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突擊方向實施進攻,大縱深戰役實施重要組成,蘇軍突擊集團軍

2022-01-24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主要突擊方向實施進攻,大縱深戰役實施重要組成,蘇軍突擊集團軍

按照蘇軍軍語定義,突擊集團軍(Ударная Армия)是在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的進攻戰役作戰並在敵防禦的戰役戰術地幅內殲滅敵軍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30年代中期,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已基本制定。在當時的蘇聯軍事著作中,大縱深戰役被視為在主要突擊方向作戰的突擊集團軍進行的戰役。為了對敵人實施強大的首次突擊和迅速發展勝利,軍隊應採用縱深梯次戰役布勢,其中包括一個衝擊梯隊、一個發展突破梯隊、各種預備隊、航空兵和空降兵。衝擊梯隊由數個加強坦克和炮兵的步兵軍編成,用以突破戰術防禦。發展突破梯隊(亦稱快速集群)由數個機械化軍或騎兵軍編成,用以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通常認為在突破敵防禦戰術縱深之後投入發展突破梯隊最為適宜。在敵防禦不夠完善又缺少強大預備隊時,以及在突破築有永備工事(永備發射點、土木發射點)的築壘地帶時,也不排除將發展突破梯隊用於和衝擊梯隊一起完成突破防禦戰術地幅的任務。但通常認為這一方案不宜採取。

突擊集團軍進攻戰役示意圖-戰前觀點

1940年前後,認為實施大縱深戰役,方面軍編成內應包括3-4個突擊集團軍,1-2個普通集團軍,1-2機械化軍、坦克軍或騎兵軍和15-30個航空兵師。當時估計,這種編成的方面軍能夠在寬約300-400公里的地帶進攻,縱深約達200-300公里,其主要突擊地段寬約60-100公里。方面軍應建立強大的戰役第一梯隊(由多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編成)、一個快速集群(由坦克兵團、機械化兵團和騎兵兵團編成),還應建立航空兵群和各種預備隊。在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進攻的集團軍(突擊集團軍)可由4-5個步兵軍、1-2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7-9個炮兵團和7-8個高射炮兵營編成,其行動得到2-3個殲擊航空兵團、4-5個轟炸航空兵團和2-3個強擊航空兵團的支援。當時認為,這種編成的集團軍能夠在寬達20-30公里的地段突破敵人防禦,在寬達50-80公里的地帶實施進攻,之後以每晝夜5-15公里速度向70-100公里縱深發展進攻。集團軍快速集群用來完成對敵防禦戰術地幅的突破,或在敵第二防禦地帶被突破後進人交戰,用以發展勝利。同時,大縱深戰役理論對組織殲擊航空兵和高射兵器實施對空防禦也很重視。

1941年11月蘇軍開始建立突擊集團軍,到1942年末共建立了5個突擊集團軍,其中3個隸屬於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突擊第1、3和第5集團軍),隸屬於西北方面軍的突擊第4集團軍和隸屬於沃爾霍夫方面軍的突擊第2集團軍。與戰前軍事理論不同,規模小了不少,不過比一般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擁有更多的坦克、火炮和迫擊炮。在1943-1945年突擊集團軍編有9-20個步兵師(1個步兵師編2個步兵旅)。在許多戰役中,突擊集團軍還編有坦克軍、機械化軍和騎兵軍,有些時候還編有裝甲列車與雪橇分隊。突擊集團軍的人員享有某些優待,比如較高的薪金、受傷後有權回到自己的部隊等。

1939年蘇聯海報-我們打倒了誰

以下就5個突擊集團軍做一基本介紹。

突擊第1集團軍:1941年11月25日由預備隊第19集團軍改編,最初編有步兵第29/44/50/55/56/71旅、11個獨立滑雪營、1個炮兵團和2個輕型轟炸航空兵團。1945年5月轄步兵第1、8/119和第126軍、近衛突破炮兵第6師、突破炮兵第20師、炮兵第27師、軍炮兵第5旅、炮兵第137旅、近衛反坦克殲擊炮兵第6旅、反坦克殲擊炮兵第1186團、迫擊炮兵第13旅和第110團、近衛火箭炮兵第12旅和第28團、高射炮兵第36師和第1473與1714團及獨立第12營、近衛重型坦克第34旅和第15團及獨立坦克第221團、近衛重型自行火炮第346團、自行火炮第1047團、工兵第49旅和機動工兵第8旅等。先後參加莫斯科反攻、傑米揚斯克、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奧斯特洛夫、塔爾圖、里加和庫爾蘭等戰役。1945年9月撤銷番號

