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以嶺齊名到市值差出十倍,香雪製藥「不香了」?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新冠疫情期間,抗病毒中藥「連花清瘟」火出了圈,一度賣到斷貨。其背後的藥企以嶺藥業(002603.SZ)更是名利雙收,股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翻了3倍,如今雖然市值較高點腰斬,但仍有392億元。而曾與以嶺齊名、同樣主賣抗病毒中成藥的香雪製藥(300147.SZ)則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近日,香雪製藥公告了子公司香嵐健康被依法申請強制執行1.07億元的情況。算上這起案件,半年內香雪製藥累計被執行金額已超7億元。期間公司股價也持續走低,截至10月9日市值僅剩35億元,被以嶺藥業拉開了超過十倍的差距。而在2015年時,公司市值曾超200億元。
「法院的強制執行事項均因公司資金緊張,未能按照相關協議或調解書付款所致。」8月,香雪製藥曾如是回復投資者。
而在產品方面,香雪的抗病毒口服液雖然也曾被廣東省衛健委列入新冠肺炎防控物資清單,但公司卻因宣稱「自家涼茶可以預防新冠,還被廣州衛健委推薦飲用」被當地市監局認定為虛假宣傳,並被罰款30萬元。
不過,眾多強執事項中,香嵐健康的案例還是有其特殊之處。無論是這家公司本身,還是令其與債主「人才集團」產生糾紛的生物島2號地塊,都隱藏了不少未解之謎。
未按時交工酒店,香嵐健康被起訴
2016年5月,主營中藥的香雪製藥突然拋出一份收購協議,擬以15.73億元對價買下一塊爛尾的五星級酒店項目——生物島,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
拋開中藥和酒店行業的關聯性,截至2016年3月底,香雪製藥帳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過6億元出頭。資金不充裕,還要斥巨資購買一個仍需要大量投入、且盈利情況極為不確定的標的,香雪製藥的操作頗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來源:易維視圖庫
不過,生物島項目很快派上了用場。2017年,香雪製藥就將生物島項目2號地塊及相關資產劃轉到了剛剛成立的廣州協和精準醫療有限公司(現名為香嵐健康)名下,隨後將香嵐健康以16.2億元的價格賣給了控股股東崑崙投資。
資產一進一出,香雪製藥獲得1.34億元投資收益,公司2017年的歸母凈利潤定格在近6600萬元。換言之,通過賣香嵐健康,香雪製藥當年實現了紙面盈利。
有意思的是,2021年,香雪製藥在自查發現崑崙投資及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後,又提出以資抵債,花15億元把香嵐健康買了回來。但此時,香嵐健康身上已經多出了來自崑崙投資9.29億元的借款。
同一個資產,在香雪製藥和崑崙投資之間來回騰挪,其中的價值評估、資金去向都有許多蹊蹺之處。深交所關注函就曾提問交易「是否涉嫌調節上市公司利潤」。
比如2016年香雪製藥的《資產評估報告》顯示,生物島項目已完成主體建築施工,尚未完成室內裝飾工程;2017年,香雪製藥對生物島的投入達1.32億元;轉給崑崙投資後,多出9.29億元借款;2021年,香雪製藥在香嵐酒店項目上又投了3.25億元;前後近5年,投入超12億,連室內裝修都未完全完工。事實上,直至今年上半年,生物島相關項目的進度仍未達100%。
來源:香雪製藥2021年年報
而本次強執的主角人才集團,就是生物島酒店沒完工的「受害者」之一。
根據法院判決書,2018年5月,香嵐健康曾與人才集團約定,將生物島項目的整體資產作為「官洲生物產業論壇」配套的酒店接待設施租給人才集團。由香嵐健康在租賃前完成酒店建設、裝修等工作,確保其能在論壇開始前(2018年11月)交付給人才集團使用。
人才集團的全稱是廣州開發區人才工作集團有限公司,其背後是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而官洲生物產業論壇是其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高端學術論壇。
人才集團還曾給香嵐健康交了1億元保證金,但即便如此,生物島項目的建設進度依舊異常緩慢。雙方本約定2018年10月15日進行第一次整體驗收,但直至當年官洲論壇開始時,香嵐健康仍只交付了會議室,住宿、餐廳一概沒有,最終的竣工時間甚至拖到了2021年11月17日。香雪製藥證代表示,生物島的酒店對外正式開業於2022年7月,目前在正常經營。
人才集團認為香嵐健康合同違約,並上訴至法院。強制執行的1.07億元,包括了人才集團要求退還的1億元保證金,以及拖欠款項產生的利息。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香雪製藥帳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有8520.03萬元,並不夠還這筆錢。
資金緊張,香雪製藥開始「賣賣賣」
被香雪製藥「坑」的不只有人才集團一家國企。
2021年,香雪製藥曾與廣州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高新投」)針對自己的中藥飲片車間——雲埔廠區三舊改造項目簽署了一系列合作開發協議。按約定,高新投會以5.5億元對價收購雲埔廠區,其中2.9億元為股權轉讓預付款,2.6億元以借款的名義向香雪製藥支付。
然而僅過了一年,香雪製藥就被高新投告上法庭,原因是香雪製藥拿了2.9億元預付款,卻沒按約定將雲埔廠注入目標公司,甚至都沒塗銷雲埔廠對應的抵押權。
也就是說,香雪製藥與高新投簽協議時,雲埔廠就是被抵押在其他地方的狀態,從簽完協議到被高新投告,雲埔廠的抵押一直沒解除。
