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最火」端午假期
今年端午假期(6月22日至24日)的天氣有點複雜,北有高溫「炙烤」,南有降雨侵擾。
6月22日下午,從風雲四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可見,在端午節這天,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天氣形勢其實已經很有初夏的味道——在南方,隨著副熱帶高壓北側季風水汽大量湧入,大範圍的雨帶正籠罩南方多地,這是今年最激烈的梅雨天氣過程正在啟動。
在北方,目前正值夏至節氣,華北平原等地又常常受大陸暖高壓控制,天空雲量稀少,盛行下沉氣流,持續晴曬,比較容易出現高溫天氣。
今年6月中旬-下旬,北方大部地區氣溫較歷史同期偏高顯著,尤其是西北、華北等地氣溫大範圍的大幅偏高,將是今年來持續最久的高溫過程。
從高考前後的「高考高溫」開始,北方各地升溫迅速,中旬下旬氣溫連連出現40度以上酷熱天氣。甚至於,在上一波6月16~6月18日的高溫天氣中,40度還蔓延到了東北的遼寧。
「未來三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將有……天氣。」過去,當你聽到、看到天氣預報中的「中東部地區」「江淮地區」等地理用語,是不是有點懵?這些地區究竟是哪裡,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
是上學時地理課沒學好?還是遇到了「假地理課老師」?實際上,主要原因還在於:這些地理用語過於專業了。
好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地理區劃規範》和《國家級氣象服務產品地理用語業務規定》,那些讓人迷惑的地理區劃專業標準用語將不再頻繁出現,而是多用簡潔易懂的 「省級行政區+方位」來表述,比如「北京西部」等。
天氣預報更接地氣更好懂了!記者帶你一起來了解~~
各級區劃的名稱和所轄範圍
都有了明確規範
長久以來,部分模糊難懂的專業地理用語,是公眾理解氣象預報的一大障礙。例如,「江淮地區」包含淮河至長江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4省各一部分,具體邊界除非是專業人士,否則很難說清,更不用說諸如「江淮西南部」等更精細的定位。
《規範》將中國陸地氣象地理區劃分為地區區劃、特定區域區劃和流域區劃3類,並規範了各級區劃的名稱和所轄範圍。
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一級地區區劃圖
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一級地區區劃及所轄省(區、市)
一級地區區劃將中國陸地劃分為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和內蒙古、西藏、新疆等10個地區;
二級地區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三級地區區劃是按照東西、南北方位,結合當地通識的區域劃分和天氣氣候特徵,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分若干方位區,如北京的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和東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三級地區區劃圖
請看這張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三級地區區劃圖——省(區、市)內有兩條藍色線的,自北向南依次為北部、中部、南部;有一條藍色線的,自北向南依次為北部、南部;省(區、市)內有兩條紅色線的,自西向東依次為西部、中部、東部,有一條紅色線的,自西向東依次為西部、東部。
全國氣象地理特定區域區劃總計11個地區,分別為北方、南方、中東部、東部、長江中下游、青藏高原、華西、黃淮、江淮、江南和江漢地區。
全國氣象地理特定區域區劃及所轄地區
流域區劃將中國河流劃分為七大流域,分別為長江(含太湖)、黃河、珠江、淮河、海河、遼河和松花江,各流域區劃還有二級流域,如長江流域分為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
各地都將細化制定
本地氣象地理區劃規範
預報天氣更接地氣
根據《規定》,天氣預報的標題,一般應使用地區區劃中二級和三級區劃名稱,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
涉及省份較多的可採用簡稱,如「京津冀晉豫魯等地」;
僅對涉及省份超過7個的,使用一級區劃和特定區域區劃名稱;
涉及某流域或子流域時,應使用流域區劃中一級流域或二級流域名稱,如「長江上中游地區」;
一些精細區域預報,或者遇到極端天氣、極值以及特定區域區劃的重大突發事件時,可採用市、縣名稱,並在前面加上隸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稱。
今後,國家級業務與科研單位將照此進行氣象服務產品地理用語表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結合本行政區天氣特點和服務需求,細化制定本地氣象地理區劃規範,並報中國氣象局備案。
預報天氣更接地氣,給服務精細的氣象預報員們點個贊!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地理相關產品,請掃碼了解: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