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實現水果自由了嗎?

2022-10-11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宋代人實現水果自由了嗎?

《詩經·大雅·抑》中有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於是成語「投桃報李」就誕生了。我們在閱讀古典文學的時候,總是會與水果不期而遇。從史料來看,先秦時期水果作為經濟作物已經開始了人工培育,桃、李、梨、棗、梅等中國傳統的果樹都已出現。

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10多種異域的水果,葡萄(安石榴)、核桃(胡桃)、蘋果(柰)等水果開始出現在中國人的食譜當中。隋唐時期,隨著大運河的開鑿,南方的水果成為新寵,因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愛吃荔枝,所以荔枝的名氣最大。

佚名《離支伯趙國圖》

到了宋代,果品的數量、質量和品種都更加豐富,出現了大量從事水果行業的專門人才,水果的價格也非常優惠。《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百姓幾乎完全實現了水果自由。荔枝豐收時,每斤才8文錢;太湖出產的柑橘,平均每斤才6文錢;在鄭州,3錢能買一個鄭州梨。

佚名《香實垂金圖》

宋人蘇象先在《丞相魏公譚訓》中記錄了祖父蘇頌家的趣事,「曾經有一個婢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門外,沒有其他職業,整日為果子行錘石蓮。整個巷子十幾戶都以此為生,每個夏天要錘取百十車蓮肉。」這樣看來,石蓮經歷了種植、採收、錘取、銷售,一顆蓮子的旅行就形成一條關於石蓮銷售的產業鏈。不僅是石蓮,宋代很多水果銷售都形成了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北宋西京洛陽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30種,梅子有烏梅、紅梅、蘇梅等6種,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27種,杏子16種,李子27種,石榴9種,林檎6種,木瓜5種,柰子10種。南方沿海地區還有甘蔗、芭蕉、櫻桃、葡萄、荔枝、龍眼、水梨……拿唐朝最富盛名的水果荔枝來說,宋人認為,唐朝楊貴妃所嗜的四川荔枝實際上只是荔枝中的次品。

蔡襄在《荔枝譜》中記述了32種著名的荔枝品種,其中福建興化軍的「陳紫」方為極品,「香氣清逺,色澤鮮紫,殼薄而平,瓤厚而瑩膜如桃花紅,核如丁香,毋剝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絳雪。」那究竟這極品味道如何呢?蔡襄留了一手,說道:「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狀也。」

南宋柑橘專著《橘錄》則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學著作,記載了當時溫州一帶種植的柑橘、橙共27個品種:有立秋成熟的「早黃橘」;有最早採摘的「甜柑」;有隆冬時節採摘的「綠橘」;也有待到來年春天才摘下來的「凍橘」。根據文獻記載,宋代還出現了嫁接技術,「梅樹接桃則脆,桃樹接杏則大」;「胡桃條結於柳本,易活而速實」。充滿智慧的宋人發現嫁接過的水果口感更佳、品質更好。

趙昌《折枝桃圖》

宋朝的水果店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果子行,集中分布在都城的州橋、西大街、朱雀門外等地,果子行收購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除了賣鮮果,還製作果乾和其他水果食品。《東京夢華錄》就記載了市井中飲食果子:河北鵝梨、梨條、棗圈、桃圈、煎西京雨梨、紅嘉慶子……相國寺每遇齋會,只要三五百分錢,就可買到用器皿盛著的飲食茶果。當時還出現了一種名為雕花蜜煎的飲食,擁有超高廚技的廚師用楊梅、西瓜、金桔、鮮姜、嫩筍等,雕成酸甜的花球兒,還在青梅上調出荷葉兒。可見,宋朝時的果盤,不僅追求味覺享受,也追求審美樂趣。

佚名《夜宴圖》

與我們現在常說的飯後水果不同,宋人吃水果卻是在飯前。《武林舊事》記載了宋高宗親幸大將張俊府中的御筵「節次」,最初「進奉」乾果,「雕花蜜煎」和「砌香咸酸」瓜果、「脯臘」「切時果」「時新果子」等,然後再進菜「下酒」。

每到盛夏時節,汴京街頭的商販們還會用冰來給水果保鮮,存世的宋代人物畫中常見「冰盆浸果」便是實證,文人雅士將瓜果削皮,切塊置於冰塊之上擺成果盤,或者在冰水中浸泡直到冰涼之後再食用。

成熟的種植、加工技術,使得宋代的水果不僅能滿足國內大城市的需求,甚至遠銷至西夏、日本等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0048e3cd937a26d77960f6ce204fb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