面對小作文,粉絲愛憐不已,解讀出被虐粉的心境。路人則指責不痛不癢,缺乏拿得出手的證據。

同樣一句話,易烊千璽說:「我想再次向那些在事件中真正受到情感傷害的人們道歉,也謝謝相信我的每一個人。」粉絲看到的是——千璽太委屈!路人看到的是——一份正常的聲明。反對者看到的是——玩虐粉那套,繼續給網友扣帽子。

華爾特·皮特金曾指出:「人類的任何一種基本情緒都是涌動的能量,能夠引向某種行動,在特定的情景下甚至包含著微妙的社會意義。」考編戳中的是時代情緒,是青年的生存憂慮和對穩定的嚮往。而被捲入其中的明星,只能成為大眾發表意見的載體。

負評才是創作源泉

從小鎮做題家到群氓效應,考編事件完成了議題的完整設置,也陷入了群體攻訐的死循環。或許有人納悶,什麼樣的公關方式是易烊千璽的最優解。但也許從事件引爆開始,就是一個死結。

最優解就是他沒有考編,也沒有「小鎮做題家」那篇蝦仁豬心的報道,更沒有後來幫倒忙的這一幫同行。

多數人小作文寫完,熱度跟完,情緒發完,就不再關注真相了。在評價考編事件中,出現了一波網際網路嘴替,他們以新奇的比喻和說理表達態度,獲得了眾多支持。最精彩的一段文學創作是:

「你偷東西了。」「我沒偷。」「小票拿出來看看。」「那我不要了!」短短四句話,沒有點名道姓,卻蘊含了豐富的情緒和線索,將事件呈現得淋漓盡致,堪稱微小說典範。

有人為小鎮做題家鳴不平,很動人:「我本來是一個弱小的個體,卻因為讀書有幸窺見萬千個生命,擁有一整個人類的力量。」還有白描的故事,但非常讓人唏噓:「第一次接觸英語,英語老師很兇,我討厭英語,中考勉強上了一個普高,在小縣城的高中,那似乎是我見過最廣闊的地方了。」高級的語彙一個沒有,看完眼睛卻濕濕的。

更有人翻出中科院黃老師的博士論文致謝:「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中華對聯大全》也應該收錄一份新作。上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下聯:小鎮做題家。還好硬糖君只是一本錯題集,不然也想下場創作一番。

與之相反的,則是支持易烊千璽的觀點,在表達上就顯得枯燥貧瘠。不知是大家著急上火無心創作,還是正方辯手確實難以發揮。到哪兒都是一句「合法合規,自願放棄,支持千璽的選擇」。真沒看出支持在哪兒,是真粉就出來揮毫寫作文啊。

硬糖君平時寫東西,也是罵人花樣迭出,夸人乾乾巴巴。負評才是創作源泉,人們在創作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已經遮蔽了最初對熱點事件的態度。我們過於操切地為事件定性和站隊,致使個人不自覺地把外來的態度和感情內在化,並且在自以為很理中客的情況下縱情狂歡。以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都快把酒杯脹爆了。

如同papi醬的體感:「18、19年開始很明顯的覺得網絡的輿論變得奇怪,極端的聲音非常多。有時候反而覺得上網上多了,會限制你的很多思考。」難怪她後來的作品越來越謹慎,甚至有一期就是在吐槽輿論空間的縮窄。

多年之後,能留下的也許只有雙方的論戰。而在這場名為「易烊千璽」的寫作大賽中,沒有勝利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0e03202bcc285afdb131203b967d2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