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萬,楊惠妍「砸鍋賣鐵」

2023-12-14     市界

原標題:月薪1萬,楊惠妍「砸鍋賣鐵」

集體降到月薪1萬

「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探索出一條儘快恢復正常經營的有效路徑。」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剛在12月8日的月度管理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完這番話,4天後,碧桂園高管的「腳踝斬」降薪動作就落地了。

12月12日晚間,碧桂園發布公告,結合行業和本公司實際經營需要,本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莫斌、楊子瑩及非執行董事陳翀主動提出降低薪酬請求。

其中,楊惠妍年度薪酬由37萬元調整至12萬元;莫斌年薪由300萬元調整至12萬元;楊子瑩由200萬元調整至12萬元;陳翀由37萬元調整至12萬元。

四名核心高管每位的月薪集體降到了1萬。曾經,碧桂園的人才高薪屢創行業紀錄。但這次,碧桂園又以創行業的高管低薪,再次加重從業者們的焦慮。

雖然說這些高管並不單單靠工資過活,但在當下時刻,它代表的是一種姿態:管理層和公司同甘共苦、楊氏家族是願意積極解決問題的。

而作為屢次登頂富豪榜的常客,楊氏家族手中的籌碼並不少,楊惠妍更是曾十次登頂胡潤女企業家榜單女首富。

據Wind統計,從2007年上市至2022年期間,碧桂園累計分紅約709億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連續進行百億分紅。而由於楊氏家族常年持有碧桂園接近60%股權,累計分紅約420億。

作為控股股東,楊惠妍也在全力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持。據碧桂園消息,上市至今,楊氏家族已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計支持總額約410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

不過,這輪高管降薪最猛的,還要屬曾經年薪高達2.34億元的打工皇帝莫斌。莫斌加入碧桂園已經22年了,隨著碧桂園規模頻繁創新高,莫總裁的薪酬也跟著升到職業經理人的天花板。

(莫斌)

據WIND披露,2017年至今6年內,莫斌共有4年薪酬超過5000萬,其中於2021年薪酬高達2.343億,平均年薪約1億元。

但時至今日,莫斌的年薪不光再降到12萬,就連碧桂園給高管的日常配車、食堂餐補,也都一併取消了。

碧桂園介紹,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車,確有工作需要時通過申請公務派車或使用自有車等方式,實現車輛費用集約管控、成本降低。

地產行業沒拉垮前,很多頭部地產公司都會給高管配車,免費體檢、免費食堂更是一應俱全。但現在,職業經理人也不得不到了共苦階段。

「行政費用開銷均按歸零原則,非必要不支出,剛性支出通過整合集約等方式儘量縮減,2023年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碧桂園表示。

一位在碧桂園工作多年的內部人士對「市界」透露,「項目上的餐補也都直接砍了,加入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見項目上不包飯的」。

曾經,碧桂園的地產公司和物業公司雙雙登頂宇宙第一,離不開其大手筆的激勵制度。憑藉跟投、股票激勵等措施,眾多高管短短几年內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但短短兩三年後,不管是地產的項目激勵機制、還是物業的高估值奇蹟,都難以看得到了。2023年碧桂園高管薪酬較2021年下降86%,這些高管包括公司總部副總裁、職能中心總經理及以上高管、區域總裁。

調架構,全力保交付

靠降薪、行政開支縮減而來的費用,畢竟還是杯水車薪,並不能穩住碧桂園的經營局勢。行業持續低迷下,碧桂園全公司上下都急需信心。

12月8日,碧桂園對公司極端情況進行了敏感性模擬分析後,楊惠妍給大家分享了一個較為樂觀的結論。

會議現場,楊惠妍表示,保守計算情況下,只要我們存貨資產正常銷售,即使假設我們不買地、稅收沒有減免、不考慮一體兩翼的新增貢獻,未來十年碧桂園仍將持續保持正資產。

她還說道,對碧桂園修復資產負債表非常有信心。「碧桂園資產負債表良性、資產大於負債,凈資產超2500億元,已獲取的權益土儲約7800億元,凈經營性現金流保持為正……」

管理層們說了保交樓,說了信心,說了資產大於負債,還特別提到,「未來十年碧桂園將保持正資產」,但這些美好願景的所有前提是,「存貨資產正常銷售」。

而在當下,今年11月,碧桂園的權益銷售額只有61.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碧桂園11月的銷售額仍有260.1億。