目前,該起案件為香雪製藥帶來的被執行金額為3.31億元。
除此之外,香雪製藥還有5起被執行案件,申請執行方包括廣州高新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華晟基金、華元城市運營管理(橫琴)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廣州開發區分行和錢濰琛、錢嘉琪、孔麗娟、錢志雲四名自然人。這些案件的立案日期都是最近半年,算上高新投案和人才集團案,香雪製藥累計被執行金額超7億元。
來源:愛企查
公司證代表示,這些都是合作的款項,而非借款,只是後期因為合作事項發生變故,雙方沒達成一致對方才起訴的。其中執行金額比較大的案子都涉及當地國企,因此公司正在積極與政府溝通協調,尋求一些幫扶、援助;另外,公司還在剝離一些非主營的業務,尋求快速變現。
野馬財經注意到,近一段時間香雪製藥確實有不少甩賣資產的動作。
8月,香雪製藥以2億元轉讓參股公司天濟藥業18.87%股權,藉此清倉了天濟藥業。去年,香雪製藥也曾轉讓天濟藥業35%股權,轉讓款3.85億元。
2021年-2022年,香雪製藥還接連出售了兆陽生物、香雪生物、香雪亞洲飲料、九極日用保健品、茂名恆頤等旗下資產,加上天濟藥業的股權轉讓款,累計回籠資金近10億元。
與此同時,香雪製藥還在通過定增、借款等方式為公司「輸血」。轉讓天濟藥業股權的同一天,公司就發出了一份擬定增9.6億元的預案,其中有1.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今年4月,香雪製藥和子公司還曾分別向廣東南海農商行申請3.7億元、7550萬元借款重組,向廣州農商行黃埔支行和建行廣州開發區分行分別申請5.5億元、4.57億元借款展期。
來源:香雪製藥公告
一切動作都指向香雪製藥面臨的資金壓力。截至今年上半年,香雪製藥資產負債率已達到70.07%,在A股長江證券中藥73家成分股中高居第五;其還有66份欠稅公告,累計欠稅近4000萬元。
公司在7月的公告中提到,一年內到期的長期、短期債務合計餘額20.03億元,存在債務結構不合理及短期借款集中到付的風險。
「92派」王永輝還能力挽狂瀾嗎?
如今的窘迫,與昔日香雪製藥的成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香雪製藥的創始人王永輝,是「92派」企業家的一員,創業前曾任廣州萬寶集團洗衣機公司的技術開發部部長、副總經理。相傳其下海後的第一桶金來自與朋友合開的辦公用品廠。
但出身於中藥世家的王永輝,顯然並不滿足於此。適逢當地蘿崗製藥廠改制,王永輝果斷用第一桶金買下藥廠三分之二的股份,就此邁出了進軍中藥市場的第一步。
此前,蘿崗製藥廠本來是為「太陽神」等保健品巨頭代工的工廠,但也因此在巨頭倒下後遭遇經營困境。王永輝見狀,希望通過走品牌之路幫企業轉型升級,而來自張仲景《傷寒論》名方、由瀋陽藥科大學和蘿崗製藥廠聯合研製的一款抗病毒口服液,就成為了振興品牌的支點。
於是,「香雪」的名字應運而生。為貫徹品牌戰略,王永輝還在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冠名廣州足球隊,並通過2003年的非典「一戰成名」。
「一講香雪,全廣東都知道,因為非典期間有關部門推薦用中藥抗病毒口服液,那時候香雪抗病毒口服液賣斷貨,拿貨的車排了十多公里。」據佛山電視台旗下「高明新聞」,王永輝曾如是說道。當北京市場出現短缺時,王永輝一度拍板決定無償捐贈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這場價值1000萬元的義舉,也為香雪打開了全國知名度。
那時的王永輝,不僅長於營銷,還做出了不少開創性的壯舉。比如其推動研發了國內首創的現代中藥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技術,可以辨別中藥產品的主要成分與具體含量,保證藥品質與量的一致性;又如其推動在英國建立了香雪劍橋中藥國際研究中心——國內首家海外中藥研發單位。目前香雪的板藍根顆粒已經成為了首個在英國以藥品身份獲批的中藥。
然而自2010年上市後,王永輝便「迷」上了資本運作。上市兩年半,香雪製藥已斥資近10億元,收購了9個項目公司,其中不乏溢價6倍收購的情形,不少公司還遲遲未達效益。
來源:香雪製藥2011年年報
2016年,香雪製藥又收購了至今還在多方面飽受質疑的生物島項目。雖然其中的酒店已於去年開業,但證代稱,目前效益並不是太好。
資深醫藥專家郭新峰認為,香雪製藥目前的經營情況,有其投資不力的原因。「主業都沒做大做強的情況下,還去投商業地產、直銷、飲片這些項目,導致資金鍊越來越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香雪製藥過去這些年的投資,也確實是有其內在邏輯。起初是瞄準大健康產業,後續又盯上了生物醫藥,但想要在這些領域做出成績,都不容易。
2012年,美國醫藥公司Kinex曾授權香雪製藥在大中華地區,針對腫瘤適應症開發小分子藥物KX02並使其商業化。當時香雪製藥一度被捧為「腦瘤藥第一股」,但時至今日,腦膠質瘤的一線化療藥物也僅有一款,香雪製藥則還在I期臨床階段。
類似的是,2019年香雪製藥切入TCR-T領域,開始研發一種通過細胞療法治腫瘤的新藥。至今也還在II期臨床階段。
來源:香雪製藥2023年半年報
「細胞治療成藥很難。」郭新峰表示,現在的細胞治療都是先針對罕見病討巧上市,再去擴展腫瘤適應症,但又因為罕見病患者少,銷售額低,商業化很難成功。而且前期投資很大,沒有足夠的實力,一般企業是不會碰的。
新路難走,老路觸頂,香雪製藥未來的方向,可能將是王永輝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思考的問題。
你買過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嗎?如何看待王永輝的種種併購?評論區聊聊吧!