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店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經營第一家店的時候,如果獲得較為強烈的正向反饋,不知不覺眼前就會出現三條路:
無論是擴大店面還是開分店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人力投入和精力投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被激增的規模壓垮。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韓信,帶的兵多多益善。相反,大部分人所能掌控的資源和規模是很有限的。沒有認清自己的人,都死在了擴張的路上。
很多人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以我現在的狀況,適不適合再開一家店或是擴張店面?
很多人都從做生意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我來換個角度。因為我在銀行做過客戶經理,當時也遇到過很多來銀行貸款,用途是開分店或擴張店面的人。
我相信如果銀行願意貸給他,那就說明銀行認可他開店的行為。他開店成功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銀行的審查說簡單也比較簡單,因為主要考察的只有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兩個方面;說複雜也複雜,因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又分別包括了很多細節部分。不過與能否開店相關的要素主要是對店主還款能力的考量。
下面我就從銀行審批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樣的人來銀行貸款,銀行主要從哪些維度來衡量是否要給他發放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又分第一還款能力和第二還款能力。第一還款能力是指借款人的賺錢能力;第二還款能力是指借款人不還錢後,可以用來償債的資產多寡以及變現能力。
第一還款能力又包含很多維度
第一、盈利能力
如果店主沒有其他負債,一般來說能掙多少就能貸多少。店主一年掙的錢應該能夠覆蓋開分店的錢。
與此同時,如果開分店需要100萬資金,你就貸款100萬,這在銀行是行不通的。銀行希望的是你要有自有資金的投入。也就是說開分店100萬,你至少需要投入30萬,貸款只能貸70萬。你的老店年收入至少要能超過70萬。
與審批規則一樣,我們在選擇開分店或是擴大店面之前首先要考慮資金狀況,自己有沒有儲備資金,老店有沒有足夠的現金流能夠支撐一個有可能沒有盈利的新店。
第二、專業度
店主如果在這個行業從業很多年,銀行會認為它具有一定的專業度,能夠持續獲得收入。銀行認為他們在新的地理環境中,甚至客群也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經驗來獲得盈利。
當店主在問別人要不要開分店時,不妨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專業度,能不能處理好規模擴大,新店運營的相關問題。
第三、管理規範
店主將第一家店管理的井井有條,尤其是在帳務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銀行會覺得它管理規範,能夠經營的了第二家店。不會出現開了第二家店,第一家店也給耽誤了的情況。
人員和財務管理不直接產生效益,但卻能夠決定經營的持續性和生意規模的上限。阿里巴巴能做到如今的規模與其獨到的企業文化管理有很大關係。
你現在的管理能力是否能夠駕馭得了數量更多的員工,複雜度更高的帳務決定了要不要開第二家店。
在銀行眼中能夠作為第二還款能力出現的資產主要有房產、車輛、存單、理財等。這些都是極易變現的資產,能夠為銀行提供及時且足量的風險補償資金。
這種風險補償意識對於即將要開新店的店主來說也非常有必要。因為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新店失敗,連累了老店。整個公司都受到打擊的情況,我們的資金實力也得能夠承受得了。不至於生意失敗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急劇下降。
賈躍亭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急劇擴張卻不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導致落得個被限制高消費的下場。
當然肯定有人也在嘲笑我過於保守,可實際上銀行的邏輯思維就是風險大於一切。不考慮風險的銀行怎麼能夠保障老百姓的存款呢?
銀行對於風險是非常厭惡的,如果連銀行都認可你開分店的行為,那說明銀行認為它發放的貸款是可以收回來的。這個「收回來」的內涵比較豐富。一方面是通過第一還款來源收回來,一方面是通過第二還款來源收回來。
通過第一還款來源收回來,說明新店的營業收入還可以,至少沒有拖後腿。
通過第二還款來源收回來,說明新店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蕩產,而沒有傾家。因為自有資產足以償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