楊二小姐對此也十分敏銳。碧桂園管理層表示,要把握12月銷售關鍵點——加大庫存去化,「一是要調動全民營銷努力突破專項盤活,促進現金回籠。二是要盯緊年末回款,做好年底逾期應收款清收。三是要提前籌劃春節返鄉工作。」

當下,保交付依舊是碧桂園最要緊的任務。據碧桂園此前公布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其已累計交付房屋超50萬套,累計交付面積6043萬平方米,涉及31個省份,240個城市,交付量處於行業第一。

楊惠妍說道,未來的12個月,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2024年碧桂園交付量預計超過40萬套,數量仍然龐大。「保交付是非常艱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希望大家嚴陣以待,高度重視,做好前置規劃。」

為了進一步加強保交樓管控,碧桂園對組織架構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調整。12月初,碧桂園將其中14個區域公司合併為7個新區域。調整完成後,公司總的區域個數隻剩下21個。

而曾經,碧桂園的區域公司數量多年排在行業前列,但在短短2年內,其區域總數從2021年底的206個,縮減至21個,大量高管和一線員工們隨著這些調整而離去。

一位碧桂園子公司員工對「市界」說道,「因為離職人員過多,公司已經有幾百台電腦給二手回收公司了。」根據半年報數據,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員工人數從69932名減至58140名,一下子少了近1.18萬名員工。

仍在努力保信用

調整架構、主動降薪的同時,市場對於碧桂園的擔憂也一直沒有停歇。當下,碧桂園仍在努力解除債務警報。

債務問題出現的第一個月,碧桂園於9月18日完成旗下9筆境內公司債券的展期,涉及金額達147.04億元,為境內債的到期時間又爭取了3年時間。

(碧桂園總部)

但想完全排盡所有的雷並不容易。12月13日,碧桂園旗下一筆規模為8億的債券「22碧地02」,將支付到期支付本金利息,票面利率4.88%。

和此前曾展期的境內債不同,該債券原本是民營房企融資支持試點項目,由CDS增信保護的公司債。這是作為曾經的示範房企,碧桂園的債券發行得到監管關照的體現。

也因此,此前境內債展期的債券中,並沒有包含由CDS增信保護的這筆交易所公司債。但如今,到了兌付期來臨時,這筆8億元的境內債券,讓碧桂園再次感到頭大。

而在關鍵時刻,碧桂園等來了債券兌付的資金,來源則是3年前那筆投向萬達商管的30億戰投資金。

12月13日,碧桂園公告稱,將8億債券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回售。而據財聯社報道稱,籌措來源正是源自3年前投給曾經的老搭檔——萬達商管股權投資的贖回款。

對於急缺資金堵漏洞的碧桂園,這筆資金解決了一大難題。在12月14日的最新公告中,碧桂園表示將出售珠海萬達商管1.79%股份,金額30.7億元。

不過,雖然解決了境內債的信用違約危機,但在碧桂園最頭疼的美元債重組問題上,仍有許多棘手難題,而考驗也很快將在一個多月後到來。

據「市界」統計,2024年1月27日,碧桂園即將到期一筆9.65億美元債,此後於2024年4月8日,也有一筆到期的5.37億美元債需要還。

如今,市場各方仍在密切關注銀行方的態度和舉動。從「三道紅線」到「三支箭」,再到「三個不低於」,房地產市場形勢突變。

監管層對房企融資政策有了調整動向,各大銀行開始對房企們噓寒問暖了起來,碧桂園同樣也成為了多家銀行的受邀對象之一。

最近一段時間,碧桂園接連獲邀參加工商銀行、廣發銀行組織的房企座談會。作為「已出險」房企,能被邀請參加並不容易。

不過,雖然說銀行組織的座談會,凸顯了對房企的支持態度。但對於等著救命錢的房企們而言,想要等到政策真正變成真金白銀,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一家銀行從業人士對「市界」表示,「即使房企被列入白名單,銀行在真正融資前也還會三思,斟酌是否給到貸款,不一定會給企業融資便利。」

4個月前,兩筆總計約4500萬美元的美元債利息,讓這家房企巨無霸陷入了漩渦。而發布違約消息的幾天前,碧桂園還在其官網醒目位置發布了,位列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206位的喜訊。

那是宇宙第一房企連續第七年上榜,但這種遙遙領先的局面,往後可能再也不會有了。

作者 | 李 逗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0b546fba09d076c14c8bd5da6c312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