1944年11月25日突擊第1集團軍成立3周年合影

突擊第2集團軍:1941年12月25日由沃爾霍夫方面軍第26集團軍改編,最初編有步兵第327師、步兵第22-25/53/57-59旅、5個獨立滑雪營、近衛火箭炮兵第860團、炮兵第18團、2個獨立坦克團、3個航空兵團等。1945年5月轄近衛步兵第40軍及步兵第108和第116軍、突破炮兵第15師、加農炮兵第81旅、軍炮兵第138團、獨立特別大威力炮兵第317營、反坦克殲擊炮兵第5旅和第760團、近衛火箭炮兵第89和第230團、迫擊炮第286團、高射炮兵第803團、近衛突破坦克第46團、工兵第21旅、自行火炮第108團等。先後參加柳班、突破列寧格勒封鎖、紅謝洛-羅普沙、納爾瓦、塔林、姆瓦瓦-埃爾賓、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戰役等。1946年4月撤銷番號

1944年1月19日突擊第2集團軍海軍步兵第71旅乘坐БА-10М裝甲車沖入德軍占領的紅謝洛村

突擊第3集團軍:1941年12月25日組建,最初轄步兵第23/33和257師、步兵第20/27/31/42/45和54旅等。1945年5月編有近衛步兵第12軍、步兵第7/38和79軍、突破炮兵第4軍、加農炮兵第136旅、重型榴彈炮兵第89旅、大威力榴彈炮兵第104旅、反坦克殲擊炮兵第8旅和近衛反坦克殲擊炮兵第163團、近衛火箭炮兵第5師和第19及203團、高射炮兵第19師和第1622團、近衛重型坦克第88團、獨立坦克第85團、近衛重型自行火炮第351團、自行火炮第1203、1928/1729和第1818團、工兵第25旅、近衛機動工兵第4和第5營、摩托浮橋第138營、獨立噴火第10營等。先後參加托羅佩茨-霍爾姆、傑米揚斯克、大盧基、涅韋爾、里加、華沙-波茲南、東波美尼亞和柏林等戰役。戰後駐紮在德國,1954年改編為第3集團軍,1974年獲得紅旗勳章,1980年轄近衛坦克第10和第47師及摩托化步兵第207師,1988年轄近衛坦克第7、10、12和第47師,1991年11月撤離德國,1992年3月撤銷番號

1945年5月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擊第3集團軍的女狙擊手們

突擊第4集團軍:1941年12月25日由西北方面軍第27集團軍改編,最初轄步兵第249/332/334/358和360師、步兵第21旅等。1945年5月轄步兵第84和第92軍和步兵第32師、炮兵第138旅、反坦克殲擊炮兵第587團、迫擊炮兵第556團、高射炮兵第73師和第1624團、獨立摩托化步兵第272和第285營、獨立裝甲列車第44營、工兵第2旅、摩托浮橋第106營、獨立噴火第12營等。先後參加托羅佩茨-霍爾姆、涅韋爾、波洛茨克、里加、梅梅爾、庫爾蘭戰役等。1945年5月9日撤銷番號

1944年10月蘇軍馬車和СУ-76М自行火炮在解放的里加大街上

突擊第5集團軍:1942年12月9日由預備隊第10集團軍改編,最初轄步兵第87/300和第315師、機械化第4軍、坦克第7軍等。1945年5月轄近衛步兵第26軍、步兵第9和第32軍、突破炮兵第6軍、近衛加農炮兵第44旅、重型榴彈炮兵第97旅、大威力榴彈炮兵第124旅、獨立特別炮兵第32營、近衛反坦克殲擊炮兵第3旅、反坦克殲擊炮兵第39旅和第507團、近衛火箭炮兵第2/25、35和第41旅和第37及92團、近衛高射炮兵第2師、高射炮兵第1617團、獨立炮兵觀測第4營、坦克第11軍、坦克第220旅、近衛重型坦克第11旅、工程坦克第92團、近衛重型自行火炮第396團、自行火炮第1504團、工兵第61旅、獨立噴火第8營等。先後參加過史達林格勒、羅斯托夫、頓巴斯、梅利托波爾、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雅西-基什尼奧夫、華沙-波茲南、柏林等戰役。1946年12月撤銷番號

1945年5月凱特爾在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部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