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改變看似是一瞬間,其實是通過知識的積累,量變到質變

2022-05-16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人的改變看似是一瞬間,其實是通過知識的積累,量變到質變

有時候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別人分享的那些知識,其實自己是可以自我學習到的,但為什麼別人有那樣的認知,而自己沒有呢?這背後的思維邏輯是什麼?這是值得自己去深思的。

其實一個會表達的人,自身的性格特徵會自帶氣場,也就是很多的場合都會寵辱不驚,都會淡定從容,為什麼呢?因為肚子裡有貨。

一個人肚子裡有貨,就會在幹什麼事情上都會有章法,這種章法會讓自己的思維邏輯特別清晰,並且能夠讓自己感覺到一種遊刃有餘。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是比較枯燥的,尤其是那些概念性的知識,更是如此。但是多年後再回憶下,就會覺得那些概念的知識才是書中的精華,能夠延伸出很多的道理。

比如大家常常講到的氣質,那什麼是氣質呢?從字面上來解釋是指先天秉承於父母,後天隨著身體發育、社會經歷、生理、心理的成熟發展起來的人格心理特徵,包括性格、態度、智慧等。我們經常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就覺得這個人真有氣質呀。

氣質從心理學角度來進行劃分,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但是這幾個氣質類型很陌生,很拗口,有點聽不懂。但如果進行細分就清晰明白了。

氣質跟我們的性格特徵是匹配的。外向不穩定型對應的是膽汁質,外向穩定型對應的是多血質,內向穩定型對應的是黏液質,內向不穩定型對應的是抑鬱質。內向和外向是我們經常說的,很明白,很通俗易懂;穩定和不穩定是跟情緒有關的,簡單來說就是情緒的穩定和不穩定。

那麼經過這樣的一系列剖析,我們對氣質這個概念的理解就很形象化了。這就是知識帶來的力量。如果我們沒有去學習,或者沒有人來進行分享,那我們自然而然就不清楚背後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很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每一天並沒有刻意花時間去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就讓知識不知不覺划走了。其實知識就在那裡,關鍵看自己是否想要學,只要想要學習,自然而然就會有收穫。

在結交一些人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人很有趣,有些人很無趣,無論是有趣還是無趣,最後發現,那些肚子裡很有知識的人,說話的水平和意識程度就會比較高,對於事物的理解性也是比較通透。

學習知識是需要花費心力的,既然要花費心力,那麼就需要自己每日進行訓練。一個人突然掌握一項技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背後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有付出必然有回報,只不過回報的時間有早有晚。

一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發現和以前不一樣了,為什麼?要麼是遇到了變故,要麼就是自我學習的快速成長。人的改變,有時候看似是一瞬間,其實為了這一瞬間需要量變達到質的飛躍。

知識是學不完的,但是可以用一生的時間每天都去好好學習,也許有那麼一刻,自己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0538f7b76e2458ecdd771ace4dde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